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热心民众PO网求助_落翅白腹鲣鸟获救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0-04-06

更新日期:2020-04-06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动物园

2090

因为参与林务局野生动物救伤收容计画,台北市立动物园3月9日收治台北市野鸟学会送来一只受伤的白腹鲣鸟雌鸟,经兽医师检伤、照X光及抽血等理学检查,除了伤翅骨折,还有贫血和血中总蛋白浓度偏低的现象,目前正在野生动物检疫救伤中心治疗休养中。
3月8日下午有民众在基隆八斗子海豹岩附近的海边,发现一只翅膀受伤的白腹鲣鸟「妹妹头」,由於当时该处四下无人,又已经接近傍晚,也不知牠吃甚麽,经PO网询问、获得脸书社团「台湾野生鸟类紧急救助平台」志工协助,透过林务局野生动物救伤收容平台,隔天送到台北市立动物园。

「妹妹头」没有外伤,透过X光看到右翅骨折的位置已经开始癒合,血检质显示除了贫血,可能受伤期间没有稳定进食,血中总蛋白浓度偏低,显示营养不均衡,因此兽医除了给予药物治疗,也在食物中添加需要的营养补充,也把牠移动到较大的空间照养,让牠能练习拍翅活动筋骨。

白腹鲣鸟是一种大型的海洋性鸟类,飞翔能力极强,看到猎物时立即俯冲入海,因此飞行能力对「妹妹头」相对重要,在练习拍翅时兽医师发现骨折处虽然癒合,但尚未回复到原本的位置,右翅还是略为下垂,所以初期先以血检值不正常的部分为治疗重点,希望让「妹妹头」尽速恢复体力。

白腹鲣鸟过去在台湾曾被归类为迷鸟,民国80年被台湾野鸟图监改归类为稀有留鸟,台北市野鸟学会於2002年至2007年间多次前往台湾北部海域进行鸟类调查,结果发现白腹鲣鸟全年可见。103年出版的台湾野鸟手绘图监将白腹鲣鸟改为普遍海鸟,在台湾本岛四周、北方三屿(棉花屿、花瓶屿、彭佳屿)海域、澎湖海域、兰屿、绿岛皆可见,以北部及东北部海域较常见。

白腹鲣鸟小档案    Brown booby
学名:Sula leucogaster
中文别名:褐鲣鸟
分类:鸟纲 鹈形目 鲣鸟科
分布: 广布在整个印度洋及中西太平洋的中低纬度海域、中美洲两岸的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中低纬度海域。台湾以北部及东北部海域较常见,秋冬季在棉花屿附近可见数百只的数量。
栖息地:大洋性的海鸟,栖息於海岛或陆地沿岸附近,觅食於近岸的海域,在台湾是普遍的留鸟终年可见。大多数成鸟集体留栖於繁殖地附近的海域,但亚成鸟及少数成鸟则会漂泊至较远方的海域。
食性:以飞鱼类及乌贼类为主食,也会取食多种其它鱼类。自空中以倾斜角度俯冲潜入水里捕鱼,也会叼食水面的猎物。
外观:体长约73cm。头颈、胸部、背面及尾为一致的深褐色。眼灰色,脸部皮肤裸露无羽,雄鸟为淡蓝色、雌鸟为乳黄色。喙长成圆锥状,浅黄色。脚浅黄色,趾间有蹼。
保育状态:数量普遍,无全球性受威胁状况,在台湾海域的数量尚称普遍。

相关照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