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3-10
4423
攀树运动在欧美行之有年,是项不分年龄都能安全参与的运动,而台湾随着近年户外活动风气兴起,攀树运动也日渐受到关注,参与者借助绳索攀到树上观景、阅读,甚至放空睡觉、过夜,跟着树木的脉动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让我们透过台湾第一位女攀树师许荏涵的分享认识攀树之趣,在一步步登高的过程中亲近自然,也发掘城市自然生态的另类魅力。
攀树师许荏涵认为,透过攀树可以更加亲近自然,并以新的角度认识生活周遭。
安全进行攀树
同时学习树木知识
「2014、2015年左右,台湾兴起登山、溯溪、攀岩等户外运动风潮,攀树也是在这个时间点进入台湾。」许荏涵回忆起攀树运动在台湾的开端,那时她的老师、同时也是全台第一位攀树师翁恒斌,前往香港学习攀树技艺後,将这项运动带回台湾推广。许荏涵说道,专业的攀树师必须经过国际树木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boriculture)的认证,目前台湾拥有攀树师证照的只有37位。
善用绳结、扣环并配戴安全帽,在攀树师陪同下,任何人都可以安全地进行攀树活动。
攀树顾名思义是攀爬树木,但手脚其实不会直接碰触到树木枝干。攀树者会透过事先固定於树上的绳结,运用双手推拉绳结的方式,搭配脚下踩踏绳结的力量,将自己的身体向上推动。许荏涵解释,攀树时穿戴的头盔、吊带与使用的绳索,都得符合国际安全规范,再加上拥有专业证照的攀树师指导,攀树其实是项很安全的运动。
许荏涵补充,攀树对一般人来说,不仅是种运动体验,还是一堂认识自然的课程。每次攀树体验活动开始前,她除了会解说穿戴设备与攀树技巧外,也会带着学员先观察当天要攀爬的树木,「例如在攀爬樟树时,我会告诉学员,吸入樟树的味道或是使用天然的樟树制品,并不会导致蚕豆症发作,但市售的樟脑丸多半为化学合成,容易引起溶血反应,要特别注意;如果攀爬的是树皮较薄的茄苳树,就会提醒参加者注意,皮肤容易过敏的人接触到掉落的树皮屑可能就会发痒。」除了介绍树种特色,许荏涵还会从土壤、树根一路说明到树顶的树冠,引领学员认识更多树木的知识。
身处不同高度
在树上重新观察环境
许荏涵常常在带领学员体验攀树的过程中看到从前的自己。许荏涵在大学时第一次体验攀树,当时她心中也有许多疑惑与担心:「这棵树健康吗?可以承受我的体重吗?爬上树之後要做什麽事?」这一连串的不安感让她紧张到晕眩,最後只好选择下树。
许荏涵说,体验攀树的学员中,有人跟当年的自己一样,因为紧张害怕,上树後没有余裕欣赏风景,之後不免觉得可惜;但也有学员十分享受这项运动,上树後会躺在事先架设好的吊床上看书,也有人会带着画板上去绘画,更有人就只是躺在吊床上放松。
「曾有学员分享,当他躺在吊床上仰望树冠层,才开始察觉到那天的云朵是怎麽飘移,风来的时候,则可以观察树叶与枝干随风摇曳的姿态。此外,也有学员会看到松鼠在树上活动。」许荏涵认为,不论是在城市或是野外攀树,上树後在高处所感受的一切,都是站在地面时所不曾有的经验。
上树後可以观察到在地面所看不见的,像是近距离观赏树冠层。(图/许荏涵)
许荏涵还说道,孩童们上树之後的反应更是令她印象深刻,曾经有孩童攀上树後惊呼地大叫:「在树上看到蚂蚁了!」虽然站在地面抬头看,也有机会看到树干上有蚂蚁在爬行,但藉由攀树更近距离观察生物在树上的行为,是全然不同的体验,让人们可以用新的角度观察原本熟悉的环境。
从树木开始感知环境
处处都是自然踪迹
