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五感创作认识地球 北市典藏植物园推环教艺术展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4-25

更新日期:2018-04-25

3131

422世界地球日,台北『艺』起关心台湾自然环境!台北典藏植物园所举行「环境教育之旅~看见‧自然的旋律」系列环教艺术展开幕活动,获得民众热烈回响。

「环境教育之旅~看见‧自然的旋律」系列环教艺术展开幕活动是透过艺术家,以视觉艺术的语汇传递环境教育的讯息。活动中由两位共同策展人介绍首波「生命灵树展」参展艺术家作品,以及阐述其创作理念,并请代言人郭彦甫分享他的环境美学概念。中场有弦乐演奏,融合中式琵琶与西式大、小提琴,配搭完美绝妙,最後民众在茶会的轻松愉悦氛围中,细细品味展出作品,犹如参与一场视觉、听觉与味觉的飨宴。

工务局公园处黄立远处长表示,台北典藏植物园为花博时期建立的成果,园内的最大特色就是在大都会区蕴藏了台湾不同温层的特色植物群,并在去年开始办理相关的环境教育,非常欢迎民众携家带眷来参加相关的活动,本次所举行的展览为环境教育与生活艺术的结合,促使环境教育理念迈向下一个里程碑。

策展人台湾在生活艺术文化发展协会王藁贤理事长表示,人类一直自认为是「万物之灵」,能思考、有感情,懂得喜怒哀乐,还能发明创造。其他的生灵,特别是植物,向来被认为是没有感官智慧的低等生物。但事实真是如此?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科学家巴克斯特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以测谎仪发现植物是有感情的,更有许多的植物学家发现植物亦具有高层次的智能展现及感知能力,只是表达的方式与人类不同。因此,规划这档展览企图透过艺术家的创作作品,以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理解环境。

参展者以不同形式诠释对植物的观察,摄影创作者林立鹤先生以创作者的视点带领民众「观看」植物的蜕变,透过植物的生长历程传达情感;艺术家陈美嘉以树木及3C产品为素材,做为环境对比的意象,呈现时间与空间的环境变迁,为人类的心理环境开启有别於物质环境的视野;艺术家黄文琳的「生命树」,则是透过作品的观看与阅读,让大家理解人体与环境的磁场是一种互通的能量流动。

另一位策展人高雄市新浜艺术学会杨尧珺老师表示,艺术的核心是感性,不太容易被框架与理性所限制住,尤其是在环境科学与艺术领域中做磨合需不断的努力与尝试,将人如何放下身段本位与大自然共生的议题,呈现在此次的艺术创作中。

蜿蜒在展场中的〈魔法森林.如花绽放〉及诗意地绽开的〈树皮花〉是定居在部落的女性创作者陈淑燕的作品,她坚持使用原生材质进行创作,透过原材质的质性呈现古老工艺的手作锤链,从采集到作品的完成,均展现出一种面对自然的谦卑姿态;〈台湾原生风景〉影像中,摄影者刘明清提出以无关乎人文向度的凝视,透过非人的镜头,呈现出一个尚未被人打量、计算的零度风景。

「环境教育之旅~看见‧自然的旋律」系列环教艺术展展期至6/30,采免费入场方式,欢迎民众参与。相关讯息见台北典藏植物园粉丝团及台北典藏植物园官方网站。

相关照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