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2-06
3954
各式各样爱鸟人士将赏鸟视为一种休闲旅游方式,他们愿意为此走遍不同国家、土地,并观察、记录和观赏牠们。而「鸟类向导」正是凭藉对鸟类习性的熟悉与专业知识,协助赏鸟客认识鸟类,快速找到目标鸟种,打造不影响鸟儿的友善赏鸟行程。
「鸟类向导」熟悉鸟类习性,了解如何在大自然中找到及观察鸟类,帮助爱鸟者以友善自然的方式赏鸟。(摄影/王力平)
在野外寻找鸟类除了倚靠听觉,相关辅助器材也要随身携带,以便随时派上用场。(摄影/王力平)
熟悉习性 成为鸟的「知音」人
早在2000年初,国际间开始流行赏鸟旅游,也因此出现专门为赏鸟者指引赏鸟行程的专家——鸟类向导。专攻鸟类生态研究也热爱赏鸟的洪贯捷,是台湾少数具专业背景,且拥有导游执照和领队执照的鸟导。凭藉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朋友的引介下,他将鸟类向导的工作内容,结合台湾在地的生态旅游,以客制化的方式规画游程。
配合鸟类的习性及出没地点,鸟类向导的工作时间经常是「朝五晚九」,且大部分时间都在通勤。洪贯捷笑说,自己不是在几乎涵盖所有台湾特有种鸟类的大雪山上,就是在前往赏鸟地点的途中。
「要能快速找到赏鸟者想看的鸟类,我们得非常熟悉鸟类的栖息地、适合探访的季节、活跃时段等出没型态及生理周期。」洪贯捷说,在野外找鸟,大部分倚靠的是听觉,声音是360度环绕的,因此「听」比「看」更容易找到鸟类。
洪贯捷强调,「认鸟音」也是鸟类向导专业的表现,有不少国外的赏鸟人会慕名来台赏鸟,从事外语鸟导超过十年的他笑着说,「当国外赏鸟客问道,这个叫声是什麽鸟?若是能快速回答,便会被认为『很有料』。」
洪贯捷推荐大家使用「eBird」App,能对鸟类习性有基本认识。(图/王力平)
带领游客赏鸟时,洪贯捷会叮嘱大家注意与鸟儿的距离,用友善的方式进行赏鸟活动。(图/关渡自然公园)
「说服力与信任感的提升,对鸟类向导而言是很关键的一环。」洪贯捷说,「口碑」的养成,让他对自己身为鸟类向导充满自信与成就感,而外国人看到台湾鸟类的新鲜感,也成为他重新检视自己所在的土地,重新唤起热爱鸟类的初心,促使他不断地从事寻鸟的任务。
鸟导任务 以工具作为五感的延伸
除了帮助顾客快速找到鸟类,鸟类向导在行程前得与顾客密切地沟通,排定客制化行程。「大部分的赏鸟人士,都会指定要看台湾特有种,作为一名专业的鸟类向导,要能适当地根据客人的需求安排行程。」而在前往赏鸟定点的途中,洪贯捷除了要照顾赏鸟者的生活起居,也得具备良好野外生存能力及体力,以应付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状况。
不过,洪贯捷说,赏鸟未必非得到荒野高山,若不是需前往大雪山等郊野,他也会为客人规画台北近郊的行程,像是台北植物园以及阳明山前山公园附近就能看到台湾原生鸟类,是都市赏鸟的首选。
每一次出团,洪贯捷都会带上望远镜及相机,作为他发现、记录鸟类的工具,也会将赏鸟App「eBird」介绍给顾客,「eBird是目前全球最多人使用的线上即时赏鸟记录资料库。」洪贯捷说,藉由App的辅助,赏鸟客能对鸟类的习性与外观有一些基本认识,在实地寻找鸟类时便能更快速、精确。
洪贯捷的出团必备工具。(摄影/王力平)
