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4年7月第570期—到北美馆看《制造× 意义》展览/ 看台湾艺术家反思环境危机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3-26

2830

在经济繁荣的年代,商品不断被制造,代表着地球资源不断被消耗。台北市立美术馆推出《制造×意义》展览,18 位/ 组台湾艺术家透过艺术创作,带领民众思考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社会公平等议题,期待藉由艺术的力量,唤醒人们爱护环境的心,让未来的制造变得更有意义。北美馆馆长林平认为,展览以多元媒材呈现公民意识对未来世界的想像与参与,特别是新生代艺术家在物资充裕的环境下成长,却能反思工业制造与大量消费的议题,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尤其难能可贵。
台北画刊570期—到北美馆看《制造× 意义》展览/ 看台湾艺术家反思环境危机
▲郑崇孝作品展场一景。(许斌摄)

本次展览融和文学诗意,以六段发人深省的文字构筑不同的区域。像是文句:「物之始终/ 人类文明的系统在欲望之海中,制造一座又一座垃圾岛屿」带出了艺术家的想像,以及难解的垃圾与污染问题。范晓岚从城市各个角落收集了各式弃置用品,再以宛 如雪花般的白色喷砂,覆盖封存这些生活之物,完成装置作品《世界之无法想像》。破损的桌椅子、被淘汰的锅碗瓢盆彷佛不被打扰的安静沉睡,显露出当代生活的 集体品味,以及人们对过剩物品的无感。
台北画刊570期—到北美馆看《制造× 意义》展览/ 看台湾艺术家反思环境危机
▲范晓岚的装置作品《世界之无法想像》收集城市各个角落的废弃物,透显出当代对过剩物品的无感。(许斌摄)


文字片段「寓言•预言/ 笔下的寓言是一篇篇写实叙事,彷若另一个预言」,呈现艺术家对环境的寓言式想像。黄薇珉的油画作品《吞食系列》,将大自然隐喻成毛茸茸的巨兽,以缓慢、逗趣姿态,吞食着人类的公路建设;林书楷的装置作品《阳台城市──积木城市语录系列》,则以家中模具厂弃置的木制模具,拼凑搭建出想像国度。展场中布满模具搭建的高楼建筑、工业器械与科幻交通工具,就像正在大兴土木的城市,表现都会区多变的样貌。

台北画刊570期—到北美馆看《制造× 意义》展览/ 看台湾艺术家反思环境危机
▲林书楷的装置作品《阳台城市──积木城市语录系列》,以弃置的木制模具,搭建出想像国度。(许斌摄)
 

艺术家也透过影像创作,表达对环境的关怀。曾於中国大陆从事地质评估工作的杨哲一,创作《造山》影像作品。他将数万吨矿山的爆破过程倒转再制,试图逆转惨遭迫害的山峦命运;在烟雾弥漫中,山势被重新建构,也让人从毁灭的场景中看到重生的力量。袁广鸣的录像作品《能量的风景》,以核电厂、核废料储存场、台中废弃住宅、兰屿国小为拍摄场景。在镜头的推移过程中,电子音效不断放送,强化了诡谲的气氛,暗示核灾来临时的骇人惨况。
台北画刊570期—到北美馆看《制造× 意义》展览/ 看台湾艺术家反思环境危机
▲杨哲一的《造山》影像作品,让人从毁灭的场景看到重生的力量。(许斌摄)

行动艺术也是艺术家表现心志的手段。张硕尹的行为艺术计画《斜纹夜蛾》反映了全球的粮食危机,他在美术馆内建构一处温室,栽种甘蓝菜植株,孵育专吃花卉蔬菜的害虫斜纹夜蛾幼虫。连续三日,他住在温室中,每日煮食高蛋白的幼虫充当食物,再收集尿液经由给水系统灌溉菜圃,滋养植物;期间,他也不荒废创作,所有作品皆展示在展场墙面上,展现了小型生态圈和低碳生活的无限可能。
台北画刊570期—到北美馆看《制造× 意义》展览/ 看台湾艺术家反思环境危机
▲张硕尹即使住在温室中,也如常创作,所有作品皆展示在展场墙面上。(图/北美馆提供)

另一场关怀地球的行动则维持了九年。晁瑞光在台南社区大学成立了海滩废弃物监测社团,九年来,在台南海边捡拾海洋废弃物,成果呈现於《海滩废弃物监测行动纪录》。他将这些废弃物加以分类、统计,当不同款式的打火机、拖鞋、饮料空壳整齐排列时,竟成就了奇异的观看视角,艺术家也透过这项行动纪录,让民众正视海洋污染问题,避免使用一次性产品,减少垃圾产生。
台北画刊570期—到北美馆看《制造× 意义》展览/ 看台湾艺术家反思环境危机
▲苏育贤的《凤珠》聚焦於资源回收者,让民众反思消费过剩的现象。(许斌摄)
 

找个时间来北美馆逛逛,见识艺术的创造力如何反映环境问题,如何促使地球更美好吧!

时间:即 日起至8/30《制造× 意义》展览
地点:台北市立美术馆3 楼3A~3B
网址:www.tfam.museum



文╱观止 
摄影╱许斌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