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画刊106年7月第594期—都市里的恬静时光 青田街 老树与老屋交织出人文底蕴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7-07-18

7877

大安森林公园周围,一栋栋现代化大楼与繁忙的交通,交织出一座城市该有的样貌,然而若是走至对街,走进巷弄,来到有着台北绿宝石之称的青田街,顿时从喧闹遁入宁静,葱郁的大树与朴实的日式木造房舍,静静伫立在街廓,岁月流转,青田街仍然以温婉的姿态,展现它淡雅的风貌。进到青田街,幽静的巷道、绿叶成荫的老树及日式老房,展现出一股优雅风情。(摄影/林宜贤)▲进到青田街,幽静的巷道、绿叶成荫的老树及日式老房,展现出一股优雅风情。(摄影/林宜贤)
 
政商名流住所以及最早的名人巷 
「以前对面是电影演员王莫愁住的地方,前国防部长以及前监察院长于右任宿舍旧址也都在这里,现在已经盖成大楼。」自小就在青田街长大的龙安里里长洪秋甲,边回忆边细数着小时候曾见过的政商名流。
 
青田街在日本时代曾是台北帝国大学(现今台湾大学)教授、日本官员的宿舍所在地;光复後,则作为台湾大学的教职员宿舍,也是许多政界大老、影视明星最青睐的住所,堪称是台湾最早的「名人巷」。
 
现年61岁的洪秋甲,回忆起童年时的青田街,当时几乎9成都是日式木造房舍,家家户户的庭院都植种着绿树。住在一般平房的他,偶尔到住在日式房舍的同学家玩,一走进去,木头的香气扑鼻而来,使他对日式房舍的印象一直是乾净、通风又舒适。
 
为老树与老屋发起保存运动 
然而随着岁月流转与都市开发,记忆中一幢幢的日式房舍与老树,在不知不觉间消失。有一天,洪秋甲在街上漫步,看见有人拿着相机专注的拍摄,他上前问道:「你在拍什麽?」对方回答:「我在拍老树啊!」「那时候我才惊觉,小时候的老树与老房子怎麽都消失了?」不舍儿时的回忆消逝,他开始串联邻里,在2003年展开一连串的「爱青田救老树」活动。而老树大多种植於日式老房舍的庭院中,「当那些老房子被卖掉,房子被拆除盖成大楼,树也就跟着没了。」
 
除此之外,这些早已闲置不用的房舍,往往也成为垃圾堆积与治安的死角,因此他们不仅救老树,也开始救老屋,口述访谈社区内的耆老,并两度赴日,寻找曾经居住过这些老屋舍的人,唤回了属於那段年代的历史记忆。洪秋甲结合社区力量,尽力保存青田街的老树和老屋。(摄影/黄建彬)▲洪秋甲结合社区力量,尽力保存青田街的老树和老屋。(摄影/黄建彬)
 
许多在青田街区出生成长的日本人,也因此机缘远渡重洋回到台湾探望。洪秋甲欣慰的说:「看着那些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站在屋前流泪缅怀儿时记忆时,我就觉得我们做对了。」
 
保存老树与老屋 记忆历史文化 
青田街上的日式房舍如今仅有30几户被保存下来,幸运的屋舍,由民间团体设法承接保存;其他的则在日渐荒废中面临倾颓後被拆除的命运。
 
黄金种子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经营台大地质系系主任马廷英故居「青田七六」,经理杨晴茗回忆当初接手的情况。7年前当她们决定重新整修这幢市定古蹟时,她曾遇到一名不以为然的计程车司机:「古蹟?在这个地段,应该要拆掉盖大楼才对,而且跟中国大陆那些百年、千年的古蹟相比,这才80年,哪算什麽古蹟。」殷海光故居具珍贵的历史价值。(摄影/林宜贤)▲青田七六具珍贵的历史价值。(摄影/林宜贤)
 
这番话一直留存在杨晴茗的心中,当时她没有时间思考与回应,後来她在酷暑中一边监工、一边重整情绪:「我想告诉那位司机,或许这栋古蹟只有80年,但如果现在就拆掉了,就没有未来的100年、200年,甚至大家根本不知道这里曾有过这麽一栋房子。」殷海光故居内部。(摄影/黄建彬)▲殷海光故居内部。(摄影/黄建彬)
 
「历史古蹟一旦拆除後就没有办法再恢复了,文化也是一样。」财团法人纪念殷海光先生学术基金会执行秘书谢嘉心表示,目前基金会接手管理殷海光故居,他们发现由於学校历史课本上对殷海光并无着墨,因此许多民众并不知道殷海光除了是台大哲学系教授之外,更是台湾自由主义的先驱与启蒙大师,「我们希望让走进故居的人,不仅能藉此认识殷海光,也能慢慢了解这段快被遗忘的历史。」殷海光故居门口。(摄影/黄建彬)▲殷海光故居门口。(摄影/黄建彬)
 
老树、老屋,它们的存在不仅仅是历史价值,也是将这块土地的某个时段记忆,透过有形的模式保留下来。下次走入青田街,不妨细细品味老树的枝叶样貌,日式屋舍的黑瓦白墙,享受在都市中难得的恬静时光。
 
 
文/陈协裕
摄影/黄建彬、林宜贤
图/台大校史馆提供

TAG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