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關不住的文化覺醒(台北畫刊107年10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10-12

1.3萬

大稻埕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更是台灣自由民主文化思潮的發祥地。「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即將於10月14日開館,帶領民眾重回推動民主文化的時光隧道。

 

文化活動 表達政治訴求

從1921年「臺灣文化協會」在大稻埕成立,林獻堂、蔣渭水等知識分子,經由各式講座、刊物、戲劇與文學等文化活動,宣揚新一代知識,提高了台灣人自由民主觀念,也鼓吹了民族意識。
 

「新文化運動」發生於1920至1937年代,正值台灣皇民化運動前的日本時代。館長許美惠說:「當時雖已非武裝抗日時期,台灣人民還是想爭取自己的權利,而林獻堂、蔣渭水等知識分子,就透過文化方式表達台灣人民的訴求和推廣政治理念。」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原為台北北警察署, 1945年台灣光復後改制為台北市警察局,歷經刑警總隊、第一分局與大同分局。兩層樓建築曾一度增建至三層樓,並於1998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經整修後恢復原本兩層樓的樣貌,並成立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保留其時代意義。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整修後,恢復原本兩層樓的樣貌。(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紀念館一樓規畫為常設展展廳,呈現1920、1930年間台灣社會運動的歷史脈絡,讓民眾能對當年的文化社會背景有更多認識。二樓則配合館內年度活動或藝術節舉辦特展。開幕特展圍繞新文學、新美術、新音樂、新戲劇四大主題,自即日起展至明年6月23日,呈現當時文人的文化藝術作品。

 

新舊撞擊 激出古今對談

為了忠實呈現歷史,紀念館也保留了早年北警署的內部設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焦點當屬「水牢」與「扇形拘留所」。水牢在當時用以刑求犯人;扇形拘留所的設計,則讓警察得以站在中央位置監視被拘留的嫌犯。藉由保存這些空間,讓民眾得以親身感受當年氛圍。其中,扇形拘留所也將規畫「獄中文學」展覽,展出治警事件時期賴和、蔣渭水等人的作品。
 

除了靜態展覽,紀念館在開幕期間也將舉辦一連串活動,包括即日起至10月28日與大稻埕附近店家、劇場合作舉辦講座與講演會,內容從歷史、藝術、歌謠、戲劇到媒體,邀請民眾與資深文史工作者、教授及新生代台灣文化創作者一同對談或表演,希望藉由新舊世代的撞擊,激發大眾對在地文化議題的思考。
 

10月28日在紀念館外廣場舉辦的「從搖旗吶喊到鍵盤參與:媒體演化古今對談」,仿照新文化運動時期在戶外廣場舉辦的「文化演講」,以呼應紀念館主題。今年底前,每週六將在館內舉辦主題演講,豐富展覽的知識性。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的成立,不只是為了見證當年的新文化運動,許美惠說:「現代人對這段歷史了解很少。我們希望讓大家拋開原有視角,看到當時這些人對這塊土地的付出,以及灌溉出來的成就,都是值得我們理解與驕傲的。」
▲台北北警察署原先位於新文化紀念館對街,此為當時外貌。(圖/臺北市立文獻館典藏)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地址:大同區寧夏路87號

電話: 2557-0087

開館時間: 09:30~17:30,週一休館

文/張盈華 圖/台北市文化局、臺北市立文獻館典藏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