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你不知道的非视觉艺术创作(台北画刊112年1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3-01-11

1605

图片 1
成立20多年,陆续创办早疗、教育、生活及职业重建、社区工坊等全方位视障服务体系,提供先天或中途失明的视障及视多障者全面服务,致力为视障者打造一个「生活无碍、教育无碍、资讯无碍、就业无碍」的友善环境。


「看不见,如何创作?为何创作?」这是很多人对视障艺术创作很大的疑问。但这群喜爱创作的视障艺术家们,用他们最自在的方式,创作出能自由表达自我的作品,是一种用祝福的心,将自己对生命的态度分享给全世界的方式。在生命历程与创作学习旅程中所交织的摸索与美好,在「视非栖息地」展览中,让更多人看见并感受他们丰沛的内在能量,更期待将明盲共融的艺术平权带到观者眼前。

绘画7展览「视非栖息地」中「我的视野」作品结合刺绣工艺,透过刺绣的材质与厚薄起伏,让观众触摸感受线条与色块,用不同视野看学员的视界。

【图说】「视非栖息地」我的视野-作品结合刺绣工艺,让作品透过刺绣材质与厚薄的起伏,触摸感受线条与色块。_压缩1在非视觉艺术创作课程中,学员在老师的引导下,透过手感觉形状、用辅助工具练习观察。

去年底於士林展出的展览「视非栖息地Let Sight Take Flight」,为台北市视障者家长协会(PAVI,以下简称北市家协)所主办,由策展人颜维萱带领七位视障创作者及一位明眼创作者联合展出。颜维萱是北市家协「非视觉艺术创作课程」的授课老师,八位参展者皆为课堂学员及助教,经历彼此陪伴与学习的奇异旅程,完成许多别具意义的作品。

视觉是最霸道的感官

「教视障者与教明眼人最大的不同,其实就是⋯⋯根本没有这麽不同!」颜维萱笑说。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解构」,期待突破视觉所看到的限制,走出框架,进而形成自己和世界的对话,并宣之於创作中。但颜维萱分享了一个让人意外的现象:「无论是明眼人或视障者,都会执着於想要画得很像,担心自己画得不像或画得不好看。」

视觉是人类感知世界最重要的通道,即便视障者在这条通道上受阻,却无法抵挡倚赖微弱视觉的企图。颜维萱总是提醒学员们:不要执着於视觉上的精致,而是要先相信,「我是可以创作的」。

无法创作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可能是在心理上不相信自己能够「看见更多」。毕竟视觉是这麽霸道的器官,「一旦看过了,就回不去了」,当我们透过视觉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反而为创作带来限制。

对视觉的渴望与揣想,使得视障创作者同样执着於「可以被看见」的程度,这一点,又该如何突破?

Art as tool, Art as art, Art as therapy
艺术教育三个核心

有一次课程主题谈的是自己的眼睛。有位学员谈到不喜欢自己的某一只眼,觉得它空洞。那只眼睛的视觉是渐变模糊的,刚好跟课程主题要教的「渐层」有意义上的接近。课堂中经由让学员进行主题分享、绘画创作等练习过程,他开始欣赏它的美好,「因为双眼视力的不同,正是我创作的优势,专属的特色,这是谁也拿不走的,且独一无二存在着。」

从分享中,挖掘对自我的认识,透过创作,更客观的去看待自己要面对的问题,并从创作中建立重要的自我认同。

视野是创作中最需要被理解的事

所以,画展是视障创作者的一张成绩单吗?他们的创作有什麽特别的地方?「我只想让更多人知道,一切都是因为视野不同而已。」颜维萱为画展发起了「苹果计画」,邀请全世界的朋友透过「画一颗苹果」,「不管是不是学艺术的人,每个人画出的苹果都不一样。这表示人人皆可画,但人人都不同。我甚至希望前美国总统欧巴马也能画来一颗苹果⋯⋯」你会不会好奇,大家能画出什麽样的苹果呢?

看见视障者的本质创作历程

视野只有直径0.5公分吸管宽的视障学员,永远只能在厚厚镜片下看世界,「视界」如此不同,却丝毫阻挡不住他对艺术的热情。他说:「老天爷给了我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当我画图时,脑海浮现出一个个漂亮的画面,让我充满灵感,很想用画笔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眼睛虽然遮住了一层帘幕,但他们从未停止分享最美好的景象。视觉的状态让视障创作者手中所呈现的风情更原始、纯粹,风格更像个初探的孩子。如同每个人的心智,如同你,都是独一无二的。


图ー社团法人台北市视障者家长协会、文ー社团法人台北市视障者家长协会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