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隨著信仰的方向走,找到在地好味道 —大稻埕慈聖宮的台式早午餐(台北畫刊108年4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9-04-12

2.4萬

信仰有著凝聚力,如同廟宇除了求神問卜、消災祈福之外,也有著讓民眾聚集交流、喝茶話家常的功用,早在還沒有里民中心和公園的時候,「廟埕」應該是街坊鄰里最常聚在一起的地方。

信仰也有著方向性,台人性格南北不同,口味山海各異;但你永遠可以在最大的廟口找到最道地的小吃、在廟埕找到免費的奉茶和一棵遮蔭大榕樹。隨著信仰的方向走,就能找到最在地的好味道。沒有任何地方像台灣把信仰和美食連結得如此深刻,台語有句俗語叫:「濟人好呷物 tsē lâng hó-tsiah mih」;大家一起吃,東西才會更好吃。群眾交流的廟口及廟埕就仗著台灣人愛好熱鬧的性格,從烏龍瓜子賣到麵湯小食,漸漸發展成今日的樣子。

無論是街坊鄰居的早餐午餐,或是遊客香客的吃飽吃巧,廟口可能是台灣最沒有城鄉差距的地方,無論城市鄉下都一樣,想吃在地、吃文化、吃人情味和風土,朝著廟口走去就對了。

慈聖宮的台北口味
由南到北,每個城市的廟口都是美食集散地,各地的風味特色也根植於廟口一攤攤各色小吃,例如高雄武廟、台南保安宮、鹿港天后宮、新竹城隍廟等多個廟口,各自表述了地方的風土人情。那台北呢?台北的口味應該非大稻埕慈聖宮莫屬了。
慈聖宮在高度發展的台北城中實屬特異,它的正門不在大路上,卻在一條小巷裡頭,有著一片大大的廟埕和幾棵榕樹。看起來和你記憶中的廟口幾乎一模一樣,沒有過度裝飾的七彩霓虹,也沒有擴建豪華香客大樓,它保留了最傳統人和人交流的一片大埕,還有沿著廟口圍欄做起生意的整排道地小吃。

香火鼎盛的慈聖宮,是大稻埕的三大廟宇之一。▲香火鼎盛的慈聖宮,是大稻埕的三大廟宇之一。

下午就賣完,大稻埕的早午餐
慈聖宮小吃的特色在於時間很短暫,你太早來沒開,下午來已經賣完,適合來此享用早午餐。台式早午餐年輕一輩吃來新鮮有趣,近年來也在遊客間漸漸傳開,不過對在地人來說,慈聖宮的小吃有著接近儀式性的用餐程序:必須要趁著晌午太陽還沒曬到頭頂的時候來,一個人坐在攤位前靜靜的喝著肉粥,或和朋友一起坐在廟埕分食幾道炒飯和鼎邊趖;多樣化的選擇也是一大亮點,你可以雞捲配饅頭,也可以四神湯配炒飯,變著花樣可以吃好幾天都不重複。11點前後的陽光斜斜地從枝葉中灑落,照得排骨湯一碗金黃,運氣好還會遇到麻雀來和你分食,緩慢的風吹來,桌面上的光點跟著跳動,配著裊裊香煙和鳥鳴聲滿足的完食,這種風情在台北也不是常有的。難怪常客們一吃就是四十幾年不嫌膩口,不變的是上午的陽光、充滿人情味的廟埕,和傳承三代的好味道。

慈聖宮媽祖廟前的小吃,是台北人不變的美食記憶。▲慈聖宮媽祖廟前的小吃,是台北人不變的美食記憶。

從湯水開始,暖胃開脾
慈聖宮的湯水類小吃最具有代表性,在沒有胃口的早晨,熱湯最適合打開沉睡的脾胃,每個食客人手一碗的葉家肉粥就是慈聖宮的代表小吃之一。粥米用大骨湯頭熬煮,不像廣東粥一般綿軟,而是還留有嚼勁,像泡飯一般的口感,搭配油蔥及赤肉,口味樸實清淡。最推薦的吃法是搭配各式炸物一起享用,尤其是紅糟肉搭配肉粥的組合,炸得鹹香酥脆的肉皮裹著肥瘦各半的豬肉,正好搭配肉粥解膩,一口燒肉一口粥的吃法才叫道地。

