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世纪之交文艺青年的电影梦 (台北画刊108年11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9-11-11

2424

我在2000年前後进入指南山下的大学读书,那时候加入了一个有历史性的社团——文艺社,成立的时间超过30年。然而,到我的时候已经摇摇欲坠。3、4个学长带着我这唯一入社的社员,在那个时候,第一次听到金马国际影片观摩展,从此就深深着迷。

那个世界我有点陌生,但却在金马国际影展的场合里,让我感受到好莱坞以外的电影,体会到故事有不同的说法。2003年有一场「逗马宣言」的回顾影展,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所订定的电影十条「贞洁的誓言」(The Vow of Chastity),希望让电影回归到最真实的样貌,拒绝打光、配乐、推轨摄影等不自然的手法。当时看到的《那一个晚上》、《厄夜变奏曲》和《厄夜的告白》,摇晃的镜头,诡谲的叙事,新鲜、奇幻,又带点不明所以的感觉,至今仍萦绕在我的心头。

为了补足自己在影像上的匮乏,当时大街小巷仍然流行的录影带店或是百视达都无法满足我,只好经常到青岛西路上的国家电影资料馆,将影史上的经典一部一部地挑出来看。有一年暑假,两个多月看了80部片。整个历史系的同学,甚至系主任,都以为我毕业会去拍电影,没想到後来还是成为一个历史学者。

世纪之交的时候,大约每年的11月中,我开始了每年一度的朝圣之路,一个属於文青的祭典。在金马影展,我感受到了影像的洗礼,一种启蒙的光影洒在我身上。

後来我接手文艺社时,虽然它已经摇摇欲坠。但我还是招揽了几个社员,让社团多活了3、4年。虽然当时处於世纪之交、青黄不接的时代,网路还要使用拨接器,PTT超过1,000人上线会当机,当时手机并不普遍,彼此间的联系还是透过实体活动或是电话,但是,我相信影像的启蒙必须有个仪式,所以後来文艺社的迎新带着学弟妹到政大後山艺文中心的社办。5坪大的空间中,温暖的红地毡,墙边蹲踞着两个木制的书柜,深枣色的木纹增添了深沉厚重感。里面有一排一排的艺术电影录影带,放着楚浮的《四百击》、黑泽明的《乱》、库柏力克的《发条橘子》等影史经典。

「秋海棠」原址如今已成商办大楼,与影迷印象中的模样截然不同。
​​​​​​​
那时我都会到重庆南路与武昌街交叉口的「秋海棠」买艺术电影。由於金马国际影展逐渐养出了一批喜好艺术电影的观众。有些场次因为无法到场观看,院线片又不上映,只好到「秋海棠」询问。老板什麽刁钻的影片都有,而且因为艺术电影来自世界各国,没有中文翻译看不懂,但「秋海棠」都有办法处理这些问题,让大家都能理解电影内容。

现在网路上随手搜寻就一堆影片,很难想像需要买录影带的年代。在那个年代,「秋海棠」在台湾艺术电影的传播中有一个特殊的地位。老板姓陈,专营欧洲、日本或是其他地方的艺术电影。当然这些录影带都是盗版的,但却让很多台湾影迷受到影像的启蒙。连导演蔡明亮在《不散》当中,都特别安排陈老板客串,可见其特别的地位。

我们都知道盗版是不对的,但在世纪之交的文艺青年圈中,金马影展、秋海棠或是一些和影像有关的复杂语汇,都在那个时代中滋养着不少年轻人的心灵。有时其实也看不大懂电影中呈现的意象,但一起找到探索未知的同好,一起享受青春,或许也是电影所散发出来的美好气息吧!


胡川安文ー胡川安
生活中的历史学家,喜欢从细节中理解时代、从生活中观察历史。目前为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故事:写给所有人的历史」(gushi.tw)网站主编,着有《和食古早味:你不知道的日本料理故事》、《食光记忆:12则乡愁的滋味》等书。
图-黄映嘉

TAG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