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4年3月第566期—参与式民主的幕後推手 专访社会局局长许立民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3-26

2838

如果「嗡嗡嗡」是台北市政府的新气象,那麽「气定神闲」就是台北市新任社会局局长许立民给人的第一印象。

身为市长柯文哲在台大医院的下属,同为医师的许立民散发出截然不同的气质,上任前历经遴选争议,上任後因在公开场合遭市长斥责,一度成为新闻焦点, 但许立民总是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他说过去处理急难病患的经验,养成了他理性、耐烦的个性,「工作时间长,面对生死压力大,情绪波动更需平稳。」

许立民从学生时期就关注核废料、反美浓水库等议题,当医师後仍持续投入台南永扬掩埋场环评争议、苗栗苑里反疯车等环保运动,在抗争场合保持一贯冷静的他,自称是「专业、认真、坚持」的倡议者,擅长就事实、法令与学理支撑论述,不采取激烈手段,而是尝试想像公务员的思考逻辑,站到对立面上揣摩「为 什麽他们的决策跟我们想像的有落差?」看到公务体系的局限性後,「也许我们就帮他们多做一点什麽,是他们想不到,或者他们还没做的。」

也因拥有社运背景,去年的台北市长选举期间,许立民肩负起柯文哲「公民咖啡馆」的统筹工作,为柯文哲竞选政见注入「参与式民主」的理念与实践方案, 邀集关心环保、居住正义、性别 议题等公民进行圆桌会议,集结了一本厚厚的政策白皮书。

有别於过去在医疗现场的明快节奏,进入公部门初始,许立 民不习惯公文往返的繁琐流程, 「原本以为台大医院体系已经够庞大了,来这里後更叹为观止」,许立民於是搬出过去的会诊经验,针对现有难题对症下药,决定医治的优先顺序,他观察到台北市社福资源并非单纯的区域或供需失衡,而是资源散 落、重叠性高,因此他计划整合社会局掌管的社福资源,强化各业务单位、委外团体间的横向连结,「唯有提升效能,才能进一步精算需求。」

上任满月,许立民已造访过日间照顾机构、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台北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等社会局相关单位, 逐步拼凑起他自己的一块社福地图,更标注出他对老人、妇幼与身心障碍者的关怀方向,接续提出公立托婴中心延托至晚间七时、整合爱心实物银行、设立示范社区等政策,许立民说,「有时候想到社会局今天有做到这件事情,一天改一点,就觉得还不错。」

同时,许立民意识到市府就是 一个小型的国家机器,「你丢牛肉进去,出来的一定是牛肉,同理可证,丢垃圾进去,出来也一定是垃圾」,所以当主政者发动一项决策时务必谨慎,「比贪污更严重的事,就是做出错误的决策」,因此任何政策制定都需有严密的数据佐证,反覆验算,才能端上桌,供民众享用。

这位被同仁戏称为「咖啡馆馆长」的社会局局长,过去举办公民咖啡馆时,公民间辩论火花令他念念不忘,因此决定将公民咖啡馆模式再带入市府,首场公民咖啡馆於上个月圆满落幕,以营造福利社会、实践在地互助为目标,由下而上地扎根北市社福政策的「民主」想像。



文/左谬
图/台北市政府社会局提供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