不仅如此,洪贯捷认为,鸟类向导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顾客留心周遭生物的气息,「我曾经带着一团不赏鸟的商务客人去关渡的赏鸟小屋中,请大家安静60秒,听听周围有些什麽声音。」他举例,都市最常见的鸟类是麻雀,但有多少人留心麻雀的叫声?而离开市中心後,市区周边、高山又有哪些野生鸟类?他希望让大家在参与生态活动时,能够练习注意周遭生物所发出的声音,进而从声音认识鸟类。
传递价值观 与鸟共存的友善赏鸟
早期赏鸟得藉由口耳相传、手写的方式分享资讯,随着数位摄影技术提升及社群的发展,民众虽更易取得赏鸟知识及资讯,但洪贯捷也发现,许多赏鸟客对「照片」的重视度超乎对鸟类的喜爱与观察,也因此对生态造成影响。
「尤其现在是影音当道、追求社群认同的时代,有不少赏鸟者为了获得更具视觉刺激的影像,不惜干扰鸟类的作息,甚至破坏栖息地。」洪贯捷说,有些人明明看到鸟类在筑巢,却还是为了拍照靠得非常近,「作为一名友善的赏鸟者,当发现鸟儿开始紧张时,就要马上离开。鸟类向导在过程中有必要担任劝导、教育的角色,让赏鸟者能够维持良好的赏鸟习惯。」他举例,自己有一位常拍摄山上猛禽的友人,为了不影响在地鸟类的栖息,便经常穿同一件衣服去同一个地方,让鸟认识自己,并习惯与自己共存。
身为鸟类向导,他希望能够藉由自己的指引,让赏鸟者能够找寻到与鸟类友善共存的方式,也从中发现鸟类与自然的美好,「未来能带台湾人到国外赏鸟,是我作为鸟类向导的目标。」洪贯捷期许将友善赏鸟的态度,放进生态旅游的理念里,进而让喜爱鸟类的人士,都能踩踏着赏鸟足迹,周游到世界各个角落。
文-韦森
摄影-王力平
图-关渡自然公园
「鸟类向导」熟悉鸟类习性,了解如何在大自然中找到及观察鸟类,帮助爱鸟者以友善自然的方式赏鸟。(摄影/王力平)
在野外寻找鸟类除了倚靠听觉,相关辅助器材也要随身携带,以便随时派上用场。(摄影/王力平)
熟悉习性 成为鸟的「知音」人
早在2000年初,国际间开始流行赏鸟旅游,也因此出现专门为赏鸟者指引赏鸟行程的专家——鸟类向导。专攻鸟类生态研究也热爱赏鸟的洪贯捷,是台湾少数具专业背景,且拥有导游执照和领队执照的鸟导。凭藉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朋友的引介下,他将鸟类向导的工作内容,结合台湾在地的生态旅游,以客制化的方式规画游程。
配合鸟类的习性及出没地点,鸟类向导的工作时间经常是「朝五晚九」,且大部分时间都在通勤。洪贯捷笑说,自己不是在几乎涵盖所有台湾特有种鸟类的大雪山上,就是在前往赏鸟地点的途中。
「要能快速找到赏鸟者想看的鸟类,我们得非常熟悉鸟类的栖息地、适合探访的季节、活跃时段等出没型态及生理周期。」洪贯捷说,在野外找鸟,大部分倚靠的是听觉,声音是360度环绕的,因此「听」比「看」更容易找到鸟类。
洪贯捷强调,「认鸟音」也是鸟类向导专业的表现,有不少国外的赏鸟人会慕名来台赏鸟,从事外语鸟导超过十年的他笑着说,「当国外赏鸟客问道,这个叫声是什麽鸟?若是能快速回答,便会被认为『很有料』。」
洪贯捷推荐大家使用「eBird」App,能对鸟类习性有基本认识。(图/王力平)
带领游客赏鸟时,洪贯捷会叮嘱大家注意与鸟儿的距离,用友善的方式进行赏鸟活动。(图/关渡自然公园)
