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9-06
423
郭怡美书店空间前身为大稻埕当地的商行。
近年台北出现不一样的阅读风景,着重主题选书,并以此延伸出讲座、展览、音乐祭、新媒体或文史导览的复合式书店,不但形塑自身独特风格,也以多元经营方式,打开大众对阅读的想像。
书店型态 从大型连锁到各具风格
台北的实体书店风景,从历史悠久的重庆南路书店街、牯岭街、温罗汀书香聚落,至今日在各地兴起的复合式书店,其经营型态的转变,反映了时代变迁及城市发展。
长期观察书业及书店发展的林洁珊指出,台北实体书店随着1990年代大型连锁书店的崛起而出现重要转折,当时诚品以丰富藏书、精心设计的书店空间及各式艺文活动,开创异於传统书店的道路。来自马来西亚的她回忆,「对马来西亚及香港旅客来说,当时诚品是台北、甚至是亚洲华语文化圈人文底蕴的象徵,所以来台北旅行都会去诚品买书。」
大型连锁书店风行二十年後,独立书店渐渐进入大众视野,这类书店以店主的兴趣与品味作为选书主轴,展现强烈个人风格。林洁珊也观察到,独立书店的发展於2014年太阳花学运後出现一波变化,「大众的求知欲与社会运动有密切关系,大家会想知道发生了什麽事,并主动去阅读更多资料,书店便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据点。」她指出自2014年学运後,有更多独立书店在台湾各地出现,结合社运选书与文化沙龙的「左转有书」即为代表之一。
新世代书店 多元文化社群据点
林洁珊表示,台北作为台湾艺文活动最热络的城市,以及多元文化汇聚之地,成为许多新世代书店发挥创意、为关注议题发声的据点。2022至2023年陆续成立的「飞地书店」、「奎府聚书店」、「郭怡美书店」、「现流册店」及「市民书店」的经营特色,正可作为台北城市特质的写照。
「市民书店」选书着重於公民议题面向。( 图/市民书店)
例如坐落於西门町的飞地书店,前身分别是香港人创办的「电光影里书店」及「意念书店」,於2022年春天转手以飞地书店重新面世,除了积极经营社群媒体,延续在台港人的社群脉络,店家也规画各式人文沙龙讲座,并为海外读者推出「飞地一箱书」服务。店主会根据读者喜好选书,并寄送至海外各地,让身处异乡的华文读者,也能读到以熟悉语言书写的精彩作品。
「飞地书店」举办阅读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与读者交流。(图/飞地书店)
林洁珊表示,飞地是香港旅客到台北旅行时会造访、买书的重要驿站,台湾读者则可在此买到香港的出版品及非主流书刊。此外,飞地的选书并非只着眼於香港,读者还能透过店内陈列的书籍排行榜,了解当下的国际政治与文化议题,多元化的选书主题,也彰显飞地宽广的世界公民观点与选书品味。
连结地方记忆 让读者在此相遇
位於赤峰街巷弄的奎府聚,同样以书店作为社群交流的场所。成长於赤峰街的创办人将自身对地方的情感投注於书店,藉由定期举办讲座及读书会,将拥有共同喜好的读者聚集起来。
为了将在地故事与记忆分享给读者,奎府聚的选书以台湾近代史为主,其中多为大众容易亲近阅读的回忆录、人物传记及历史知识读物,也不乏以台北为主题的摄影集。林洁珊分享,「我很喜欢奎府聚的选书,台湾文史类的书籍收得很齐全,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台湾的历史。」
推动台湾文史阅读的「奎府聚书店」是当地文化据点。
将地方记忆透过书店延续下去的,还有位於迪化街的郭怡美书店。其前身为建於1920年代的「郭怡美商行」,也是书店创办人的祖厝,因此书店本身蕴藏着郭家对地方的情感。林洁珊指出,郭怡美为藏书丰富的中大型书店,其特色在於保留了古色古香的街屋建筑,并举办连结在地文史的活动,例如大稻埕主题讲座与夜间导览,另也举行艺术展览和音乐表演,赋予实体书店吸引读者一来再来的魅力。
