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在城市里拥抱自然绿意(台北画刊109年6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0-06-04

3.3万

绿色植被能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也能让居住品质有所提升。荒野保护协会从最亲近人们生活的公园切入,发起栖地维护、邀请全民参与公园生态化程度调查,期望让城市绿意随处可见;台湾千里步道协会则提倡透过双手,就地取材,让亲山步道远离水泥,市民不必远赴山林,就能拥抱自然。
IMG_0132在城市里想要拥抱自然, 除了走访步道,遍地开花的公园绿地更是方便的选择。大约从5 年前开始,荒野保护协会把原先关心郊区、山头的触角,延伸至都市中的公园,发起公园生态化倡议、建立示范公园、营造友善生物环境、公民科学家等多元守护行动。

IMG_0068 - 复制在公园里进行导览解说,不仅让民众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更能进一步获得生态知识。

号召志工,将公园转为友善栖地

「在城市里,要让民众知道环境跟他们息息相关,最直接也最容易入手的地方就是公园,藉由打造单点公园绿地,最後串联成大台北地区的生态廊道。」荒野保护协会栖地部副主任庄育伟说。协会在台北市设有16 个定点观察组,民众可预约免费的公园解说导览,一年累积举办100 至200 场活动。

来到台北市第二大公园「青年公园」,这里就是目前荒野与北市公园处合作的示范公园之一。协会在此开设志工培训课程,邀请附近居民、学生一同参与维护公园栖地,像是在人造河岸边填土,方便翠鸟挖洞筑巢;又或是打造5 座浮岛,让水鸟和鱼类聚集,甚至在公园内营造台北市第一个模拟郊区溪流的生态景观。庄育伟提到,「我们提倡公园生态化,让公园除了能提供民众休闲场域,也能变成在地物种的庇护中心。」荒野协会-1 - 复制志工细心铲土、挑出草根与石块,为青年公园里的翠鸟於岸边构筑良好的栖地。( 图/荒野保护协会)

除了成为志工,每个市民更可化身为「公民科学家」,参与公园的生态调查。荒野保护协会在2016 年底发起「帮小松鼠找个家」调查活动,以可爱松鼠为主角,设计简单易懂的线上问卷,邀请民众实际走访公园,从植被覆盖、栖地多样性、人为活动、水岸情况等面向为公园评分,并将最终结果提供给公部门作为改善的依据。

短短一个月的活动时间,竟引发不少回响,共获得503 座公园数据,累计665 人、263 个家庭参与,许多父母带着小孩加入,也有老师将调查化为教案。有人原本觉得住家附近公园绿化程度并不差,仔细一看才发现都只是大片草皮,有如高尔夫球场;也有人本来觉得公园里的青蛙鸣叫常打扰安宁,调查後才发现这代表公园生态程度很高。

「很多人想帮环境做些什麽,却没有目标,只能捡垃圾,这个活动让他们多了新的参与方式,也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公园,最後更可以透过群众力量去影响公部门的施政方向。」庄育伟说。

在推行环境保护的漫长道路上,荒野总会总是扮演「领头羊」的角色,先以台北当作试验场域,再将经验推行至各县市的分会。像是协会从今年中开始,就把公园生态调查活动从台北扩大到全台,邀请全国民众参与。

透过多元的公园守护行动,未来台北就能更进一步迈向永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同时提供自然物种良好的栖地环境,与城市里的人们共生共存。
IMG_0020 - 复制公园生态调查的问券设计浅显易懂,相当适合父母、老师带着孩子一同操作。

手作步道,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来到捷运麟光站旁的福州山公园,你会发现里头有段步道与众不同。没有一般步道常见的水泥、栈板铺面,而是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用砂石、土木材料,筑出一条亲近大自然的路。

这不只解决原先公园里土路泥泞的问题,更因应当地的湿地生态,把路面抬高透水,保存了树蛙的家。这种兼顾自然景观与环境生态的步道施作方式,就是「手作步道」的核心精神。

台湾千里步道协会副执行长徐铭谦是将手作步道概念引进台湾的关键人物,「步道是为亲近自然不得不产生的破坏,如何将破坏降到最小,就要回归到以环境为前提。手作步道就是要拉近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从路线选择、生态调查、自然景观,甚至和当地的历史人文都有关系。」

协会从2007 年开始推广手作步道,在2013年喊出「天然步道零损失,水泥步道零成长」的诉求,今年更提倡木栈道或凉亭等「设施步道负成长」。努力多年,目前全台共有120 条手作步道,台北市的福州山、中埔山、仙迹岩、大仑头山和双溪沟古道等地的部分步道,都属於手作步道的范畴。
中埔山 (7) - 复制台湾千里步道协会推出「工作假期」,邀请民众就地取材,一同铺设亲近自然的路径。

为了让手作步道有更多推广种子,协会从2015 年开始和文山、永和等地的社区大学合作,开设「步道学」课程,从中培育善於就地取材、修缮山径的「步道师」,目前全台共有7 位步道师和11 位实习步道师。协会还推出「工作假期」,开放民众报名参与手作步道体验。

长期走访全台步道的徐铭谦观察,台北身为首善之都,不仅市民更易接受新观念,容易一呼百诺,也愿意付出更多支持行动,协助协会推广理念,「都会区的人们的确是我们推广手作步道很大的助力,尤其台北市更有公民社会的基础。」

在徐铭谦心中,所谓的「梦幻步道」即较少人为工程破坏、天然度较高的步道,双脚走在柔软泥土上,偶有植被、落叶覆盖,或有先人徒手堆叠的古朴石阶,甚至保有跳石野溪。眼睛看到的绿意有远近层次,耳间则伴随着隐身其间的动物鸣唱,手作步道正符合这些理想中的原始之美。

但她也提醒,走访步道时首重「无痕山林」7 原则,包含事前充分的规画与准备、在可承受地点行走宿营、适当处理垃圾维护环境、保持环境原有的风貌、尊重野生动植物、减低用火对环境的冲击与考量其他使用者等原则。同时最好就近选择住家附近的步道,避免开车往返,减少碳足迹,「以台北的交通条件,可以完全只搭大众运输就能到达很多步道。」

在民间团体的努力之下,公园不只提供运动场所,更是丰富的生态教学场域;当山林步道褪去水泥的外衣,恢复原始面貌,人们与自然间的距离将更加紧密。
101032611_2636958206545667_7171502907848654848_n - 复制中埔山的手作步道以「零水泥」为目标,漫步其中能感受自然原始之美。( 图/台湾千里步道协会)

文ー陈怡如.摄影ー林冠良.图ー荒野保护协会、台湾千里步道协会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