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探訪民主:兜轉一里洋場 看見民主萌芽時(台北畫刊107年10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10-11

9299

大稻埕在台灣的自由民主發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台灣新文化運動之父」蔣渭水就是在此掀起台灣首次大規模的文化啟蒙運動,蔣渭水紀念公園、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等處,都是來到大稻埕緬懷蔣渭水不可錯過的場域。
 

此外,大稻埕也有許多不可不看的特色建築與景點,如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陳德星堂及日新國小紅樓等。不妨趁著涼爽秋日,遊覽這個昔日繁華的「一里洋場」。

 

醫者之心 為台開診斷書

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蔣朝根指出,1920年代是台灣民主的奠基期,由祖父蔣渭水掀起了台灣民族運動的浪潮,因此,這條自由民主之路的起點,從「蔣渭水紀念公園」出發,最能看出整個時代的脈絡。

蔣渭水紀念公園入口設有意象方碑,內有蔣渭水銅像及紀念牌樓,巴洛克風的牌樓重現當時的建築特色,讓人彷彿回到蔣渭水生活的時代,也能從現場的圖文介紹了解這位傳奇人物的生平。
▲蔣渭水紀念公園(攝影/高讚賢)
 

本業為醫生的蔣渭水,曾為台灣開出一張診斷書〈臨床講義〉,直指台灣智識營養不足,是「世界文化的低能兒」,應以大量正規的學校教育、圖書館、讀報社等方法來進行治療,而大稻埕就是孕育這一切的基地。

▲蔣渭水雕像(攝影/高讚賢)

為台奉獻 隨時準備入獄

園中的蔣渭水銅像出自雕塑家蒲浩明之手,左手提醫生出診包,象徵為醫治台灣不遺餘力,右手則抱著書本及毛毯,隨時準備好要入獄。
 

蔣朝根感念道,蔣渭水一生為解救台灣人倒懸之苦、脫離殖民困境,無私無我地為台灣犧牲奉獻,蔣渭水先生曾說:「一個人做事情就是不要去想到他的名譽,一定要徹徹底底去做,這才是一個運動家。」

出了公園,順著錦西街往西走,抵達原為台北北警察署的「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北警署於1998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歷經2年修復,保留外觀類似警察帽的造型、半圓拱窗與長形窗,及規避空襲的「國防色」外觀。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於10月14日開幕當天至明年6月23日,舉辦「大覺醒時代」特展,展出以1920年代為背景,當代文化思潮覺醒的歷史紀錄。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靜修女中 培育民主正氣

出了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後往南走,可抵靜修女子高級中學。蔣朝根表示,1921年時,蔣渭水與林獻堂等人共同創立台灣文化協會,並在靜修高等女學校舉行創立大會。蔣朝根表示,1920年代可說是台灣從封建進入近現代的關鍵時期,「我們台灣人走到此處,應該可以感受到歷史氛圍和民族正氣,了解前人怎麼走過來的。」

▲靜修女子高級中學(攝影/楊彩成)

走到民生西路上,看見三角玻璃帷幕建築的「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當年的「蓬萊町大聖堂」在1945年遭盟軍空襲炸毀,唯一完好無缺的就是聖母庭中的聖母像,重建後故有「聖母無原罪」之名。教堂中用牛樟木製作的「十四處苦路像」、聖堂祭台上的聖母馬賽克大型壁畫、玻璃水晶眼珠的法蒂瑪聖母像等文物,讓整個空間充滿莊嚴肅穆的氛圍。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攝影/楊彩成)

蓬萊國小 日警憾恨之地

再沿寧夏路往南走,抵達1898年設立的蓬萊國小(當時為蓬萊公學校)。在蔣渭水推動新文化運動時期,日本警察長期監視蔣家,而為了躲避監視,車夫會拉著人力車載著蔣渭水的女兒蔣碧玉四處繞,最後才送她到就讀的蓬萊公學校,警察這時才知道中了調虎離山之計,而蔣渭水早已神不知、鬼不覺地出門從事政治活動去了。

▲蓬萊國小(攝影/楊彩成)

往西南方向到鄰近的市定古蹟「陳德星堂」,此處有許多珍貴文物,像是「龍堵」(石牆上的龍形雕刻)、全台第一對雙龍石柱「天翻地覆龍」、全錫製作的「騎象天宮」燭台等。其中,2015年從地下挖出的3根百年龍柱和「行台界址」碑,更是難得一見的古物。

▲陳德星堂(攝影/楊彩成)

步出陳德星堂,往太原路走,日新國小1920年創校紀念建築物「紅樓」,靜靜地矗立在路旁,原年久失修,後由「財團法人旺台環境文化基金會」認養重建。為重現昔日質樸風情,甚至從基隆港西岸6號碼頭的蔡合源冷凍廠,取用3萬6,500塊同時期生產的紅磚進行修復。

▲日新國小紅樓(攝影/楊彩成)

出了國小,走到南京西路上,可見建於1926年的「下奎府町郵便局」。這棟磚造的二戰前建築,立面為Art Deco裝飾風藝術造型,屋頂是日式「寄棟」型式(中國廡殿式),多次躲過被拆除的危機而保留至今,別具歷史樣貌。

▲下奎府町郵便局(攝影/楊彩成)

前進夜市 千歲宴補體力

若想要進食補充體力,鄰近的寧夏觀光夜市絕對是首選。由當地多家50年以上老店推出的「千歲宴」,可一次吃遍寧夏夜市的代表性美食,例如滷肉飯、肉粽、蚵仔煎、豬肝湯、虱目魚等台灣味。

▲寧夏觀光夜市(圖/台北市寧夏夜市觀光協會提供)

比鄰寧夏夜市、重生後的「建成圓環」,種滿了圓環在圓公園時期也曾種植的七里香,不僅重現「大稻埕圓環防空蓄水池」,還加入了「八音」、「思想起」等文藝雕塑,將大稻埕的歷史與人文元素融入其中,展現不同以往的嶄新風貌。

▲建成圓環(圖/台北市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提供)

大稻埕這塊土地,不只孕育了台灣的民主與文化運動,更見證了從殖民時期的封閉到現在的自由開放。不妨沿著這條民主之路,探訪前人爭取民主的軌跡,挖掘大稻埕的不同面貌。

 


3處拓繪牌別錯過

在蔣渭水紀念公園、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與靜修女中三處,設有結合建築外觀線稿與簡要介紹的拓繪牌,遊歷的同時,不妨拓繪下來作為到此一遊的紀念。


民主之路遊程
蔣渭水紀念公園⇒​​​​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靜修女子高級中學⇒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蓬萊國小⇒陳德星堂⇒日新國小紅樓⇒下奎府町郵便局⇒寧夏觀光夜市⇒建成圓環

全長約1.7公里,步行約25分鐘

起點:蔣渭水紀念公園

可自淡水信義線民權西路站或雙連站步行抵達

*感謝蔣渭水基金會蔣朝根執行長、王策老師協助採訪。

文/洪釧瑜、黃翊庭 攝影/高讚賢、楊彩成 圖/台北市文化局、台北市寧夏夜市觀光協會、台北市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提供
 

TAG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