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绿色永续都市 田园城市成果典范(台北画刊111年12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2-12-06

1135

为打造绿色永续的田园城市,台北市整顿市内的可耕作面积,并运用闲置空间、畸零地等,以田园绿化、可食地景为目标,开放民众认养「田园基地」及鼓励企业和公部门参与,并定期举办「田园城市建置成果竞赛」,针对表现优异的经营管理者或企业单位进行表扬,期盼抛砖引玉吸引更多民众加入,共营台北田园城市。

友善生态的环境教育场域

台北市立动物园的「动物小甜园」,以「水田」作为田园基地形式,早在20年前打造「儿童动物区」时,便以台湾农村意象为整体概念,营造「都巿内有块田」的人工湿地。

台北市立动物园园长刘世芬说,除了在基地水田周边饲养鸡、鸭、猪,也设有水车和雨水蓄水塔(池),将房舍、屋顶等储存的雨水汇集至池塘,再由水车引流至水田,藉此循环运用在水稻、茭白笋及芋头等作物的种植。

IMG_2572~1
动物小甜园建置後,区域内的生物逐渐多样化,成为友善生物的栖息地。「无论日间或夜间,水田已成为附近野生动物自由活动的场域,蛙类、蜻蜓、鸟、蛇、昆虫等经常出没其间,也吸引白腹秧鸡在此筑巢。」刘世芬说,在水稻成熟後,还有红嘴黑鹎、麻雀等鸟类来访,去年甚至发现濒危的物种台北赤蛙。

刘世芬分享,「动物小甜园的建置,同时也纳入园区保育、教育、游憩的宗旨,并办理『食农教育——农村生态体验营』活动,希望让都市的孩子或民众,透过参与农作物栽植、近距离观察作物成长和了解采收的过程,体会农民耕作的辛劳。」参加的学员可实地参与种植、除草施肥、收割与品尝等全历程,从中感受与大自然共存、共荣,也学习友善农法的耕作与食材之间的关系。

活络邻里交流的城市绿屋顶

除了有作为生物栖息地及环境教育场域的田园基地,建筑物林立的住宅区也可透过建置「绿屋顶」,发展社区型田园,除了增加城市绿色面积,也有活络社区互动的效益。

位於文山区樟脚里的田园绿屋顶,在今年田园城市建置成果竞赛「邻里社区组」中,获得「绿屋顶类」特优奖。樟脚里里长高林玉娇分享,「2015年苏迪勒台风的大量雨水,造成顶楼排水管宣泄不及,导致电梯无法启动,那次经历让我们决定好好整顿社区顶楼。」透过里内居民、志工的投入与台北市政府的协助,在原本杂草丛生的顶楼设置空心砖及利用废弃轮胎建置棚架和栽种蔬菜,不仅替社区屋顶带来绿意,也成为邻里喜爱的空中菜园。

IMG_20220720_092338~1在樟脚里里长与里民的用心经营下,原本荒芜、积水的顶楼,成为绿意盎然的绿屋顶农园。(图/台北市樟脚里)

绿屋顶建置後,吸引许多对栽种有兴趣的里民、志工前来,每天主动拔草、浇水,以友善耕种的方式维护菜园。「里民间会呼朋引伴一起卷起袖子当城市农夫,大家的感情也越来越好。」高林玉娇分享,里民们也会自发将收成的蔬菜提供给社区里低收入、独居长者及弱势家户与团体,以最温暖的心意关照彼此,让邻里间都有机会品尝到健康的蔬菜。

田园城市共造永续价值

无论是市立动物园的动物小甜园基地,或是樟脚里的绿屋顶农园,台北市田园城市计画鼓励民众多多建置田园基地、绿屋顶等,也期盼透过这一个个示范点,提供民间单位、公部门与民众互相交流学习的场域,将田园城市的概念推广至更多地方。

IMG_5295_稻草人~1台北市立动物园的「动物小甜园」,以湿地生态友善耕作为永续经营理念,吸引许多生物来此栖息。

文ー韦森
图ー台北市立动物园、台北市樟脚里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