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打造高龄及弱势居住友善环境(台北画刊109年10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0-10-05

3207

台湾目前已迈入高龄化社会,据台北市社会局推估,今年台北市老年人口将占全市人口的20%,因此,打造高龄友善居住环境为居住正义的重点政策之一。除了推动银发多元居住安老服务,台北市政府也推动社会住宅弱势户政策,并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协助街友,保障弱势居住权益。

青银共居 增进跨世代理解
台北市社会局表示,对长者推行的居住政策已由早年设置集中式居住设施,例如老人住宅、老人安养机构,逐渐转变以开发在地老化的社区式居住为主,因此相关措施也顺应时代变化而调整,不再以特定住宅型态提供居住服务,而是让有相关居住需求的长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如老人居家修缮服务、中低收入老人修缮补助等,协助打造适合安老的居家环境,或是提供社宅保障长者居住名额,将老人居住服务融入社区。

近年台北市政府在参考国外经验後,推出产官学三方合作的「青银共居」模式,让年轻人与长者共同居住,增进跨世代理解,也提供长者更多元的安老居住选择。
社会局认为,青银共居一方面可透过年轻人主动参与,提供社会服务;另一方面,透过长者与年轻人分享生命经验,翻转因年龄隔阂而难以沟通的刻板印象,营造跨世代互助互惠的居住氛围。

因此,台北市政府在2017年首度结合恒安老人长期照顾中心及中国文化大学,推动「阳明老人公寓青银共居实验方案」,以大二以上学生为招租对象,学生须完成每月20小时的公共服务时数及负担部分租金,即可用「以工换宿」的概念入住。
该方案至2020年9月已实施至第5届,社会局分享,虽然长者时常对於年轻人的穿着打扮、生活习惯感到难以理解,例如「喜欢在膝盖的地方,搞一些须须的东西」,或是对学生半夜还不睡觉感到担心,不过年轻人的活力,也让他们的心跟着年轻起来,生活中不懂的3C产品使用问题,也有人可以帮忙解决。

也有入住的学生认为,过去总觉得与自己的爷爷、奶奶有代沟,价值观天差地远,不过,自从加入青银共居後,才发现长者只是想要有人陪伴、倾听,自己也因此更能理解长者的想法,进而拉近世代距离。

长者传智慧 学生展创意
阳明老人公寓在空间设计上规画专属青年居住楼层,在共居开始前还有服务训练课程,让年轻人了解长者的不便。从阳明老人公寓的办理经验,市府得到不少正面回馈,於是2019年再推动老人自费安养中心与国立台湾戏曲学院的青银共居实验计画,除沿用阳明老人公寓的执行方式,也视长者需求及入住学生专长研拟服务专案,阶段性调整年轻人与长者共居的模式,让双方渐进式融合、共处。

老人自费安养中心主任曾美玲表示,由於老人自费安养中心为安养机构,性质上跟阳明老人公寓型态不同,而在推动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难题。像是在基於安全考量所衍生的居住规范下,访客有进出时间规定,且不能自炊,学生没有在外面租屋来得自由,因此报名人数并不多,但决定参与的学生反而都是经过谨慎评估後才报名,同理心更高,积极度也高。

入住的学生很认真思考如何为长辈付出, 曾美玲说,像是今年因为疫情肆虐,在外部防疫环境混沌胶着时,学生们思考该以什麽样的方式与长辈互动,於是发挥自己专长加上创意,为安养中心编排「防疫洗手舞」,让长辈在防疫期间不但充满乐趣,又能熟悉洗手基本步骤,一举数得。

不若刻板印象中年轻人与长辈难以交流, 青银双方从共居的相处互动中,交流不同世代成长背景的所感、所学,进而互相支持, 产生日常共鸣。

bbf4a7ac-ca96-474a-8fae-ace7bc9d3174~1学生们筹办活动邀请长者同乐,打造青银共居下的跨世代交流。

保障弱势 提供多元居住及生活支持
除了青银共居外,台北市政府也致力保障弱势族群居住权益,包括提供社宅30% 予经济或社会弱势户,以及提供街友工作暨生活重建及住宿服务。

社会局解释,社宅30% 经济或社会弱势户包括10% 比例提供低收入户的经济弱势者居住,20% 提供长者、单亲、身障者、家暴受害者等不易在社区中租屋的弱势族群,并透过「混居」原则,让经济弱势民众、长者、身障者和一般身分住户可在同一个社宅基地共融。据社会局统计,自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 於台北市已开放招租的10 处社宅共提供677 户,未来更将推广到台北市全部的社宅,提供更多户数帮助弱势族群安居。

而针对街友生活,台北市政府也藉由补助民间团体办理街友住宿、主动接触并提供支持性服务,为街友提供短期住宿服务,并在住宿期间透过各项辅导措施,协助街友脱离街头,生活自立。自今年1 月至8 月,累计共服务792 人次。

台北市政府积极打造多元友善环境,持续更新银发及弱势族群的居住服务方案,不仅让居住正义逐步落实,更协助市民打造良好的社区共融生活典范,共创台北宜居城市。

台北市政府
居住正义2.0



文ーBella Liu
图ー台北市社会局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