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兒童人權 欣欣『象』榮 象山公園更新開放 兒童遊戲場推出樹蛙主題樂園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7-11-20

更新日期:2017-11-20

發佈單位: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4603

兒童人權 欣欣『象』榮

象山公園更新開放 兒童遊戲場推出樹蛙主題樂園

臺北市政府近年積極營造二代公園,以環境永續的概念,創造具備可學習成長的主題與綠意空間,提供市民安心‧關心及富有生態綠的環境,其中象山公園即是近期完成更新的大型公園!位於信義區信義路5段的象山公園在進行更新時,一併改造兒童遊戲場,以樹蛙三態變化為主題,設計好玩的遊具,不但擁有自己的特色,也融合了公園原有的樹蛙生態,讓孩子們在遊戲的同時也能珍惜環境,學習與自然共處。適逢國際兒童人權日,台北市長柯文哲今(11/20)日至公園視察,並與身障童盟及特公盟小朋友同樂,共同體驗共融式遊戲場的挑戰玩法。

柯市長指出,象山公園由早期的三張犁靶場改闢興建已近30年,經過數十年的使用,是地區民眾不可或缺的生活休閒空間。公園內的設施隨著時代更迭,已無法滿足各使用族群的基本需求,因此,這次透過民眾意見的整合,並導入通用設計理念,重新審視公園在地區的定位,以及水圳歷史意涵的保留、設施的適用性、永續性,在與環境共生之前提下,以「樹蛙、綠意、水生活」為主題進行公園環境改造,提供更完善的公共空間服務品質,為市府推動二代公園重要計畫的一環。

柯市長進一步表示,聯合國於1989年11月20日通過《兒童權利公約》,也將該日定為「國際兒童人權日」,這是世界對所有孩子許下承諾的重要日子,適逢今日(11月20日)這麼特別的日子,市府從公園中最受小朋友們喜愛的兒童遊戲場改善為出發點,呼籲社會各界都應共同重視兒童人權,落實保障兒童人權。象山公園之兒童遊戲場是以樹蛙為主題,回溯自然與都市之間的關係,並藉由「樹蛙歷險記」的設計概念,透過平面與地景丘的營造,象徵樹蛙於水中、陸地、樹上的三態生活;兒童們可盡情的在遊戲場中奔跑、跳躍、攀爬,享受遊戲的歡樂,純真的歡笑聲在遊戲場中不絕於耳。這座遊戲場亦是市府繼榮星公園、中研公園、大佳河濱公園、碧湖公園、士林4號廣場等共融遊戲場之後,新加入的遊戲空間,透過無障礙的動線、設施,讓身障兒童也有機會體驗遊戲;同時也設有全台首座親子鞦韆,使家長與孩童可親密的互動,落實保障兒童遊戲權。

台灣身心障礙兒童權利推動聯盟(身障童盟)表示,兒童權利公約第31條兒童有權享受閒暇、遊戲和文化藝術活動,兒童的定義包含特殊需求兒童(含身障兒童),特殊需求兒童在雙重弱勢下易被忽略。不會表達、沒有口語的兒童不代表沒有需求,一個友善宜居的城市在設計規劃的同時,應考量其需求納入共融概念,實踐以人為本的社會設計。很高興台北市政府在柯市長的帶領下,成為共融遊戲場的領頭羊,先後在公園、校園改善遊戲場,不僅提供特殊兒童休憩遊戲空間,更是鼓勵家長帶著孩子一起走出來。期盼台北市政府重視兒童人權,以遊戲權做起頭,以兒童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施行市府政策,真正落實兒童權利公約。

工務局長彭振聲表示,象山公園前身為中強公園,因依傍象山而興闢,將其更名為「象山公園」,更符合地理環境特色及民眾期待。而公園中棲息著唯一以臺北命名的保育類動物「台北樹蛙」,如此珍貴的生態資源值得人們細心呵護,進而由其中學習與自然和諧共處。因此,公園中許多設施的設計均融入台北樹蛙的語彙或顏色,如鑲嵌於地面的樹蛙腳印,象徵自然生命的跳躍;公園內的園燈上也有樹蛙剪影和樹蔭相映成趣,座椅扶手的顏色、公共廁所的牆面、天花板等,均呼應象山公園特有之生態資源。公廁外牆特別邀請心靈畫家曾日昇老師透過花卉、綠草、樹蛙彩繪帶給大家無形的生命能量,彩繪緊鄰兒童遊戲場,讓遊玩中的兒童及休憩中的家長看到這些鮮豔的花朵,身心就會愉快放鬆。