跨领域交会 创造崭新产业生态
除了作为社群的文化据点,新世代书店也是跨领域交会的平台。坐落於大稻埕的现流册店即以台湾文学为主轴,策办主题讲座及音乐祭,去年在台北自来水园区举行的「独书祭」即由现流册店一手策画,串联图书市集以及由作家与独立乐团共演的音乐祭。
「现流册店」策画的「独书祭」邀请独立乐团与学者共演,让乐迷与读者产生交集。(摄影/詹婗)
「这几年不少独立乐团以音乐转译台湾文史,而书店除了推广阅读,也期望藉由音乐将知识散播给更多民众,所以现流册店举办独书祭,让听团的人与阅读的人产生交集。」林洁珊举例,独立乐团「装咖人」的歌曲以二二八事件为题材,现流册店便邀请关注转型正义的学者杨翠担任来宾上台读诗,与乐团搭配演出,这场跨领域的对话引起各方回响。
「书店拥有很大的包容性,可以让所有与文化相关的事在此发生。」林洁珊提及,今年7月正式营运的市民书店,也是致力於开创多元面向的新兴书店。她指出,市民书店的最大特色,便是创办团队由知识型媒体「法律白话文运动」与不同领域的新媒体工作者组成,分别擅长科学、历史、法律、人权等深度议题的知识普及与转译。
创办团队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延伸出选书主题,并将新媒体生产知识内容的经验运用於实体书店,例如择定主题後,除於市民书店的网路平台发表文章,并同步於书店展示相关选书及举办讲座,串联线上与线下活动。此外,创办团队也在书店楼上设立出版社与录音室,同时经营出版、媒体、网路社群及Podcast,形成独特的文化产业生态。
新世代书店不仅是知识流动的起点,也透过跨领域的结合、数位与实体的串联,接触更多面向的群众,让阅读的力量在城市中持续发生。
【文・游如伶 摄影・李智为、詹婗 图・市民书店、飞地书店】
近年台北出现不一样的阅读风景,着重主题选书,并以此延伸出讲座、展览、音乐祭、新媒体或文史导览的复合式书店,不但形塑自身独特风格,也以多元经营方式,打开大众对阅读的想像。
书店型态 从大型连锁到各具风格
台北的实体书店风景,从历史悠久的重庆南路书店街、牯岭街、温罗汀书香聚落,至今日在各地兴起的复合式书店,其经营型态的转变,反映了时代变迁及城市发展。
长期观察书业及书店发展的林洁珊指出,台北实体书店随着1990年代大型连锁书店的崛起而出现重要转折,当时诚品以丰富藏书、精心设计的书店空间及各式艺文活动,开创异於传统书店的道路。来自马来西亚的她回忆,「对马来西亚及香港旅客来说,当时诚品是台北、甚至是亚洲华语文化圈人文底蕴的象徵,所以来台北旅行都会去诚品买书。」
大型连锁书店风行二十年後,独立书店渐渐进入大众视野,这类书店以店主的兴趣与品味作为选书主轴,展现强烈个人风格。林洁珊也观察到,独立书店的发展於2014年太阳花学运後出现一波变化,「大众的求知欲与社会运动有密切关系,大家会想知道发生了什麽事,并主动去阅读更多资料,书店便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据点。」她指出自2014年学运後,有更多独立书店在台湾各地出现,结合社运选书与文化沙龙的「左转有书」即为代表之一。
新世代书店 多元文化社群据点
林洁珊表示,台北作为台湾艺文活动最热络的城市,以及多元文化汇聚之地,成为许多新世代书店发挥创意、为关注议题发声的据点。2022至2023年陆续成立的「飞地书店」、「奎府聚书店」、「郭怡美书店」、「现流册店」及「市民书店」的经营特色,正可作为台北城市特质的写照。
「市民书店」选书着重於公民议题面向。( 图/市民书店)