「其实攀树运动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并没有那麽远。」许荏涵说道,自己曾多次受邀到校园办理攀树活动,透过教导攀树技巧及对树木的观察,增进孩子们的野外求生技能。她特别提到,之前有一次到萤桥国中带领童军团学生体验攀树,她与夥伴意外发现校园中的木棉树已经死亡变成危木。在与校方沟通并进行评估後,她们再次进入校园利用攀树技能修剪树木,并邀请老师带着学生在安全范围外观摩,也让师生对於树木有更多面向的了解。
许荏涵还指出,生活周遭的公园也是体验攀树的好去处。只要上「台北市政府市民服务大平台」公有场地租借系统搜寻关键字「攀树」,就能看到在台北市公园申请进行攀树活动的讯息,只需备妥所需资料,就能向台北市工务局公园路灯工程管理处申请攀树。此外,在台北市也有许多攀树活动可参加,像是台北市青少年发展处举办的攀树体验营,或是阳明山国家公园举办的青少年攀树课程等。不过许荏涵强调,民众在参与活动前,应先确认是否安排持有证照的攀树师在场指导,才能确保活动安全。
而安全上树後,再来就是尽情享受眼前的视野与风景。以大安森林公园为例,在4月中五色鸟育雏筑巢期间,在树下常能听见五色鸟叫声,但最多只能透过望远镜或相机镜头来赏鸟。然而藉由攀树,人们可在不打扰五色鸟的前提下更靠近树上的巢穴,用肉眼就能观察五色鸟的斑斓毛色与喂食雏鸟的生态。
另外,有别於一般高山得在海拔1,800至2,500公尺才会产生云雾,形成雾林带,然而阳明山国家公园平均海拔不到1,000公尺,但在东北季风影响下,也有着降水丰沛、云雾发达的特性,若是前往阳明山攀树,不用上高山就能看到雾林带代表植物昆栏树。
许荏涵认为,攀树打开了人与自然连结的通道,在攀树过程中,与自己最亲近的就是眼前的树木与周遭所处的自然环境,此时除了努力上攀之外,别忘了好好感受与树木、自然独处的这一刻,相信你也会发现在这座城市里,还有许多自然的声音,以及平时忽略的动植物活动轨迹。
台北市不乏许多攀树活动,可让居住在城市里的孩子亲近自然。(图/许荏涵)
文-shiba tien 摄影-黄政达 图-许荏涵
攀树师许荏涵认为,透过攀树可以更加亲近自然,并以新的角度认识生活周遭。
安全进行攀树
同时学习树木知识
「2014、2015年左右,台湾兴起登山、溯溪、攀岩等户外运动风潮,攀树也是在这个时间点进入台湾。」许荏涵回忆起攀树运动在台湾的开端,那时她的老师、同时也是全台第一位攀树师翁恒斌,前往香港学习攀树技艺後,将这项运动带回台湾推广。许荏涵说道,专业的攀树师必须经过国际树木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boriculture)的认证,目前台湾拥有攀树师证照的只有37位。
善用绳结、扣环并配戴安全帽,在攀树师陪同下,任何人都可以安全地进行攀树活动。
攀树顾名思义是攀爬树木,但手脚其实不会直接碰触到树木枝干。攀树者会透过事先固定於树上的绳结,运用双手推拉绳结的方式,搭配脚下踩踏绳结的力量,将自己的身体向上推动。许荏涵解释,攀树时穿戴的头盔、吊带与使用的绳索,都得符合国际安全规范,再加上拥有专业证照的攀树师指导,攀树其实是项很安全的运动。
许荏涵补充,攀树对一般人来说,不仅是种运动体验,还是一堂认识自然的课程。每次攀树体验活动开始前,她除了会解说穿戴设备与攀树技巧外,也会带着学员先观察当天要攀爬的树木,「例如在攀爬樟树时,我会告诉学员,吸入樟树的味道或是使用天然的樟树制品,并不会导致蚕豆症发作,但市售的樟脑丸多半为化学合成,容易引起溶血反应,要特别注意;如果攀爬的是树皮较薄的茄苳树,就会提醒参加者注意,皮肤容易过敏的人接触到掉落的树皮屑可能就会发痒。」除了介绍树种特色,许荏涵还会从土壤、树根一路说明到树顶的树冠,引领学员认识更多树木的知识。