公園處長黃立遠表示,過往的公園多以景觀、遊憩、休閒等需求為主,但隨著時代進步,城市更需要有生態保育的概念與做法。象山公園藉由透水鋪面、雨撲滿及生態草溝等設施,增加雨水下滲機率,涵養市區地下水源以建置海綿公園,期使臺北市成為「保水、透水、防洪、生態」之城市。臺北市公園透水鋪面面積於105~106年完成3萬8000平方公尺,107年預定再完成1萬2000平方公尺,透水鋪面面積不斷增加,以達到降低都市熱島效應之目標。雨撲滿部分目前已完成儲水量782噸,未來將持續設置並於107年增加完成465噸,透過持續增加雨撲滿的儲存量,將使公園擁有分擔雨水貯留滯洪及雨水回收再利用的功能。

公園處工務科洪鳳琴科長表示,在共融遊戲場部分,公園處今(106)年更投入約5350萬元進行9處公園(百福公園、四分綠地、康樂綠地、樂活公園、士林77號公園、福德綠地、石潭公園、石牌公園、磺港公園)遊具更新,以及5處公園(三民公園、玉成公園、眷村文化公園、萬芳4號公園、立農公園)遊戲場更新,並在花博公園美術園區打造一座提供學齡前兒童到老人都可使用的全共融式大型遊戲場。107年將繼續新增7處共融式遊戲場(內湖區大港墘公園、大安區大安森林公園、中正區中央藝文公園、大同區建成公園、萬華區青年公園、南港區南港公園及士林區前港公園),達成每一行政區至少設置1處共融式遊戲場之目標,並透過與兒童、職能師、公民團體、景觀專家學者等工作坊方式蒐集各方面意見,期望能以多元性、挑戰性、探索性、安全性及共融性為目標,打造出更多理想中的兒童戶外遊戲環境,陪伴每個小孩快樂的成長,讓台北市公園綠地的兒童遊戲場帶給所有孩子們童年的美好回憶。

公園處園藝科楊國瑜科長表示,象山公園兒童遊戲場的設計,呼應當地特有的台北樹蛙資源,整體空間以「樹蛙歷險記」為設計概念,透過平面與中央地景丘的營造,象徵樹蛙於水中、陸地、樹上的三態生活。地景丘同時結合了攀岩、爬繩、滑梯、孔洞、階梯等多樣設施,讓孩童們自由的發揮,創造屬於自己的玩法。另外亦有攀爬網組,包含吊橋踏板、蜘蛛網狀及X形網組合,供大孩子們運用肌肉伸展體驗。遊戲場中有3種款式的鞦韆,可供6歲以上孩童使用的一般鞦韆、6歲以下幼童為主的包覆式鞦韆,以及國內首座雙人鞦韆,可供2名孩童或家長與孩子共乘使用,使家長與孩童享受親密互動。同時,屬於無障礙式的搖滾盤,設置於遊戲丘下方,孩子們或躺或坐,甚至站立其上,體驗搖晃或擺動的驚喜感。

象山公園更新工程已於106年10月完工,透過捷運象山站的便利性,鏈結象山登山步道,讓臺北市成為綠意、宜居、健康的城市,歡迎市民朋友前來感受與體驗!

 

照片1.孩童們透過自己的力量,運用拉繩爬上地景丘

照片1.孩童們透過自己的力量,運用拉繩爬上地景丘

照片2.孩童們透過自己的不同方式及力量,爬上地景丘

照片2.孩童們透過自己的不同方式及力量,爬上地景丘

照片3.孩童共同體驗遊戲的歡樂

照片3.孩童共同體驗遊戲的歡樂

照片4.交叉繩橋適合孩童臂力及協調,挑戰自我

照片4.交叉繩橋適合孩童臂力及協調,挑戰自我

照片5. 國內首座雙人鞦韆,可供2名孩童或家長與孩子共乘體驗遊戲的歡樂

照片5. 國內首座雙人鞦韆,可供2名孩童或家長與孩子共乘體驗遊戲的歡樂

照片6.小朋友最愛的磨石子溜滑梯

照片6.小朋友最愛的磨石子溜滑梯

照片7.遊戲場全景1

照片7.遊戲場全景1

照片8.遊戲場全景2

照片8.遊戲場全景2

照片9.象山公園內茵綠景象(透水步道)

照片9.象山公園內茵綠景象(透水步道)

照片10.鑲嵌於地面的樹蛙圖像,象徵生命的跳躍

照片10.鑲嵌於地面的樹蛙圖像,象徵生命的跳躍

照片11.全面更新的籃球場

照片11.全面更新的籃球場

照片12.心靈畫家曾日昇老師彩繪公廁外牆

照片12.心靈畫家曾日昇老師彩繪公廁外牆

照片13.透水磚人行道更新

照片13.透水磚人行道更新

相關照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