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畫刊105年3月第578期—新浪潮電影推手柯一正/台北的建築訴說城市的故事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6-03-15

7309

台北電影節2015年卓越貢獻獎得主導演柯一正,開創台灣電影新浪潮。(許斌攝)
▲台北電影節2015年卓越貢獻獎得主導演柯一正,開創台灣電影新浪潮。(許斌攝)

「有人說我的電影《藍月》把台北拍得太美了,我說,只要你覺得台北迷人,看她就是漂亮的。」台北電影獎2015年卓越貢獻獎得主柯一正1997年所執導的電影《藍月》,在今年台北電影節特別放映,全片於台北拍攝,敘述3位在都市中尋找愛情和生存之道的男女。
 
科班出身的柯一正,開創了台灣電影新浪潮,讓台灣電影擺脫過往的創作風格,拍攝方式自然寫實,劇情取材更為貼近真實社會現況,電影好比人生,就如柯一正一貫說故事的方式,喜歡保留空間,讓觀眾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去體會電影在說什麼,就像生命過程本來就沒有定論,同一條路,不同的人走,感受就會不同。
 
「看表演跟看電視是不一樣的。」除了電影,柯一正也投入劇團工作,推動兒童藝術,希望孩子不要光坐在電視機前接受洗腦,紙風車鄉村卡車藝術工程的巡演能到更偏遠的鄉下,深入村落散播藝文種子,卡車展開就是舞台,鼓勵大家到戶外來看表演,和演員們一起互動,讓自己也成為表演的一部分。
 
剛開始,也許是小朋友請爸爸媽媽捐錢贊助,現在,則是幾個小學生組成小小音樂會,捐出的是自己募來的錢;也有年輕朋友放下工作,回到自己的家鄉,想要實現營造社區的夢想。柯一正說,這些因為表演而發酵的感動回饋,就是他最希望看到的。
 
柯一正眼中的台北 迷人有故事
柯一正可以說是看著台北的變化長大,記憶中的台北有很多溝渠、堤防,新生南、北路往東,幾乎都是綠油油的稻田農地,城市的區域相當小,大概就只是萬華、西門町到台北橋、大龍峒那一帶;然而現在的台北市開發便利,反而讓柯一正希望能夠再多一些綠地公園,別為了建設而犧牲古蹟。柯一正並且大讚柯P,拆除忠孝橋引道,讓北門重見光明,中正區的市容整體變得清爽舒服許多。
 
一個城市該要敘述自己的故事,有歲月痕跡的建築就是城市的故事。柯一正特別偏愛那些和他一樣經歷台北變化的建築。北門前方的台北郵局,在5、60年前還沒有網路、手機的年代,是青少年約會或找舞伴最重要的地標,台北郵局門口前常聚集許多人,在那兒可以認識很多新朋友,等同於小型的交友中心;北門後方的鐵道部廳舍,木頭窗台、氣派的木製扶手樓梯、小便斗圍繞在八角柱周圍的男廁設計更是特別,這些都是台北應該留存的故事。
 
聊到老房子,柯一正馬上想到不久前光顧的一家餐廳,位於杭州南路2段67號街角的樂埔町,日式庭園環繞的日式宿舍,用餐氛圍優雅愜意,原來正是文化局「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的成果。「台北越來越好,如果可以朝向日本的步行者天堂邁進會更棒,讓某些區域只有腳踏車跟行人,用步行閒散的速度,沒有車陣紛擾,安心探索台北,人跟城市可以更親近。」
 
是導演、是演員、推動兒童藝術、關心社會運動,下廚為街友辦尾牙的柯一正,笑稱自己喜歡享受美食,也喜歡研究料理,所以想開一間餐廳,但是礙於自己對於餐廳空間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場地並不好找。柯導的作品持續推陳出新,希望大家也能盡快品嘗到柯導獨到的料理。

 
文/許凱森  
攝影/許斌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