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無限的檔案-騆瑜個展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6-03-22

更新日期:2016-05-27

發佈單位:臺北市立美術館

2013

無限的檔案-騆瑜個展

作品探討整個後現代社會的超現實(hyperreal)消費場域,藉由文字與符號生產repetition / simulacral的概念,擬像(Simulation)成為人為的真實(prepared realities)、虛構物的再仿複製。沒有明確的原件重製,但這些複印卻不斷的重複出現與增生;就如布希亞所說,由於我們習慣生活在被經驗、刺激所掌控的世界,當代文化現象充斥了所謂「擬像活動」,已危及到真理與現實的差異,失去了人類理解真實的能力。

「擬像」已不再是單純的模仿,而是真實的符號已取代了真實本身。在戀物和欲望交織的表面底下,遠離了符碼抽象的意義;在作品裡,重複是對意義的釋出和對影響的防禦,重複越多次,它所僅存意義會越少,進而揭露消費社會對欲望的自我解放(liberation)與現代人冷漠而空虛的心靈。

對於騆瑜來說,欲望的反覆與生成是藝術反思的本體,也是藝術生產的驅力。因此,騆瑜想做欲望與符號的拓撲學(Τοπολογία)和生產學,實驗一種遊走於創作和策展之間的狀態,在展場中創造一個任何有形無形事物都由清單構成的世界,列出一份「藝術家的私人欲望清單」,依不同故事、物件的交互組織與閱讀,在美術館場域中衍生出關於社會環境新的語境,延伸出某種形式藝術與資本的交換體驗,組構成另類的敘事結構體。回返審視當代走向單一化的欲望橫流,探討資本欲望與藝術在當代共生的可能樣態。

而全世界最法西斯的事情,莫過於語言的結構了。從人類尚未出生,還在母親的懷裡孕育時,「語言的結構」便無間差地被灌輸至腦海與精神的最深處;很難找到比它影響更深遠卻又透明而沉重的東西。語言,也是人類必須要規訓學習的第一件要事。人類透過語言說服、人類透過語言行動。語言的複雜形式圍繞著我們的一生,除非人類不需要再溝通、概念的思考與辯證,否則難以否定「語言」在生命裡被肯認的狀態、難以脫離被「馴化」的意識形態。語言不僅滿足溝通與認同,也是知識與權力建構之必要,但這個世界本身又是如此的複雜與晦暗,當語言試圖捕捉這個世界,其負載的意義必定是增殖且飽滿和紛雜的。

騆瑜想藉由這個系列的作品,探討人類感性經驗中,難以脫離、被宰制的精神意識。

藝術家的社會欲望、藝術心底的渴求,在當代資本社會沒有辦法僅依靠創作被滿足,呈現資本與藝術在生命中交纏與不斷翻轉的真實(reality)狀態,正如符號學裡的能指(signifier)與所指(signified)分別指涉的本質精神與外在表象,當藝術成為物質化的商品,藝術/藝術品變成藝術品/商品時,究竟藝術是甚麼?在這物欲橫流的現實世界、機制化的藝術世界,當藝術的欣賞逐漸變得儀式化與消費化,在這之中,藝術又在哪裡。藉由質疑藝術的本質與其周遭所構築的藝術整體樣貌,進而對藝術本質反思與重組,指向現實世界中的一切,將藝術變為實際「商業行為」的商品,反抗資本藝術主體性與其環境原存形態,從而召喚最根本的東西,還給藝術生存的權利。


關於騆瑜

騆瑜(謝家瑜)1990年出身台灣,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畢業,現就讀於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領域研究所。創作多以觀念為主體,媒材包含行為、裝置、聲音、錄像,近期關注符號與檔案議題,探討當代殖民在生命政治運作之外的可能性。作品獲「新場域」、「文化部藝術新秀」、「視覺混種」、「全國學生美展」優勝等獎項。


資料維護: 臺北市立美術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