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让人怀念的台北城市景观(台北画刊108年11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9-11-11

3663

台北的城市面貌一直在变化,许多让人怀念的城市景象,可以在电影里看到。特别是1980年代的「台湾新电影」,透过独特的视野和观点,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城市风景。
 
独特的艺术视野,台湾的真实面貌
「台湾新电影」的诞生,是从1982年《光阴的故事》算起,到1987年发表台湾新电影宣言告一段落;1987年台湾解严後,新电影带动了後续作品,例如1989年侯孝贤导演的《悲情城市》获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1991 年杨德昌导演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获得当年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原着剧本。

《光阴的故事》这部电影是由四位新锐导演执导的四部短片组成,四位导演分别是陶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和张毅。之所以用「新电影」来称呼,是要跟1970年代的爱国宣导片、犯罪写实片和爱情三厅片区隔。「台湾新电影」的导演希望透过真实的生活感画面,呈现当时台湾经济起飞的社会生活。

因为这批台湾新电影导演不想拍出上一代的样板电影,他们认真地在街头穿梭,透过岛屿人民生活的真实场景诉说故事,意外地成为那个时代宝贵的影像资产,如果你想看看几十年前的台北街景,1980年代的台湾新电影值得看看。
 
厉害的电影需要厉害的播放场所
资深的城市住民们当年若曾前往电影院看台湾新电影,通常是不愉快的观影经验:一方面是不习惯这批导演说故事的方式,对白、叙事和影像,都和先前的通俗爱情和社会写实片大不同,更重要的是当时电影院的放映画质和音响设备都非常一般,无法呈现导演希望的品质。

这样的事,我是2016年在中山堂观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25周年修复版才发现的。杨德昌导演的电影必须透过好的画质和音响才能完整享受,当年是这个社会深深地亏待了这位导演啊。

更重要的关键,是当时的我们都太年轻、太浅薄、太娱乐、太保守地以为电影不过是一般的休闲活动,要看懂大师的电影,恐怕需要人生的沧桑历练和旅行世界的见闻。庆幸的是,40岁以後的我,忽然看懂了那些20岁没看懂的台湾新电影。

他们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城市面貌
非常建议大家从杨德昌导演的作品开始:1985年的《青梅竹马》,英文片名是《Taipei Story》,其中的名场景是中山北路和南京东路口的永汉大楼屋顶,画面出现了富士相纸的红绿白霓虹招牌,这是1980年代都会台北的代表画面;女主角老家的场景则在迪化街,让观众看到当年迪化街的老屋面貌。

1983年《海滩的一天》,女主角张艾嘉扮演的是台湾经济起飞後的独立女性,她的工作场景发生在1980年代陆续兴建坐落在民生东路、敦化南路的办公大楼;1991年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虽说故事设定发生在1960年代的台北,该片实际拍摄却是到台湾各地还保留历史场景的地方,感谢杨导和当年辛苦参与的团队,留下了珍贵的影像纪录。

《光阴的故事——台湾新电影》纪录片,海报照片选用当年新电影工作者在西门町街头的合照。本张照片由刘振祥拍摄,并做成电影海报的视觉。由左至右:吴念真、侯孝贤、杨德昌、陈国富、詹宏志(图/台北市文化局)

《青梅竹马》的新版海报选用了女主角蔡琴独坐的剧照,电影中的桌椅和墙上的画作,从天而降的设计灯款,充满浓浓的现代主义色彩。(图/传影互动)


黄威融文-黄威融
编辑人,写作人,创意人。脸书请找黄总编,总是以编辑的角度看待热炒、聚会、旅行、约摊和创意表现。
图-台北市文化局、传影互动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