例如坐落於西门町的飞地书店,前身分别是香港人创办的「电光影里书店」及「意念书店」,於2022年春天转手以飞地书店重新面世,除了积极经营社群媒体,延续在台港人的社群脉络,店家也规画各式人文沙龙讲座,并为海外读者推出「飞地一箱书」服务。店主会根据读者喜好选书,并寄送至海外各地,让身处异乡的华文读者,也能读到以熟悉语言书写的精彩作品。
「飞地书店」举办阅读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与读者交流。(图/飞地书店)
林洁珊表示,飞地是香港旅客到台北旅行时会造访、买书的重要驿站,台湾读者则可在此买到香港的出版品及非主流书刊。此外,飞地的选书并非只着眼於香港,读者还能透过店内陈列的书籍排行榜,了解当下的国际政治与文化议题,多元化的选书主题,也彰显飞地宽广的世界公民观点与选书品味。
连结地方记忆 让读者在此相遇
位於赤峰街巷弄的奎府聚,同样以书店作为社群交流的场所。成长於赤峰街的创办人将自身对地方的情感投注於书店,藉由定期举办讲座及读书会,将拥有共同喜好的读者聚集起来。
为了将在地故事与记忆分享给读者,奎府聚的选书以台湾近代史为主,其中多为大众容易亲近阅读的回忆录、人物传记及历史知识读物,也不乏以台北为主题的摄影集。林洁珊分享,「我很喜欢奎府聚的选书,台湾文史类的书籍收得很齐全,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台湾的历史。」
推动台湾文史阅读的「奎府聚书店」是当地文化据点。
将地方记忆透过书店延续下去的,还有位於迪化街的郭怡美书店。其前身为建於1920年代的「郭怡美商行」,也是书店创办人的祖厝,因此书店本身蕴藏着郭家对地方的情感。林洁珊指出,郭怡美为藏书丰富的中大型书店,其特色在於保留了古色古香的街屋建筑,并举办连结在地文史的活动,例如大稻埕主题讲座与夜间导览,另也举行艺术展览和音乐表演,赋予实体书店吸引读者一来再来的魅力。
跨领域交会 创造崭新产业生态
除了作为社群的文化据点,新世代书店也是跨领域交会的平台。坐落於大稻埕的现流册店即以台湾文学为主轴,策办主题讲座及音乐祭,去年在台北自来水园区举行的「独书祭」即由现流册店一手策画,串联图书市集以及由作家与独立乐团共演的音乐祭。
「现流册店」策画的「独书祭」邀请独立乐团与学者共演,让乐迷与读者产生交集。(摄影/詹婗)
「这几年不少独立乐团以音乐转译台湾文史,而书店除了推广阅读,也期望藉由音乐将知识散播给更多民众,所以现流册店举办独书祭,让听团的人与阅读的人产生交集。」林洁珊举例,独立乐团「装咖人」的歌曲以二二八事件为题材,现流册店便邀请关注转型正义的学者杨翠担任来宾上台读诗,与乐团搭配演出,这场跨领域的对话引起各方回响。
「书店拥有很大的包容性,可以让所有与文化相关的事在此发生。」林洁珊提及,今年7月正式营运的市民书店,也是致力於开创多元面向的新兴书店。她指出,市民书店的最大特色,便是创办团队由知识型媒体「法律白话文运动」与不同领域的新媒体工作者组成,分别擅长科学、历史、法律、人权等深度议题的知识普及与转译。
创办团队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延伸出选书主题,并将新媒体生产知识内容的经验运用於实体书店,例如择定主题後,除於市民书店的网路平台发表文章,并同步於书店展示相关选书及举办讲座,串联线上与线下活动。此外,创办团队也在书店楼上设立出版社与录音室,同时经营出版、媒体、网路社群及Podcast,形成独特的文化产业生态。
新世代书店不仅是知识流动的起点,也透过跨领域的结合、数位与实体的串联,接触更多面向的群众,让阅读的力量在城市中持续发生。
【文・游如伶 摄影・李智为、詹婗 图・市民书店、飞地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