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信仰正新潮—— 国立台湾戏曲学院陈孟亮 × 剧场服装设计暨塑神师李育昇(台北画刊110年4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1-04-07

2688

从百年古刹名寺,到新立的宫庙祭坛,台北市有不下百座的信仰圣地,在邻里巷弄间扮演着庇护心灵的重要角色。而传统信仰教人为善的本质并不退潮,透过文化创意工作者的投入与诠释,可与时代的思想和习惯接轨,让宫庙活动有了更活泼的样貌,亦与当代生活产生更紧密的连结。
_DSC4576
传统宫庙中的流行痕迹

国立台湾戏曲学院副校长陈孟亮,已担任数回大龙峒保安宫「保生文化祭」的「家姓戏」制作人,回想当初庙方寻求校方合作的原因,便是想透过年轻人的创意与演出,为传统祭典带入新时代的气息。在这样的思维下,家姓戏有了不一样的面貌,例如2016年他们所推出的《代面将军》,即是改编自电影《神鬼战士》的新编歌仔戏,她说:「歌仔戏本来就不像其他传统剧种那麽拘束,可容纳多种文化元素,编创的新剧本若够精彩,观众的接受度也很高。如果一直演传统戏码,大家会觉得歌仔戏不过如此,演出新戏码比较能够吸引业界、年轻人和一般民众。」

而从事剧场服装设计已有十多年经验、近年也为宫庙设计神明服饰的李育昇,入行的第一个剧场服装设计作品,即为传统戏曲的新编戏《曹七巧》所做。当时,他为了进行设计而多方蒐集参考资料,发现传统宫庙中神明所着的衣袍上,保留了大量的传统戏曲服饰元素,因而让他对神明的衣袍产生研究兴趣,他说:「在没有电视的年代,大家把最好的娱乐经济能量都给了戏曲,一般人的生活盈余则捐给了神明,因此最好的东西就会出现在宫庙或戏曲舞台上。」

李育昇指出,现在看来,传统的宫庙或戏曲服饰,其实都反映了当年的时尚,他说:「锣鼓喧天的『咚咚锵』,就像当时的重金属摇滚,绕境活动则是一种派对,这些事物呈现的方式很类似,只是彼此关注的事情不一样。」以此观之,信仰的呈现方式与生活潮流其实密不可分,在宫庙的相关物件设计中,适时加入当代的符号或设计语汇,非但不违背原有的精神,还有助於宣扬传统价值。

为信仰加入时代新诠释

新时代的创意,为传统的延续和传承带来了活水,然而创意的行使并非漫无章法,而是必须从剧种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发想,陈孟亮强调所有的时代新诠释,仍应以传统为本,才不至於失了应有的形貌。她以流行乐融入歌仔戏为例,如果仅以闽南语写词编歌,却忘了使用七字调、都马调、杂念调、哭调等歌仔戏应有的曲调,只会成为与一般闽南语歌曲无异的新作,而无法称之为歌仔戏,「我们寻找的是熟悉事物中的新鲜感,可以在配器、节奏、板式上进行调整,但一些基本元素仍应存在,而非全部放弃。」

李育昇也认为,在不抵触宗教禁忌的大原则下,设计师还是有极大的发挥空间。例如去年台北青山王绕境活动时,他受托为总统蔡英文特制赠予青山王的红绫,便是依文公尺所定的吉数,按比例量制而成,但在纹绣的部分,他除了以五爪金龙作为一侧的纹样,还大胆地以蓝腹鹇取代了传统的凤,他说:「青山王隶属王爷信仰系统,王爷非帝君,照形制只能用到四爪的『蟒』,但这条红绫是最高民意首长赠予王爷的礼品,所以破格用了龙纹,而我也希望这样的物件能和台湾接轨,与其选用一辈子没看过的想像生物,倒不如将台湾特有种蓝腹鹇『凤形化』,让这样的图案更被大家所认同。」

此外,近年开始制作「大神尪仔」而兼具塑神师身分的他,在近期制作七爷和八爷尪仔时,也在细节上进行微调。除了保有两尊神像应配的「二郎盔」,他把传统七爷头上常见的题字「一见生财」改成了「四时无灾」,「以前的好东西应该以『复旧如旧』的方式保存,但与时代脱轨的事物也得有所调整。以前因爲战乱,大家穷怕了,都觉得发财很重要,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神明该被赋予的意义也自然不同。」
_DSC4595_DSC4627
陈孟亮,国立台湾戏曲学院副校长,曾多次参与歌仔戏新编戏曲的制作,近年并担任「保生文化祭家姓戏」戏曲学院演出制作人。李育昇,剧场服装设计师暨塑神师,近期成立「拚场piànn-tiûnn」团
队,以制作新时代的「大神尪仔」和神明服饰,为传统信仰注入新思维。



o27195a870f9657d113b35079a6a344e7_4620693218554753865_210330李育昇将台湾特有种蓝腹鹇「凤形化」,融入於红绫的设计中,让大家更具认同感。(图/李育昇)

与现代生活连结的祭仪

信仰与生活密不可分,宫庙中的祭仪和文物即是文化的缩影,透过文创的力量,能让历时累积的文化精粹,与当代社会所信仰的价值,产生更深远的连结。陈孟亮认为传统礼俗在新时代的变革中,也许无法马上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可以透过每一回细部的改变,让信仰所推动的良善价值与时代的思想和习惯接轨。

陈孟亮乐见像保生文化祭这样的民俗庆典,在民间与政府的合力推广下,已成为市民年年期待的活动。无论是家姓戏,或是艺阵中的「扮仙」,国立台湾戏曲学院学生在保生文化祭中的演出,都成为众所期待的重头戏之一,她说:「年轻学生或许经验稍嫌不足,但年轻演员可以翻、可以打,新编的戏曲也很精彩,大家还是给予支持。同时年轻的表演者也会吸引年轻观众参与,这对文化传承是很重要的一环。」

李育昇认为,传统都曾是一方的流行,而宫庙传统则是经时间淘洗後留下的经典,「宗教信仰就跟语言一样,如果不能和生活产生连结,很快就会消失。如何让他们回到大众的视野中,那才是重要的事。」为了让这样的文化元素和一般市民的生活产生更多连结,他还曾把自己制作的「电气七爷八爷」放在热闹的台北街头展出,他说:「那是一个开放场域,我们无法设定来访的观众族群为何,本来还担心会不会吓到小朋友,但经过设计转化过的七爷、八爷,他们的现代化造型,小朋友的接受度都还满高的。让他们在这样的非传统场域现身,也可以让更多宫庙信仰系统之外的民众接触到这样的事物,让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时代在变,旧时代的事物也应与时俱进,而传统信仰与祭仪的再生,并非大幅度地改变原有的方式,而是藉由新时代的诠释,透过像戏曲或神明袍服的细节,一点一滴地产生温和的改变,让值得承延世代的信仰精髓融入时代的生活脉络中,成为持续支持众生的当代心灵庇护所。
保安宫_210312_6_修由年轻世代参与演出,也能为传统祭典带进新一代的观众。(图/陈孟亮)
电气神将千里眼与顺风耳,曾参与2020台北灯节於西门町中华路展区『庙宇之光』李育昇近年开始参与「电气神将大神尪」的设计,赋予神明袍服新视感。(图/李育昇)

文ー林佳蕙.摄影ー颜涵正.图ー李育昇、陈孟亮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