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北门咖啡馆外的历史风景(台北画刊109年11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0-11-05

2737

台北市的北门周边,几乎说明了这座城市一百多年来的开发史, 从清代的传统城楼,到日本时代的西化建筑,後来筑起了高楼, 建了高架桥与天桥,如今又变成行人广场,还多了几家咖啡馆。小小的北门街区,见证了台北的时代递嬗。

日本统治台湾之初,沿用清代的官方建筑作为办公室,官署原址在今日台北市中山堂周边。台北城墙拆除後向外延伸拓展改为宽敞的三线道,对於一座城市的想像,从传统中国式的城楼,转变为如同欧洲城市般道路向外辐射的形式,日本人并在北门周边设立了邮便局、铁路部等现代化机关。彼时铁路尚未地下化,铁道与忠孝西路在北门交会,台北火车站到北门间的周边地段成为商社必争之地,许多企业总部都设立在此。

如今,商社林立成为时代变化下的旧时风景,商业交易的热络逐渐转化为另一种互动交流,近年来北门周边开设了不少咖啡馆,除了咖啡好喝、餐点好吃之外,自咖啡馆内向外望出的景观也非常吸睛,而且充满历史感。

从京町八号望台北
「京町八号」的前後两侧都有门,一侧可以看到台北邮局,另一侧可以看到抚台街洋楼,喝咖啡还可坐拥两处古蹟。

抚台街洋楼在日本时代是营造公司高石组办公室,而出身高石组的林煶灶(林尚志)後来创立了协志商号,之後还成立了大同公司。高石组在台湾承揽过许多大型工程,例如临济护国禅寺、儿玉总督後藤民政长官纪念馆(今国立台湾博物馆)、日月潭电力工事等; 协志商号则承揽了台北市役所(今行政院)、台湾军司令官官邸(今陆军联谊厅)等工程,从营造业的角度来说,抚台街洋楼可以说是台湾大型公共建设营建史的起点。

台湾光复後,抚台街洋楼成为宋斐如经营的《人民导报》社址,但二二八事件爆发後,警备总部查封了《人民导报》,变成国防部管理,1997年指定为市定古蹟,後经修复成为展览馆。
 
06_修MKCR咖啡馆2楼的观景窗座位可以一览北门周边的景观。

02.山田东洋旗日自山田东洋的画作〈旗日〉中可见,巴会馆顶楼有如同巴黎红磨坊的屋顶风车。(图/台湾美术展览会 )

MKCR的二楼视角
位於北门旁的MKCR咖啡馆,2楼窗边总是满座,从左边看出去,依序是铁道部、北门、三井仓库及台北车站。这些位於三线路沿线的建筑,随着近年台北市政府推动西区门户计画,在附近规画了宽广的行人广场,观光人潮也逐渐变多。

从这个视角看去,美丽的建筑都在地面上,我怀念起儿时记忆,行人可以通行无阻地在天桥上看尽人生百态,有书贩、小吃、算命摊、乞丐、卖艺人等。

我喜欢在人来人往的天桥上看着火车往来,车行高架桥环绕着北门,看着红绿灯号与火车信号灯闪烁,听到各式声音:当当当、火车鸣笛、汽车喇叭声交错,非常热闹!当然,当年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

消失的大和町巴会馆
今日的延平南路、汉口街口,在日本时代是「大和町巴会馆」的所在地,巴集团老板馆野弘六在此地还开设巴自动车商会、料亭竹の家,甚至在万华还有巴楼,在草山(阳明山)有巴温泉旅馆,巴集团简直是观光休闲旅行的一条龙服务。

巴会馆是由当时在巴自动车商会楼上的巴咖啡馆升级而成的高级会馆,楼顶还学巴黎的红磨坊有个大风车,馆内提供洋食,另外特别从铁道旅馆挖角厨师、服务生,於1935年因应台湾博览会的人潮新建开幕。

从山田东洋1939年的画作〈旗日〉中,可以看到公会堂附近挂满了日本国旗,路上也有许多军警,画作右方可以看到巴会馆顶楼的风车。当时日本人在台北城开设了许多巴黎风格的咖啡馆,而本岛人区域的大稻埕,则开设了德国风格的维特咖啡馆,形成有趣的对比。

这几年市府陆续将天桥拆除,有的周边也开始规画行人徒步区,我期待北门周边有更多展览空间,让人有更多机会了解台北历史。


水瓶子文ー水瓶子
作家、文史工作者、青田七六文化长。着迷於无目的的城市散步,到世界各大城市留下足迹,走过一座桥,便开始想像这条河流的身世,更想了解背後的故事与流过的时光。着有《台北慢步》、《台北咖啡印象》等。
图ー水瓶子、台湾美术展览会

TAG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