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元宵佳节过好年】欢度团圆佳节 正月十五庆元宵 (台北画刊108年2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9-02-15

8824

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有「小过年」之称。在一年中第一次月圆的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依循传统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好不热闹。

谈及元宵节的由来和渊源,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董事长林明德表示,古老社会有燃火炬取暖,为冬夜迎春、带来光明温暖的习俗;相传东汉明帝笃信佛法,每年正月十五就会燃灯表佛,这个习俗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加上道教三元节,正月十五上元节天官大帝诞辰,民间会举办斋会、燃灯祈福,这是元宵节的由来。

2012年台北灯节林健儿老师作品「祥龙献瑞」。(图/林健儿)▲2012年台北灯节林健儿老师作品「祥龙献瑞」。(图/林健儿)


大口吃元宵 赏灯玩剪纸
元宵节吃元宵祈求圆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习俗,民众常把「元宵」和「汤圆」混淆,中国大陆北方地区称「元宵」,南方地区称「汤圆」,除了名称因地而异,在作法上也略有不同,「元宵」是馅料团放在撒满乾糯米粉的竹筛上滚来滚去後,取出洒水,反覆直至适当大小;「汤圆」则是将湿糯米搓揉成团,包入馅料,用手心揉成圆状。

吃完元宵後,当然就是准备出门赏花灯。相较其他华人地区,台湾元宵节更有其特色。早年各地在宫庙举办节庆盛会,妇女在寺庙灯笼底下钻灯脚求添丁,此外灯会期间会在展示的花灯上书写谜题,供人猜射,富含巧思与教育意涵,相当於今日的益智游戏,而今日的元宵节也延续了这项传统活动。「剪纸」更是不可或缺的元宵传统元素,将具有民俗意象的剪纸黏贴在花灯上,既别出心裁,也富含艺术和人文深度。

林明德进一步补充说道,据说古代私塾还将元宵节结合开学日,请老师为每位学生点智慧灯,让学生返家悬挂,勉励自己努力向学。种种文化习俗加深了节日意涵,富有庙会民俗与人文趣味的元宵灯节,才更具温度。


花灯比创意 日夜各精彩
元宵节的重头戏――赏花灯,以往多由各地庙宇筹办,准备各式大小花灯供人欣赏,做工精巧的各式花灯呈现五彩缤纷的意象。现今则多为各地县市政府举办,结合当地自然地景、人文特色来规画主题,将城市当成大型的花灯展演舞台,令人目不暇给。

中华花灯艺术学会前理事长、从事花灯艺术创作三十多年的灯艺师林健儿分享:「传统花灯以竹篾(薄而狭长的细竹片)和细竹杆做骨架,纸糊表面後用剪纸图样或精致绘画点缀灯面。现代花灯则改以铁丝塑形,焊接後喷漆做防锈处理,裱贴透光弹性布面,而後在灯面装饰彩绘,让光亮色泽更带有层次。」

整体结构、造型创意、装饰材料及灯光色彩是构成花灯艺术的要素。林健儿说,尤其以人物为形体的花灯最难制作,「人体的比例经数倍放大会失真,通常需要先画图、做模型後才能正式制作。」发想与设计绘制是做花灯的重要环节,而攸关花灯外型色彩的灯光装置,更是一门学问。「好的作品必须白天看起来独特精巧,在夜间亮灯时,远看有如火树银花,近看则光彩夺目、晶莹剔透。」

林健儿老师已有三十年制作传统花灯的丰富经验。(图/林健儿)▲林健儿老师已有三十年制作传统花灯的丰富经验。(图/林健儿)

飞龙初登场 轰动台北城
谈起台湾灯会的历史沿革,林健儿表示,1983年起在国父纪念馆举办的大型花灯游行,景象喧腾热闹,堪称灯会前身。其中民俗庙会中由小孩扮演历史故事角色的「艺阁」,演变成为今日定点展出的电动花灯。

1990年,交通部观光局为庆祝元宵节,在中正纪念堂举办第一届台北灯会,当年由杨英风设计主题灯「飞龙在天」,定时雷射灯光秀搭配副灯,吸引盛况空前的赏灯人潮。而後十年固定在中正纪念堂展出,并由生肖轮番担当主灯角色,直至2001年台北灯会改名为台湾灯会巡回各县市举办。

其中2000年在中正纪念堂展出,由陈金泉设计制作的「千禧祥瑞九龙灯」,气势磅礴,「奇妙的是,相传龙带水,那一年的灯会竟连下了十几天的雨,民众只好相偕在雨中赏灯。」令从第一届灯会参与至今的林健儿印象最为深刻。

猪宝现红楼 沿街赏创作
2008年起,台北灯节从中正纪念堂移师国父纪念馆、台北市政府前市民广场、花博公园、西门町等不同地点举办,融合城市意象的花灯结合当代科技,绚烂十足的花灯秀吸引众多赏灯人潮,成为台北市重要的节庆活动之一。
 
今年台北灯节自2月16日起至24日於中华路一段、北门、行旅广场、西门红楼等处举办,以「台北台北亮晶晶」为主题,藉由影像、声音、灯光等互动式科技,为旧城营造崭新现代氛围。众所期盼的主灯「百变猪宝」也将在西门红楼绚丽登场,与大家共度元宵佳节。

如果觉得意犹未尽,不要错过传统的祈福灯会,像是艋舺龙山寺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至二月十九日,精心布置平安总灯与生肖祈福主灯,让民众钻灯脚祈求来年平安,并於东西厢房、牌楼上悬挂应景花灯,增添岁时节庆的欢腾热闹。

