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6年9月第596期—历史与记忆的重生与再造 北门X建成圆环 风华再现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7-09-13

4841

一座光荣的城市,要有光明远大的未来,也要有值得回顾的过去。承载百年历史的北门,至今依旧矗立在忠孝西路、延平南路和博爱路口,成为台北门户的象徵;而讲到「台北的老味道」,必定勾起许多老台北人对建成圆环的回忆。让我们轻巧地穿越时空,重温台北的过去,看见台北的现在,憧憬台北的未来。

 

唤醒北门历史记忆

北门又名「承恩门」,於清光绪10年(1884年)完成竣工。清代朝廷派驻台湾的官吏都是从北门进入台北城,也是「城内」通往商贸鼎盛的大稻埕、大龙峒的要道。此後,以北门为中心的西区遂成为老台北最繁华的区域。台北画刊106年9月第596期—历史与记忆的重生与再造 北门X建成圆环 风华再现
▲北门以崭新的门户姿态重现风华。(摄影/黄建彬)

 

随着都市发展重心东移,西区光环逐渐褪去,北门也在水泥高架桥与穿梭车流的包夹之下,失去昔日的光彩,也渐渐被人所遗忘。为了找回西区的荣景,台北市政府启动「西区门户计画」,首先拆除忠孝桥引道,重现北门全貌,伴随的周边交通动线改善、打造「行旅广场」与公车转运站,以及在今年8月启用的北门广场,让北门以崭新的门户姿态重新和世人见面。

 

重现北门门户意象

崭新的北门广场,有如台北城的历史缩影,占地由2,370平方公尺扩大为6,865平方公尺,不仅将北门城楼衬托得更为雄伟,还在北门东、西侧地面铺设条石,重现清代城墙的位置;而广场四周的造景,均融入台北城发展的历史意象,例如由台北北门扶轮社捐赠的台北城筑城风水地景,由七星山、淡水河、台北城、北斗七星等意象所构成,呈现建城时,将整座城廓向东旋转13度,使北城墙以「七星山」做「靠山」的风水特色;而景观石材的选用,因考量北门建城墙石来自北投唭哩岸岩、内湖金面山安山岩与八里观音山石,故挑选自然石材作为广场铺面。

 

而环绕北门广场的各时代代表性建筑,像是清代的「抚台街洋楼」、「机器局」;日治时期的「铁道部」、「台北邮局」、「大阪商社」、「三井仓库」等古蹟群,也将以北门为核心,整合成为「面状」的历史地景,与紧邻的「台北行旅广场」相接,营造象徵新旧融合的台湾国门意象。台北画刊106年9月第596期—历史与记忆的重生与再造 北门X建成圆环 风华再现
▲北门周边有日治时期的「铁道部」等古蹟群。(摄影/黄建彬)

 

建成圆环 缅怀过去展望未来

离北门不远的建成圆环,位於重庆北路和南京西路交叉口,最早形成於1908年,原本是周围种植七里香的圆形小公园,由於邻近大稻埕和铁路,人潮渐增,吸引大量摊贩进驻,逐渐成为知名的小吃聚集地,并於1960年代达到全盛,沿路扩展成圆环商圈。入夜後,灯火如昼,游人如织,是当时台北规模最大的夜市,也是声名远播的观光景点。

 

1960年代,有许多追寻梦想的年轻人,在建成圆环中间的小广场,以戏剧、布袋戏、说唱艺术和走唱等形式在舞台上演出,更孕育出不少杰出的台语音乐创作人才,例如〈烧肉粽〉的词曲创作人张邱东松、〈青春岭〉的作曲者苏桐、〈望你早归〉的作曲者杨三郎,就连〈望春风〉的作曲者邓雨贤,也曾经在附近的日新国小任教。

 

打造城市绿洲

1980年代後,建成圆环渐趋没落,历经两次火灾、三次改建,始终没能唤回人气。於是,台北市政府进行了26场地方访谈、6场座谈会,在与当地居民讨论後,决定把空间还给市民,除了将建成圆环打造成绿地广场,也让「大稻埕圆环防空蓄水池」重现。

 

重生後的建成圆环,蜕变为充满历史意象的城市绿洲,运用阴刻地坪的设计、古蹟保护墙、座椅墙、玻璃导览牌等设施,呈现「1908年圆公园时期」、「1943年二战时期」、「1950年圆环鼎盛时期」与「2003年建成圆环美食馆」等不同时期的建成圆环范围,让民众实地寻找并感受建成圆环的历史变迁。而建於1943年,原位於地下2公尺处的「大稻埕圆环防空蓄水池」,如今也重现天日,开放给民众近距离观赏。台北画刊106年9月第596期—历史与记忆的重生与再造 北门X建成圆环 风华再现
▲蜕变後的建成圆环,成为充满历史意义的城市绿洲。(图/台北市政府工务局公园路灯工程管理处提供)

 

广场中央设置地景喷泉,夏天可以戏水,也象徵建成圆环的重生和生生不息。而周围「八音」、「思想起」等雕塑作品,用意在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有过辉煌的艺文年代。台北画刊106年9月第596期—历史与记忆的重生与再造 北门X建成圆环 风华再现
广场中央设置地景喷泉,夏天可以戏水,也象徵建成圆环的重生和生生不息。(摄影/黄宇凡)

 

尽管舌尖上的老圆环已不复存在,新圆环在车水马龙的路口上,提供更宽阔的空间,将市民的生活经验与历史记忆做更紧密的结合。

 

北门与建成圆环皆以崭新风貌重生,其历史记忆更能透过现代科技的扩增实境APP一探究竟。我们期待这两处承载台北人记忆的老地方,能再次启动台北旧城区的复兴,翻转城市轴线,让改变成真!

 

文/孙昭业 
摄影/黄建彬、黄宇凡
图/台北市政府工务局公园路灯工程管理处提供

TAG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