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2024台北電影節(台北畫刊113年5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24-05-10

296

邁入第26屆的台北電影節,已是台北有口皆碑的電影盛事,一個以首都為名的電影節,不但透過變革讓這項年度電影盛會蛻變嶄新風貌,更帶動台灣電影業一起前進。

專屬台灣電影的盛宴

這幾年提起台北電影節,許多人讚譽有加,認為即將26歲的它活潑、熱鬧又有趣,這些好評來自2019年「轉骨」打下的基礎。

當時台北電影節總監李亞梅將賽制由入選制改為入圍制後,入圍作品開始獲得媒體關注,以各種得獎預測和幕後故事作為活動的暖場熱身。

在台灣電影產業界有豐富經歷的李亞梅認為,媒體報導能吸引觀眾,觀眾討論帶起風潮,風潮又能帶動媒體更多關注,創造正向循環,能讓北影更有影響力。然而只創造話題並無法呈現北影的權威性,李亞梅強調,「北影所有獎項都由專業人士評選,是民眾和業界都重視的影展。」

獎項的變革也是北影成功轉骨的另一關鍵。李亞梅表示,和以華語電影為主體的金馬獎不同,北影以台灣電影為對象,著重於鼓勵幕前及幕後新銳,不少知名的台灣電影人,初次得獎都是在北影這個舞台,例如擔任今年台北電影節影展大使的林柏宏,第一次以新人演員身分亮相就是在台北電影節。

此外,北影也邀請年輕導演嘗試不同風格的宣傳片,找來有創作實力的明星進行影展周邊設計,並增設「非常新人」、「非常演員」等企畫,給予影壇新星及知名演員更多肯定。

P42-43 城市指南_台北電影節-1@台北電影節台北電影節在古蹟中山堂放映電影。

用影展賦予城市光榮感

今年北影繼續打造影展新高度,重新啟動過去受到好評的「城市主題影展」,精選來自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作品,讓影展成為連結不同城市的橋梁。李亞梅強調,北影不只讓人們接觸國外的影像,未來也會邀請國際的選片人合作,讓國際有更多機會看見台灣的電影。

李亞梅也坦言,電影市場在疫情衝擊後尚未完全復甦,又面臨OTT平台興起的挑戰,必須更積極思考轉型,因此北影增加了更多樣的產業及周邊活動,希望更多人從不同角度「看」電影,創造北影的不可取代性。

例如今年「特別放映」單元,將呈現日本導演濱口龍介與音樂家石橋英子的創作計畫《GIFT》,屆時將邀請石橋英子來台,在電影放映時同步進行現場即興演奏。另外也會在《GIFT》延伸之作《邪惡根本不存在》放映後,由石橋英子分享她與濱口龍介創作的故事,為今年影展增添亮點。

另一方面,於6月15日快閃的「靠北影百貨」市集,將有帶著珍貴影像商品的發行商前來擺攤;影展副品牌「看電影約嗎」則販售電影明星設計的影展周邊商品,為影迷帶來驚喜。

北影的另一特色來自放映場地之一的「台北市中山堂」。中山堂過去既是政府接待外國貴賓的場所,也曾舉辦多屆正副總統就職大典,凸顯此處的特殊地位。李亞梅認為,一如許多國際城市影展,在城市具代表性的建物裡放映開閉幕片,格外具有意義,讓星光熠熠的北影不但照亮台灣電影,也讓電影和城市相互輝映。

P42-43 城市指南_台北電影節-2@台北電影節林柏宏擔任2024台北電影節影展大使。

台北電影節
6/21(五)~7/6(六)
台北市中山堂、信義威秀影城、
光點華山電影館


【文・楊越涵 圖・台北電影節】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