二月初春庆元宵,在团圆欢庆之际重拾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也别错过了新年迎春最绚丽的台北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有「小过年」之称。在一年中第一次月圆的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依循传统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好不热闹。

谈及元宵节的由来和渊源,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董事长林明德表示,古老社会有燃火炬取暖,为冬夜迎春、带来光明温暖的习俗;相传东汉明帝笃信佛法,每年正月十五就会燃灯表佛,这个习俗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加上道教三元节,正月十五上元节天官大帝诞辰,民间会举办斋会、燃灯祈福,这是元宵节的由来。

大口吃元宵 赏灯玩剪纸
元宵节吃元宵祈求圆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习俗,民众常把「元宵」和「汤圆」混淆,中国大陆北方地区称「元宵」,南方地区称「汤圆」,除了名称因地而异,在作法上也略有不同,「元宵」是馅料团放在撒满乾糯米粉的竹筛上滚来滚去後,取出洒水,反覆直至适当大小;「汤圆」则是将湿糯米搓揉成团,包入馅料,用手心揉成圆状。

吃完元宵後,当然就是准备出门赏花灯。相较其他华人地区,台湾元宵节更有其特色。早年各地在宫庙举办节庆盛会,妇女在寺庙灯笼底下钻灯脚求添丁,此外灯会期间会在展示的花灯上书写谜题,供人猜射,富含巧思与教育意涵,相当於今日的益智游戏,而今日的元宵节也延续了这项传统活动。「剪纸」更是不可或缺的元宵传统元素,将具有民俗意象的剪纸黏贴在花灯上,既别出心裁,也富含艺术和人文深度。

林明德进一步补充说道,据说古代私塾还将元宵节结合开学日,请老师为每位学生点智慧灯,让学生返家悬挂,勉励自己努力向学。种种文化习俗加深了节日意涵,富有庙会民俗与人文趣味的元宵灯节,才更具温度。

花灯比创意 日夜各精彩
元宵节的重头戏――赏花灯,以往多由各地庙宇筹办,准备各式大小花灯供人欣赏,做工精巧的各式花灯呈现五彩缤纷的意象。现今则多为各地县市政府举办,结合当地自然地景、人文特色来规画主题,将城市当成大型的花灯展演舞台,令人目不暇给。

中华花灯艺术学会前理事长、从事花灯艺术创作三十多年的灯艺师林健儿分享:「传统花灯以竹篾(薄而狭长的细竹片)和细竹杆做骨架,纸糊表面後用剪纸图样或精致绘画点缀灯面。现代花灯则改以铁丝塑形,焊接後喷漆做防锈处理,裱贴透光弹性布面,而後在灯面装饰彩绘,让光亮色泽更带有层次。」

整体结构、造型创意、装饰材料及灯光色彩是构成花灯艺术的要素。林健儿说,尤其以人物为形体的花灯最难制作,「人体的比例经数倍放大会失真,通常需要先画图、做模型後才能正式制作。」发想与设计绘制是做花灯的重要环节,而攸关花灯外型色彩的灯光装置,更是一门学问。「好的作品必须白天看起来独特精巧,在夜间亮灯时,远看有如火树银花,近看则光彩夺目、晶莹剔透。」

飞龙初登场 轰动台北城
谈起台湾灯会的历史沿革,林健儿表示,1983年起在国父纪念馆举办的大型花灯游行,景象喧腾热闹,堪称灯会前身。其中民俗庙会中由小孩扮演历史故事角色的「艺阁」,演变成为今日定点展出的电动花灯。

1990年,交通部观光局为庆祝元宵节,在中正纪念堂举办第一届台北灯会,当年由杨英风设计主题灯「飞龙在天」,定时雷射灯光秀搭配副灯,吸引盛况空前的赏灯人潮。而後十年固定在中正纪念堂展出,并由生肖轮番担当主灯角色,直至2001年台北灯会改名为台湾灯会巡回各县市举办。

其中2000年在中正纪念堂展出,由陈金泉设计制作的「千禧祥瑞九龙灯」,气势磅礴,「奇妙的是,相传龙带水,那一年的灯会竟连下了十几天的雨,民众只好相偕在雨中赏灯。」令从第一届灯会参与至今的林健儿印象最为深刻。

林健儿老师在2014年打造的骏马花灯,栩栩如生。(图/林健儿)▲林健儿老师在2014年打造的骏马花灯,栩栩如生。(图/林健儿)

猪宝现红楼 沿街赏创作
2008年起,台北灯节从中正纪念堂移师国父纪念馆、台北市政府前市民广场、花博公园、西门町等不同地点举办,融合城市意象的花灯结合当代科技,绚烂十足的花灯秀吸引众多赏灯人潮,成为台北市重要的节庆活动之一。

今年台北灯节将自2月16日起至24日於中华路一段、北门、行旅广场、西门红楼等处举办,以「台北台北亮晶晶」为主题,藉由影像、声音、灯光等互动式科技,为旧城营造崭新现代氛围。众所期盼的主灯「百变猪宝」也将在西门红楼绚丽登场,与大家共度元宵佳节。

如果觉得意犹未尽,不要错过传统的祈福灯会,像是艋舺龙山寺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至二月十九日,精心布置平安总灯与生肖祈福主灯,让民众钻灯脚祈求来年平安,并於东西厢房、牌楼上悬挂应景花灯,增添岁时节庆的欢腾热闹。

二月初春庆元宵,在团圆欢庆之际重拾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也别错过了新年迎春最绚丽的台北灯节!

文/杨芷菡 图/林健儿提供

【延伸阅读】
【元宵佳节过好年】亲子同乐庆猪年 手作小提灯照亮元宵
【元宵佳节过好年】创意加分美味满分 甜咸元宵动手做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