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穿梭线上线下 感受艺术的灵光(台北画刊110年12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1-12-09

2482

过去,许多人将艺术、文化视为阳春白雪,即便抱持兴趣,也不知该如何亲近。近年许多策展人透过内容的梳理、表现形式的重构,让艺文不再难以理解。如今,无论是走进彷佛白盒子般的实体展览空间,或是坐在电脑萤幕前,都可以在策展人或艺术家的精心安排下,开启实体或线上的艺文体验。

无论是走进彷佛白盒子般的实体展览空间,或是坐在电脑萤幕前,都可以在策展人或艺术家的精心安排下,开启实体或线上的艺文体验。(图/王宗欣)找到核心是策展的第一步
身兼艺术家、设计师、策展人、创意总监等多重身分的设计团队「dosomething studio 」创办人王宗欣,具有丰富的策展经验,问及如何在一方空间中,将展览核心传递给观众,他分享:「实体策展的关键,在於问对问题,并找到适合的表现形式。」

王宗欣表示,策展团队可以藉由设计思考的模式进行策展,像是英国设计委员会(Design Council)提出的「双钻石模型」(Double Diamond Model),便是可以参考的模型之一。这个模型将创作过程分为发现、定义、发展、交付四个阶段,前半段的「发现」、「定义」意指由研究及企画团队针对展览主题进行田野调查,并将问题逐步收敛; 後半段的「发展」、「交付」则是指策展人为主题找到最合适的表现形式。

「我在策画『Super Fake 超级假数位艺术展』等艺术类展览时,身兼艺术家与策展人身分,便会从主观感受出发,在发现、定义阶段,多以自我诠释为主;而在策画2021 台湾文博会『万神殿』这类跟产业有关的展览时,就必须经由田野调查等方式,问出对於该产业有帮助的问题。」王宗欣说明梳理展览论述的方法。

王宗欣策画「Super Fake 超级假数位艺术展」,探讨在过度包装的社会,产生哪些「超级假」的荒谬幻象。(图/王宗欣)王宗欣策画「Super Fake 超级假数位艺术展」,探讨在过度包装的社会,产生哪些「超级假」的荒谬幻象。

2021 台湾文博会「万神殿」的活动网页,除可即时分析观众喜欢的IP,也能与观众进行互动,提供不同的观展体验。(图/王宗欣)2021 台湾文博会「万神殿」的活动网页,除可即时分析观众喜欢的IP,也能与观众进行互动,提供不同的观展体验。

在梳理出展览论述後,接着得确保展览主题透过适当的表现形式呈现。对此,策展经验横跨实体与线上的王宗欣表示,近年线上展览发展越见蓬勃,相较於实体展览,线上展览的优势在於数据蒐集、线上共创;然而可以从五感着手,不局限於听觉与视觉的表现,则是实体展会无可取代的特质。

实体、线上展览各擅胜场,双线并行更是近年趋势。王宗欣在策画Super Fake 超级假数位艺术展时,便以实体展览为主、线上互动为辅,主办单位在现场为观众拍下观展照片,经观众同意後,将照片作为线上展的素材之一;而在策画2021 台湾文博会「万神殿」时,王宗欣则设计出彷佛交友软体般的活动网页,让正在排队的民众针对网页中的IP 表达喜欢与否,主办单位再依据网页蒐集到的即时数据,分析出不同年龄层观众喜欢的IP,并将之投影在主场馆的大萤幕上,与观众即时互动,为艺文展会的体验开启更多可能。

台北数位艺术中心致力於促进数位艺术发展、推展数位艺术活动,近年也尝试以线上展览开创艺术表现的更多可能。(图/台北数位艺术中心)台北数位艺术中心致力於促进数位艺术发展、推展数位艺术活动,近年也尝试以线上展览开创艺术表现的更多可能。(图/台北数位艺术中心)

线上策展让艺文体验更多元
同样尝试为艺文展览开拓更多可能的,还有位於捷运芝山站附近的「台北数位艺术中心」。艺术总监陈湘汶表示,近年在数位科技发展下,全球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积极尝试线上展览,「尤其很多新生代艺术家、策展人一出生便身处网路时代,对於数位媒介应用极为熟悉,这种成长经验也会影响他们的创作或策展方式。另外,近两年的疫情也是促使线上展览更加兴盛的原因之一,而且我认为这个趋势不会随着疫情趋缓而消失。对我来说,线上展览不只是实体展览的替代品,更可以成为和实体展览同等重要的表现形式。」

陈湘汶进一步说明,虽说线上展览是以网路为载体,但就表现形式而言,又以两种为大宗:一种是如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及国内的

国立故宫博物院等博物馆、美术馆,将实体展览线上化,让观众即便因为疫情无法出门,仍然可以透过高画质图片欣赏艺术品; 另一种则善用网路特性,打造出适合网路载体的艺术品,或者是能够即时互动、向外连结,甚至是具有游戏感的线上展览空间,像是台湾新媒体艺术团队「涅所开发」所创作的沉浸式艺术展演平台,让观众登入作品介面,选择自己的游戏替身,并藉此替身角色在展览网页中进行探索。

适当宣传线上观展的体验模式
陈湘汶也以台北数位艺术中心的线上策展经验分享:「今年春天我们在筹画艺术家吴宜晔的个展时,考虑到艺文场馆之後可能会因为疫情而长期休馆,便建议艺术家在创作时即朝网路作品的方向进行。後来我们除了开办实体展,也将网路作品连结放上中心官网,让大家可以直接在线上观赏。」即便这次个展的线上观赏人次不如过往实体展览为多,但对於观众、艺术家和台北数位艺术中心而言,都是珍贵的新体验,也让观众藉此更深刻体认网路科技对现代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力。

然而,陈湘汶也提到,台湾线上展览发展不久,即便在疫情期间因实体展馆关闭,造成线上展览数量暴增,仍有许多民众因为不熟悉此种观展模式而拒之千里。因此,如何与艺文媒体合作宣传,并且简化线上展览平台操作模式,吸引更多民众体验线上展览, 将是艺术家和策展团队必须思考的事。

过去,我们常以「艺术无国界」形容艺术家的跨国合作,以及艺术作品跨越国境的影响力。而在网路蓬勃发展、疫情推波助澜的世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不仅跨越国界,更跨越实体与虚拟,让艺术家与策展人的创作形式跨入了另一个次元,也让观众亲近艺术的方式更为多元。

吴宜晔个展「Adaptation 」中〈The Most〉以网路为载体,观众除了可在线上欣赏,也能在展场透过萤幕观看。(图/台北数位艺术中心)吴宜晔个展「Adaptation 」中〈The Most〉以网路为载体,观众除了可在线上欣赏,也能在展场透过萤幕观看。

吴宜晔作品〈You May Also Like〉,透过摄影机辨识观者穿着与配件,并以此推播相关商品广告。(左、右图/台北数位艺术中心)吴宜晔作品〈You May Also Like〉,透过摄影机辨识观者穿着与配件,并以此推播相关商品广告。(左、右图/台北数位艺术中心) 


文ー郭慧
图ー王宗欣、台北数位艺术中心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