愛喝湯的絕對不能錯過媽祖宮原汁排骨湯,清澈的湯頭上浮著一層淡淡的油脂,混合著豬油和蘿蔔的香氣爽口卻不膩口,燉得軟爛的豬排骨輕咬一下肉就脫離骨頭,配上切成方塊的小蘿蔔讓骨肉更顯清甜,三兩口就喝得見底,好喝的排骨湯就應該像這樣子。

講到傳統湯品,四神湯也是道地的台灣小吃之一。四神湯南北皆有,但是搭配的食物卻大異其趣!在南部喝四神湯,配的可能是米糕或肉圓,不過在台北喝四神湯,配的卻是熱呼呼的大肉包!這個特殊的習慣幾乎只在台北能見到,慈聖宮也不例外。慈聖宮前的四神湯少了常見的當歸米酒味,卻多了一股甘蔗的清甜,滿滿的各式下水中粉腸特別軟嫩,連小腸都比別家大。別忘了還有台北吃法:配肉包,我偏好把蒸得白胖鬆軟的肉包皮撥開,蘸著湯汁吃下,讓麵皮吸收滿滿的湯水,再咬下一口肥瘦適中的內餡,滿足!

米食的變化,嚐在這裡
台灣的米食文化豐富多元,光是小吃的變化就有好多種,在慈聖宮最值得一嘗的應屬阿蘭。阿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炒飯了,它使用鐵盤翻炒,和鐵鍋炒飯不同的是少了大炒才有的「鑊氣」,卻讓米粒更分明,淡淡的醬油均勻包裹,細碎的蛋花點綴,香氣十足,吃起來令人回味無窮。

單吃炒飯太乾?那再來一碗赤肉蘿蔔湯吧!赤肉跟排骨不同,裹粉炸過的肉條麵衣吸收了湯頭的鮮甜,湯水融合了炸物的油香,一口湯接著一口炒飯,這是屬於台灣小吃獨有的層次感。米食的變化多元,鼎邊趖就是一例。用在來米漿沿著鍋邊趖一圈,大片大片的鼎邊趖就下鍋了,吃起來彈牙燙口爽度十足,阿蘭的鼎邊趖配料特別多,不只有少見的金針和筍絲,還有豬肝蝦仁跟赤肉!滿滿的料一碗就能吃飽。能在同一個攤位吃到米的不同型態,就是阿蘭獨有特色。

在街邊樹下悠閒地吃個午飯,是大稻埕的療癒日常。▲在街邊樹下悠閒地吃個午飯,是大稻埕的療癒日常。

最知名的配角,沒有名字
來慈聖宮不管吃什麼,一定要再切條雞捲來配。炸得金黃酥脆的雞捲遠近馳名,多少食客慕名而來就為了這一口酥脆多汁。有趣的是它沒有名字,招牌上只大大地寫著雞捲兩個字,最知名的小吃卻沒有名字,久而久之大家都叫它「無名雞捲」。雞捲裡面其實並沒有雞,內餡包裹著的是洋蔥及赤肉,炸得酥脆的外皮切下,熱騰騰的洋蔥汁水配著肉香流出,蘸上甜辣醬入口的滋味鮮美,單吃已經夠味,若是配著滷肉飯一起那更完美了。吃完才能理解為何這幾十年來都沒有名字的味道能讓人牢牢地記得,那當然也不需要名字了。

保安街49巷內的美食保留了最純樸的人情,也有著最純樸的台北味道。慈聖宮的廟口如同台北靜止的時光,數十年不曾改變。你可以找個悠閒的上午漫步過來,就著陽光、小巷、裊裊香煙和煮食的氣味,和老闆閒話家常,點幾樣愛吃的菜,坐在廟埕的桌椅上,靜靜地吃一碗台灣的、台北的、屬於大稻埕的早午餐。

隨著信仰的方向走,找到在地好味道 —大稻埕慈聖宮的台式早午餐(108年4月)▲慈聖宮美食

隨著信仰的方向走,找到在地好味道 —大稻埕慈聖宮的台式早午餐(108年4月)▲鼎邊趖

隨著信仰的方向走,找到在地好味道 —大稻埕慈聖宮的台式早午餐(108年4月)▲四神湯配肉包

隨著信仰的方向走,找到在地好味道 —大稻埕慈聖宮的台式早午餐(108年4月)▲雞捲


文/Ryan Hung
攝影/Ryan Hung


延伸閱讀
來去慈聖宮前邊吃邊談吧!
 

TAG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