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日常 × 植物 在城市实现森林窗台(台北画刊110年5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1-05-06

3941

夜鹭、白头翁、绿绣眼……这群娇客相继造访景观建筑师吴书原家中的阳台,停在树梢,啄着鸟类最爱的果实,满布阳台的绿意活泼了灰白的水泥丛林,而不定期造访的小生物,也带来一片充满生命力的虫鸣鸟叫,令人在都会中也能享受森林的滋养。
吴书原自家阳台有多达150种植物,他认为人处在山林的自然状态里才能得到最好的休憩效果。(摄影/林冠良)吴书原自家阳台有多达150种植物,他认为人处在山林的自然状态里才能得到最好的休憩效果。

找回生活中的绿意
「人是从自然里走出来的,那里是生命的根源,因此人们的DNA 里总有种回归自然的向往。现在我们住在水泥盒子,使用昂贵家具,这些都是後来才编织出来的奢华幻想。」去年疫情席卷全球,让吴书原发觉,人类比过去更加速思考地球遭逢巨变後的下一步,并且反思过去奢华浪费的生活,因此有关回归自然的讨论越来越热烈,而第一步不妨可以从营造生活绿意开始。
吴书原建议以「盆」栽种居家植物,较能根据植物需要的日照量移动位置,也方便更换土壤。(摄影/林冠良)吴书原建议以「盆」栽种居家植物,较能根据植物需要的日照量移动位置,也方便更换土壤。

吴书原认为,从2010 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开始,接续到2018 台中花博,一般大众对植物物种的认识与想像逐渐被打开。吴书原观察到,当民众开始有意识地去认识植物後,花市贩售物种的多元性明显增多,双方呈现正向互动关系成长。「我习惯每个礼拜到台北花卉村走走,那里植物种类繁多,且都标有名字跟售价,对入门者来说十分亲民、容易选择。」吴书原只要看到没见过的植物,就会买回家试着种植,自身参与策展後留下的植物,多数也会带回照顾,目前自家阳台的植物物种已高达150 种,说是一座小森林也不为过。

认识植物从栽种开始
当初吴书原在设计自家阳台时,只规画了6 盆植物,结果看起来相当稀疏,这才体会现实环境不像平面图一般,设计了盆栽就能享受绿荫,随着对植物特性的了解加深,慢慢调整後才向模仿山林的状态拓展。「崇尚自然、不装模作样、不追求特别的植物种类,是我理想中的植物氛围。」吴书原以有蔓延特性的蕨类打底,延伸出大面积的绿,搭配迷迭香、左手香、柠檬马鞭草等香草植物,能防蚊虫,还能随时摘下叶片佐茶或佐酒。
具有蔓延特性的植物能营造大面积的绿意,但还是需要适时修剪,才不会显得杂乱。(摄影/林冠良)具有蔓延特性的植物能营造大面积的绿意,但还是需要适时修剪,才不会显得杂乱。

在空间有限的室内,可栽种叶片繁茂的常绿灌木。(摄影/林冠良)在空间有限的室内,可栽种叶片繁茂的常绿灌木。

若想达到在绿荫下休憩的惬意,则可选择2至3公尺高、低开枝的单干乔木,才有开展的树冠,像是台湾原生种田代氏石斑木,每到春天会盛放中心带点粉红的雪白小花,花期长达两个月,且耐强风、抗旱的特性,也适合种植於高楼层的阳台。吴书原提醒,不管是哪种植物,种植方式皆以单盆为原则,如此才能根据日照移动位置,找出植物受光的最佳居所,而且也较方便观察盆内的土壤根系,以便及时遏止病虫害。

室内的绿意也从一开始就在吴书原的规画之内,「当初找房子时很重视前後景观,希望尽可能融入山跟溪,像我家後面是阳明山,前面是外双溪,加上室内几盆绿色植物,有种绿意流动通透的一致感受。」在空间有限的室内,吴书原建议选择一般常绿灌木,如孔雀木、龟背竹,一株就能长出二、三十枝叶片,形成繁盛蓊郁的景色。

植物选择如此广泛,但吴书原不想以专家身分建议种植特定植物,他引用素有「野草之神」称号的荷兰自然园艺大师Piet Oudolf的一席话,「『植物设计没有绝对的规则及公式,一切都是实验及探索』,我自己认为所有植物设计的知识都是从把植物种死之後才开始。」如果受某种植物吸引,那就不要害怕去接触照顾,把握阳光、空气、水等三大植物生存守则,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日照。「生死交替本来就是植物的常态,如果种死了那就做研究啊,翻书、查资料,总能找到解答,从错误中学习。」

展望花园中的城市
放眼台北,融合植物於生活已成为一门显学,其中各类选物店、咖啡店的植栽丛林氛围最为明显,墙上、角落、窗台都以大量盆栽、蕨类来做点缀,吴书原笑说,现在连房地产广告词都改成「住在一片森林里」了。吴书原指出,台湾的植物物种高达上万种,原生种与外来种各占半数,相当适合用植物建立城市形象,「其实台湾是冰河时期後,世界上最重要的物种资料库,因为地形多样而有繁复的气候,涵盖温带到热带,是培育植物最好的方舟,被《华盛顿公约》列为二级保育物种的笔筒树,在台湾却四处可见,且台湾的蕨类高达700 多种,也是世界最多。」

台北有成为世界一级绿色城市的绝佳潜力,吴书原举了一个有力的例子,「仁爱路的林荫大道路宽达90 公尺,而法国巴黎着名的香榭丽舍大道也不过70 公尺宽。」因此他期望,或许能透过扩张仁爱路的植栽面积,让城市景观的绿地面积更加开阔,打造「花园中的城市」。

在植物造景的选择上,吴书原认为过去城市景观的建构,多采用一年生的花卉,虽然开得很奔放,但也很快凋谢,需定期更换,相当耗费地球资源,「反观野地自然长出的花卉最漂亮,还有鸟、蝴蝶、蜜蜂来采蜜,形成城市里不断循环的生态美感。」回到家中的植栽挑选,也是同样的道理,若希望家中常驻绿意,吴书原建议尽量避免购买花朵正在盛放的植物,开花通常也就意味着植物生命即将到达尽头,能妆点居家空间的时间相当有限。
吴书原期望能扩张仁爱路的林荫大道,将台北打造成世界级的绿意城市。(摄影/张晋瑞)吴书原期望能扩张仁爱路的林荫大道,将台北打造成世界级的绿意城市。(摄影/张晋瑞)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吴书原用绿色植栽辟一方净土,从自家阳台实验起,打造城市里的桃花源,也进一步期待透过景观设计的工作落实台北绿色城市的形象。

延伸阅读
🌿科学 × 植物 细细拆解自然的奥妙
🌱创意 × 植物 从大自然汲取想像力


文-林郁姗
摄影-林冠良、张晋瑞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