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共好精神活络邻里 青创活水滚动健康社宅(台北画刊110年11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1-11-05

2866

位於松山区的健康社宅开放入住至今满三周年,作为台北市首座执行「社会住宅青年创新回馈计画」(简称「青创计画」)的社宅,藉由多组青年住户的创意提案及辅导团队的共同努力,以课程讲座、活动举办等方式将活力注入社区,不仅有效热络邻里关系,甚至拓展为社宅周边的社区营造,翻转大众对社宅的既定印象,逐步建立健康社宅的品牌。

集结社宅能量共建品牌
「一开始只是期待能举办社区共作、共学的计画,没想到会遇到这麽多兴趣相同的邻居。」青创户兼社区品牌「共耕食代」发起人詹凯毓说,最初第一年的提案是「宝贝树亲子共学堂」,以亲子共学为概念,在社区顶楼园圃举办「小小农夫体验营」,没想到过程中遇到不少热爱农耕的邻居,活动结束後也时常在顶楼相遇,於是彼此自发性地组成农耕队,开始有系统地规画农耕活动。

DSCF0742居民因共同的兴趣碰在一起,众人耕耘出的丰硕成果,促成社区品牌「共耕食代」的成立。

而计画在第二年,因辅导团队原典创思规划顾问有限公司的协助,开始接触许多农耕相关师资。「大家都是都市人没种过菜啊,你看现在菜长得这麽好,我们可是把它们当孙子一样照顾!」住户林素霞及黄书坚说,退休後的生活因为照顾园圃而每天神采奕奕。「那时候我们从零开始学习,翻土、播种、浇水、施肥……慢慢累积农耕知识後,才有如今的丰沛成果。」詹凯毓说,大家的齐心照料让园圃的收成也越来越稳定,「我们将新鲜采收的菜包入饺子里,味道鲜美很受欢迎,也因此在第三年萌生建立社区品牌的想法,与住户组成团队,将我们的产品推广到社区外,进行一场社区共好的社会实验计画。」

於是由詹凯毓与同伴罗妙祯主导建立共耕食代,并发起饺子小聚活动及线上募资,带领住户们一起推广共耕食代的理念。饺子小聚活动邀请长辈们加入与指导如何包水饺,重现在地妇联五村的眷村面食文化,也传承老一辈的技艺与记忆。之後更扩大为公益饺子送餐行动,关怀老人服务暨日间照顾中心的长者和社宅内的独居及弱势户,落实公益永续共存的价值。

「我当时就是被饺子小聚活动所吸引,也带着自家酿的醋与大家分享,不但饺子与醋的结合非常搭,我们也是一拍即合。」共耕食代成员蔡玫专说,过程中她也开始利用自己的专长开发果醋,从中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

从社宅到社会的互生共好
「为了让大家能够藉由接触产品更加认识我们的品牌,我还特别去台北市都市再生学苑学习社区营造,原典在这方面也给予很多协助。」詹凯毓不仅深入研究食品安全相关规范,并结合社区营造相关知识及方式,有系统地逐步建立属於社区的品牌。而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詹凯毓也越来越了解在地的人文特色,「眷村不只拥有丰沛的面食文化,还有邻里之间浓浓的互助共好精神,就跟我们一样。」

健康社宅以青创住户为出发点,三年来在青创户的热忱和住户的支持中,不断催生出各式互动,奠定了社区营造的基石,持续将社宅能量发散到社区间。藉由一次次活动筹办的经验,青创户也收获满满,「青创户到後期甚至能开课讲授经验分享,能够明显感受到青创户们带着邻里打造社宅居住文化,也同时累积自己的能量。」原典创思执行长施泛昀表示,青创计画提供青年舞台,从中累积的经验不只有益社区,也成为个人发展的动能。

健康社宅的青创户打开了社宅营造的第一道门,「付出,常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回馈回来。」一路在健康社宅耕耘的詹凯毓及蔡玫专都认为,社宅与青创计画的结合是一加一大於二,从个人发散的公益效益扩散到社群、社区乃至於社会,最後又反馈己身,真切地感受到邻里因社宅结缘,也因社宅而共好。

DSCF0773詹凯毓协助社区居民将采收的新鲜蔬菜,制作成食农加工产品,打造独特的社区品牌。

DSCF0831罗妙祯、蔡玫专、詹凯毓和施泛昀(由左至右),希望透过青创品牌「共耕食代」将健康社宅共好、共享的精神传承下去。


文ー翁佩恒
摄影ー蔡耀徵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