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6年4月第591期—全台最密集的相机街 北门商圈快门闪光细诉历史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7-04-14

1.7万


「北门相机商圈」从博爱路与汉口街交叉口, 一路延伸到俗称「北门」的国家一级古蹟「承恩门」,是全台湾照相与摄录影器材行聚集密度最高的地区,也是世界少见专营摄录影器材的商业聚落。
 
旧称「相机街」的北门相机商圈,见证了台湾摄影和民生经济发展的轨迹。相机在过去是奢侈品,除了专业人士和富贵人家,一般民众很少买得起。不过,北门相机商圈位於昔日的「台北城内」,附近的公家机关和报社都有大量摄录影器材的需求,并且距离交通枢纽的台北火车站不远,於是从1958年起,博爱路上出现第一家照相器材行之後,逐步形成以摄录影器材和周边产品为特色的商业风貌。▲北门相机商圈现今街道样貌。(摄影/梁忠贤)
 
影像记忆 重现风采
位於汉口街的「长励」已有51年历史,成立之初,这附近的同业只有3家。身为「长励」第二代的业务经理林秀娟表示,家里原来在万华开相馆,看到这一带公家机关多、有客源,因此迁移到此经营照相器材行。
 
1969年创立「永胜」的陈胜次老板回忆,当时街上的药房、医疗器材行其实也不少;另外附近有摄录影学会,开课程、办活动,吸引了包括他在内的许多摄录影爱好者。他就是因为来这里学摄影,进而在这里创业,投入照相器材这一行。▲永胜老板陈胜次喜爱摄影,因而投入照相器材行业。(摄影/梁忠贤)
 
1971年时,北门相机商圈发展协会理事长兼骅阳照相材料行老板林永祥刚退伍, 从宜兰来到台北, 跟着亲戚做照相器材生意。他回忆忠孝桥引道兴建之前,北门和北门邮局是情侣相约碰面的热门地点;当年论人潮最多、最流行的逛街去处,就属西门町和中华商场;反观博爱路因为公家单位和公司行号较多,下班时间後显得冷清许多;知名的钟表老店金生仪则已经在汉口街和博爱路交叉口的现址,开业许多年了。
 
林永祥说, 刚入行时,相机还是小众市场,博爱路、汉口街大概就5、6家照相器材行而已。後来随着台湾的经济起飞,民间的消费力大大提升,越来越多民众也买得起摄录影器材了,博爱路、汉口街上的相机器材店一家接一家开张;後来,相机从底片走向数位,变得更大众化,而且演进、汰换快,也为「相机街」的繁盛再添一股动能。▲骅阳照相器材的老板林永祥与老板娘杨纯,笑着回忆年少青春在西门町约会的情形。(摄影/梁忠贤)

卖专业、卖相机 也卖服务
当时「相机街」的规模和名声鼎盛,曾经有超过40间店家聚集在此,不仅成为国人选购摄录影器材及周边产品的胜地,连国外人士也慕名而来。「来这里可以货比好几家,而且货源、品项齐全,店家还提供专业的解说和服务。」林秀娟点出不论是专业人士或一般消费者,都喜欢到「相机街」选购的原因。▲长励第二代业务经理林秀娟,从小就在这环境耳濡目染下,进入摄录影的世界。(摄影/梁忠贤)

「北门相机商圈」目前有30多间商家,各有专精和特色。但近年3C卖场、网购和照相手机的盛行,或多或少对商圈的生意产生影响。不过,反而刺激商圈店家更加强调专业性和服务品质。专业的现场解说、实品展示操作和售後服务,甚至与买家之间的经验交流,是网购和3C卖场无法复制的优势。许多摄录影行家或高阶产品买家采购摄录影器材时,仍然免不了走一趟「相机街」。无论媒体界、企业家、演艺人员,也都曾亲自到这里选购。《今周刊》资深摄影主编聂世杰从业近20年,他仍记得刚入行时,「前辈说过要买摄录影器材,去北门相机街就对了!」▲伍佰也曾走访相机街,买下绝版相机并拍出具自我风格的摄影书。(摄影/梁忠贤)
 
漫步现在的「北门相机商圈」,放眼可见经过统一设计、融入底片意象的商店招牌。这是2003到2005年之间,台北理处介入辅导的成果之一。「北门相机商圈」从此有了醒目的识别系统与整体形象,近年更以结合在地历史与影像文化为目标,举办多项摄录影比赛与一系列生活化的摄录影课程,拉近跟消费者的距离,同时吸引更多民众认识「相机街」和「旧城区」的历史文化,无论是否对摄录影有兴趣,这里都相当欢迎大家一起来寻找影像的记忆。


▲扫描QR Code即可欣赏「中华影音X北门相机」两大商圈精彩影像。 


文/孙昭业
摄影/梁忠贤
图/Shutterstock提供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