身处不同高度
在树上重新观察环境
许荏涵常常在带领学员体验攀树的过程中看到从前的自己。许荏涵在大学时第一次体验攀树,当时她心中也有许多疑惑与担心:「这棵树健康吗?可以承受我的体重吗?爬上树之後要做什麽事?」这一连串的不安感让她紧张到晕眩,最後只好选择下树。
许荏涵说,体验攀树的学员中,有人跟当年的自己一样,因为紧张害怕,上树後没有余裕欣赏风景,之後不免觉得可惜;但也有学员十分享受这项运动,上树後会躺在事先架设好的吊床上看书,也有人会带着画板上去绘画,更有人就只是躺在吊床上放松。
「曾有学员分享,当他躺在吊床上仰望树冠层,才开始察觉到那天的云朵是怎麽飘移,风来的时候,则可以观察树叶与枝干随风摇曳的姿态。此外,也有学员会看到松鼠在树上活动。」许荏涵认为,不论是在城市或是野外攀树,上树後在高处所感受的一切,都是站在地面时所不曾有的经验。
上树後可以观察到在地面所看不见的,像是近距离观赏树冠层。(图/许荏涵)
许荏涵还说道,孩童们上树之後的反应更是令她印象深刻,曾经有孩童攀上树後惊呼地大叫:「在树上看到蚂蚁了!」虽然站在地面抬头看,也有机会看到树干上有蚂蚁在爬行,但藉由攀树更近距离观察生物在树上的行为,是全然不同的体验,让人们可以用新的角度观察原本熟悉的环境。
从树木开始感知环境
处处都是自然踪迹
「其实攀树运动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并没有那麽远。」许荏涵说道,自己曾多次受邀到校园办理攀树活动,透过教导攀树技巧及对树木的观察,增进孩子们的野外求生技能。她特别提到,之前有一次到萤桥国中带领童军团学生体验攀树,她与夥伴意外发现校园中的木棉树已经死亡变成危木。在与校方沟通并进行评估後,她们再次进入校园利用攀树技能修剪树木,并邀请老师带着学生在安全范围外观摩,也让师生对於树木有更多面向的了解。
许荏涵还指出,生活周遭的公园也是体验攀树的好去处。只要上「台北市政府市民服务大平台」公有场地租借系统搜寻关键字「攀树」,就能看到在台北市公园申请进行攀树活动的讯息,只需备妥所需资料,就能向台北市工务局公园路灯工程管理处申请攀树。此外,在台北市也有许多攀树活动可参加,像是台北市青少年发展处举办的攀树体验营,或是阳明山国家公园举办的青少年攀树课程等。不过许荏涵强调,民众在参与活动前,应先确认是否安排持有证照的攀树师在场指导,才能确保活动安全。
而安全上树後,再来就是尽情享受眼前的视野与风景。以大安森林公园为例,在4月中五色鸟育雏筑巢期间,在树下常能听见五色鸟叫声,但最多只能透过望远镜或相机镜头来赏鸟。然而藉由攀树,人们可在不打扰五色鸟的前提下更靠近树上的巢穴,用肉眼就能观察五色鸟的斑斓毛色与喂食雏鸟的生态。
另外,有别於一般高山得在海拔1,800至2,500公尺才会产生云雾,形成雾林带,然而阳明山国家公园平均海拔不到1,000公尺,但在东北季风影响下,也有着降水丰沛、云雾发达的特性,若是前往阳明山攀树,不用上高山就能看到雾林带代表植物昆栏树。
许荏涵认为,攀树打开了人与自然连结的通道,在攀树过程中,与自己最亲近的就是眼前的树木与周遭所处的自然环境,此时除了努力上攀之外,别忘了好好感受与树木、自然独处的这一刻,相信你也会发现在这座城市里,还有许多自然的声音,以及平时忽略的动植物活动轨迹。
台北市不乏许多攀树活动,可让居住在城市里的孩子亲近自然。(图/许荏涵)
文-shiba tien 摄影-黄政达 图-许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