「说服力与信任感的提升,对鸟类向导而言是很关键的一环。」洪贯捷说,「口碑」的养成,让他对自己身为鸟类向导充满自信与成就感,而外国人看到台湾鸟类的新鲜感,也成为他重新检视自己所在的土地,重新唤起热爱鸟类的初心,促使他不断地从事寻鸟的任务。
鸟导任务 以工具作为五感的延伸
除了帮助顾客快速找到鸟类,鸟类向导在行程前得与顾客密切地沟通,排定客制化行程。「大部分的赏鸟人士,都会指定要看台湾特有种,作为一名专业的鸟类向导,要能适当地根据客人的需求安排行程。」而在前往赏鸟定点的途中,洪贯捷除了要照顾赏鸟者的生活起居,也得具备良好野外生存能力及体力,以应付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状况。
不过,洪贯捷说,赏鸟未必非得到荒野高山,若不是需前往大雪山等郊野,他也会为客人规画台北近郊的行程,像是台北植物园以及阳明山前山公园附近就能看到台湾原生鸟类,是都市赏鸟的首选。
每一次出团,洪贯捷都会带上望远镜及相机,作为他发现、记录鸟类的工具,也会将赏鸟App「eBird」介绍给顾客,「eBird是目前全球最多人使用的线上即时赏鸟记录资料库。」洪贯捷说,藉由App的辅助,赏鸟客能对鸟类的习性与外观有一些基本认识,在实地寻找鸟类时便能更快速、精确。
洪贯捷的出团必备工具。(摄影/王力平)
不仅如此,洪贯捷认为,鸟类向导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顾客留心周遭生物的气息,「我曾经带着一团不赏鸟的商务客人去关渡的赏鸟小屋中,请大家安静60秒,听听周围有些什麽声音。」他举例,都市最常见的鸟类是麻雀,但有多少人留心麻雀的叫声?而离开市中心後,市区周边、高山又有哪些野生鸟类?他希望让大家在参与生态活动时,能够练习注意周遭生物所发出的声音,进而从声音认识鸟类。
传递价值观 与鸟共存的友善赏鸟
早期赏鸟得藉由口耳相传、手写的方式分享资讯,随着数位摄影技术提升及社群的发展,民众虽更易取得赏鸟知识及资讯,但洪贯捷也发现,许多赏鸟客对「照片」的重视度超乎对鸟类的喜爱与观察,也因此对生态造成影响。
「尤其现在是影音当道、追求社群认同的时代,有不少赏鸟者为了获得更具视觉刺激的影像,不惜干扰鸟类的作息,甚至破坏栖息地。」洪贯捷说,有些人明明看到鸟类在筑巢,却还是为了拍照靠得非常近,「作为一名友善的赏鸟者,当发现鸟儿开始紧张时,就要马上离开。鸟类向导在过程中有必要担任劝导、教育的角色,让赏鸟者能够维持良好的赏鸟习惯。」他举例,自己有一位常拍摄山上猛禽的友人,为了不影响在地鸟类的栖息,便经常穿同一件衣服去同一个地方,让鸟认识自己,并习惯与自己共存。
身为鸟类向导,他希望能够藉由自己的指引,让赏鸟者能够找寻到与鸟类友善共存的方式,也从中发现鸟类与自然的美好,「未来能带台湾人到国外赏鸟,是我作为鸟类向导的目标。」洪贯捷期许将友善赏鸟的态度,放进生态旅游的理念里,进而让喜爱鸟类的人士,都能踩踏着赏鸟足迹,周游到世界各个角落。
姓名:洪贯捷
职业:鸟类向导
特质:有耐心、对事物充满热情。
工作任务:为赏鸟人士快速指引赏鸟行程、安排赏鸟旅游的大小事。
核心理念:分享鸟类资讯、向游客介绍台湾原生种鸟类。
文-韦森
摄影-王力平
图-关渡自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