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6年10月第597期—台北人记忆中永远的美食圣地 建成圆环 台湾小吃文化精神地标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7-10-20

7012

建成圆环,几乎与台北小吃、美食等名词紧紧扣合,代表着一个世代的共同回忆—没有特定阶级客群,人们相揪来圆环打打牙祭,逛逛重庆北路上的夜市,如果手头宽裕,还可到旁边的大中华戏院看场电影;就连鸿海董事长郭台铭也常来天水路喝牛肉汤,已故秀场天王猪哥亮也曾来此一尝卤肉饭的好滋味。

 

日本时代 小吃摊商聚集

位於台北市大同区南京西路与重庆北路交叉口的建成圆环,日本时代就已是知名的小吃聚集处。1920年代,台北至淡水铁路开通,当时的建成圆环, 白天是老人家下象棋、聊天、运动的「圆公园」,到了傍晚,摇身一变成为美食飘香的小吃摊。
▲日本时代,圆环就已有小吃摊。(图/台北市文献馆典藏)

 

二次大战期间,日本政府限制夜间用电,「没有照明,大家就在路边摸黑喝牛肉汤。」现址在天水路上的金春发牛肉店第3代媳妇林珈吟回忆长辈诉说当时的情景。

 

随着战事吃紧,日本政府勒令摊商停业,将建成圆环的地皮翻起,建造防空壕和蓄水池。时至今日,虽无法得知整体工程有多浩大,但光是圆环正下方的蓄水池,就有直径11公尺、高2.2公尺的规模,不难想见此项工程保护的老建成区,人口有多稠密。
▲建成圆环掩盖多年的防空蓄水池重现原貌。(摄影/黄建彬)

 

辉煌鼎盛的年代

在圆环最风光的196070年代,就如同今日的东区般热闹,彷佛是一个开放的露天百货公司,「小吃、南北货、衣服、鞋子,你想得到的生活必需品,这里都有卖。」圆环老店万福号第4代老板高海峰,从小就得到圆环帮忙家里的润饼生意,每到傍晚,他喜欢爬到圆环的铁栏杆上,看着一旁宛若沙丁鱼般拥挤的汽车、公车缓缓驶过。

 

高海峰回忆说,重庆北路上的「露店(摊贩)」,从重庆北路、归绥街口开始,一路延伸到後火车站,每到夜晚人声鼎沸,宛若不夜城。「那时,酒家楼下天天都停一大排车,生意非常好。」林珈吟对於天水路上栉比鳞次的酒家,以及气质高尚的酒家小姐穿着旗袍来外带牛肉汤,至今仍印象深刻。如今天水路上的化工行,或太原路上的瓶罐容器批发,几乎都是当时圆环商圈荣景延续至今的街景样貌。

 

怀念的人情与美味

全盛时期,建成圆环挤进一百多家摊商,吆喝着自家秘制的好味道。「一百多家店能挤在那个小地方,就是因为感情好。」龙凰号第3代老板沈炳宏说,当时圆环商家团结互助,客人在龙凤号吃卤肉饭,店家不但可以帮忙叫其他摊位的餐点,还可以代为结帐,等到深夜打烊时,店家再依据盘子来跟左邻右舍拆帐。
▲圆环小吃的美味及文化在店家的用心经营下,换个地方仍持续飘香。(摄影/黄建彬)

 

1970年代,重庆北路因拓宽而将露店拆除,圆环就像是一盏孤灯伫立在商圈的中心,後因接二连三遭祝融肆虐而促其改建,但成果并不显着,最後,圆环恢复了最初的样貌。今日,圆环成为绿意盎然的公园,防空蓄水池则重现原貌,不让繁华记忆消失在历史洪流之中。
▲建成圆环现成为休憩的公共空间。(摄影/黄建彬)

 

而当年店家紧紧相依、团结一心的传统,至今仍未改变。重庆北路上,当年的老圆环邮局迁移至此,几步之遥,有三元号、龙凰号、龙缘号以及万福号等,这些坚守传统的名店不约而同又聚集在同一条街上。

 

传承圆环小吃文化

再走几步,昔日属於圆环商圈之一的宁夏路,如今已是美食云集的宁夏夜市。夜市内的摊商大约有6成交由第2、第3代接棒,「圆环是美食文化的象徵,我们有共同的信念,要让小吃文化跟着社会脉动永续发展。」从小在宁夏路长大的里长伯臭豆腐主厨李启荣说。
▲过往建成圆环小吃远近驰名。(摄影/黄建彬)

 

10年来,宁夏夜市不但配合政府进行污水截流、安装洗水槽与水龙头,更率先导入无货币政策的付款模式,摊商们甚至推出「宁夏千岁宴」,重现当年圆环商家彼此扶持、团结作战的传统,让游客可以一次吃到满桌的夜市精选小吃。

 

「不管圆环变得如何,我都会说,我是『圆环』出来的,这是我们的根。」沈炳宏说。昔日人潮熙来攘往的建成圆环,以公园的姿态还予市民,而在此滋长的美食文化底蕴也开枝散叶,原来的圆环精神,持续绽放,未曾磨灭。



文╱叶思诺
摄影╱黄建彬
图╱台北市文献馆典藏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