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人工哺育長頸鹿寶寶~保育員轉眼「高度不夠」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7-23

更新日期:2018-07-23

3074

臺北市立動物園非洲動物區的長頸鹿「小麥」,於上個月中(6/14)所產下的雄性寶寶,由於疑似左前趾關節變形等因素,無法在短時間內自行站立行走,錯失由媽媽自行哺育的機會。這一個多月來,在獸醫師和保育員不分晝夜、悉心照顧下,加上許多熱心民眾持續為牠加油打氣,長頸鹿寶寶「麥照」正逐漸恢復健康,目前不僅已經能夠站立行走,興致一來還會開心地跑來跑去。隨著「麥照」的成長,現在每到用餐時間,總會看到保育員站在凳子上,將特大號奶瓶舉得高高的,這幅辛苦克服身高弱勢、幫「天龍」寶寶餵奶的畫面,是不是暨溫馨又有趣呢!?

在6月中旬誕生的長頸鹿寶寶,因為無法在短時間內自行站立行走,錯失由媽媽自行哺育的機會,健康狀況一度危急。當時為了讓新生寶寶保有足夠的體力、好讓獸醫師進行必要治療,保育員立即接手進行人工哺育,並且依照動物園內新生寶寶命名的傳統,延用媽媽「小麥」名字中的一個字,將寶寶命名為「麥照(臺語發音)」,意即希望新生寶寶能擁有堅強的求生意志,不要輕易地離我們而去。所幸經過持續的治療與復健,剛滿月的「麥照」現在不僅能自在地行走,心情好的時候,還會在育幼場內四下奔跑呢!只是在等待「麥照」腿部關節康復的期間,媽媽「小麥」即便母性堅強,但產乳機能卻早已消退,因此在「麥照」完全離乳之前,仍然有賴保育員持之以恆地進行人工哺育。

參考國外動物園人工哺育的經驗,長頸鹿寶寶每天要攝取約體重9-11%的奶量才算足夠。自從「麥照」出生後,保育員們便輪班留守陪伴照護,每天分五次定時定量給牠餵奶,期間還要代替長頸鹿媽媽為寶寶激刺肛門以促進排便。在大家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麥照」的體重已經由出生時的72公斤、穩定增加到90公斤;身高也由180公分、成長到接近200公分。只是隨著「麥照」的體型愈長愈高大,保育員們餵奶的任務也變得更艱辛,因為保育員們不僅要手持重量將近2公斤的巨型奶瓶,還得克服身高手長立馬不足的問題。從一開始只要高舉雙手,到加上顛腳,現在則是要踩在凳子上才勉強夠高,偏偏同樣的姿勢才擺上幾分鐘,保育員的兩隻手臂就已經酸疼到忍不住發抖了,但只要看到「麥照」喝奶喝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大家都捨不得中場休息或稍作喘息,辛苦程度可見一斑!

長頸鹿寶寶「麥照」在大家的關心與祝福中,已經成功地接受人工哺育、自行站立與行走,接下來要克服的難關則是食性轉換,因為隨著月齡增加,長頸鹿寶寶需要攝取更多元的營養素與熱量,所以現在每天上午11點餵完奶之後,保育員便讓「麥照」離開育幼室,和媽媽一起到相鄰的活動場去散散步、晒晒太陽,這時還會送上新鮮的樹葉給媽媽享用,希望「麥照」能模仿媽媽的動作、跟著學會自行採食樹葉的技巧。除此之外,這個半戶外的場地與長頸鹿戶外活動場僅隔著欄杆,當「小麥」母子倆在這邊停留時,長頸鹿「菊忠」和「麒麟妹」也會好奇地靠過來嗅聞小寶寶,增加彼此熟識的機會,相信未來「麥照」要融入群體的過程,將會更加順遂。

相關照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