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新富市场美食何其多(台北画刊111年12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2-12-06

4865

图/鱼夫
新富市场承继自日本时代的「绿町食料品小卖市场」,原址大概在今之大理街、万华区公所附近,可是因离人口聚集区太远,经营得不算成功,当时的日本总督府便另外在新富町规画了今天那座马蹄型的新富町市场。新市场在1935年(昭和10年)1月7日破土兴建,而且盖得很快,同年6月28日就落成启用了。

市场启用後,贩售各式生鲜食品、日本进口食材、菸酒、糕点和食器,还有提供市场需要保鲜的制冰室,总计约30多个摊位,日人和台民都来进行买卖,生意冲冲滚,却也因此引来摊贩麇集,这对合法申请进驻市场内的摊商很不公平,日本政府只好在1937年把那些摊贩也列入管理。

然而太平洋战争爆发後,这座市场却暂停营运,直到战後才又重新启用,但由於疏於管理,整个市场乱烘烘、脏乱不堪,又受到新建环南市场的影响,一度有渐趋没落的态势,所幸几经整顿,现已秩序井然,短短的一条三水街涵盖相邻三个市场,自康定路至昆明街共计123个摊位,再经2013年的改造,空间变得明亮舒适,老市场、老摊都活化起来了。如今东三水街摊贩集中场(当地人习惯称东三水街市场)、新富市场以及新富町文化市场,再加上靠近艋舺的美食集中区,简直就是美食家的天堂了。

新富市场正门口。(图/鱼夫)新富市场正门口。

年轻时由於任职报社,社址即在附近,所以整个市场区域都是我猎食的战场,但美食实在太多,只好写几家个人偏好且具特色的摊位。

从三水街的入口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有名的「竹围土鸡」。这是在地人选购甘蔗鸡、盐水鸡的老店,其中果冻鸡外皮鲜嫩,肉质甘甜多汁,看起来像果冻般诱人,颇受欢迎。其实鸡鸭买卖也见证了市场的历史,1960至1970年代间,鸡只生意来到巅峰,许多中南部北上的年轻人来到市场讨生活,索性就地盖起「半楼仔」违建栖身,一楼则宰杀鸡鸭。如今新富市场仍有许多鸡鸭行,但在市场改造後环境已大不相同了。

「艋舺大丰」原名「大丰鱼丸店」,薪传三代,炸物、火锅料和各式海鲜制品琳琅满目,店里最有人气的是炸牛蒡。买好这里的熟食,还可拎着到旁边那栋马蹄形建筑新富町文化市场里一家以「白天喝酒」(昼饮み)为号召的「万华世界・下午酒场」点来啤酒,度过微醺的午後时光。

大丰旁的「阿婆油饭」原是名唤林银的阿婆所开设,摊子没店名,但因她的头发很早就发白,所以就称阿婆油饭,现为二代目了。她的油饭是采新米和旧米间「半新不旧」的长糯米,洗净、浸泡,最後加入自制猪油,在木桶蒸上40分钟,就是热腾腾脍炙人口的油饭了。

「多饺舍」的饺子色彩缤纷,使用红萝卜、菠 菜、红麴、燕麦等天然素材,调配出多种自然色彩,光视觉就胜人一筹;内馅则选用三峡的黑猪肉,䊆弹好吃,不仅2009年赢得「天下第一摊」网路票选百家摊商,在2016和2018年还得到台北传统市场节——生鲜类金赏奖。

「金和寿司」是便宜大碗又好吃、CP值超高的日本握寿司店,先前是只做外带的摊位「金禾寿司」,还可以於隔邻已营业一甲子以上的「丸合鲜鱼」先选喜爱的鱼货,再递过来制作生鱼片或握寿司。金禾後来有了店面,更名为「金和」,吸引更多人来交关。

「红龟伯」店名源自二代目老板董敏卿的父亲,红龟伯早年在艋舺卖粿,後来迁移到新富市场,当时市场机能不完整,必须用「占地为王」的方式抢个位置来呼卖,最後再搭起竹棚来。起初只贩售两种粿品,现在芋头粿、红龟粿、菜头粿、咸绿豆、草仔粿、油饭和咸粿等摆了一店,满满皆是,会买回家当点心,这可是我这种老派的风格。

「咸蚬仔」则是我母亲的最爱,早餐一个个慢慢吸吮,不亦乐乎,在市场里就有这麽一摊咸蚬仔,这家咸蚬仔除了葱、姜、蒜、米酒、酱油,还有一味秘中秘,就是在卤水里加入茶米茶,使得滋味更香醇,也不会死咸,一卖就是六十年以上。

以上提到的只是市场内的美味,三水街另一端到龙山寺的精彩美食也不遑多让,住在艋舺的老台北人真是幸福啊!

文.图-鱼夫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