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畫刊105年5月第580期—改變台北從文化士林開始 老士林漫步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6-05-18

更新日期:2016-05-27

2456


▲士林神農宮有長達270多年的悠久歷史。(吳昭輝攝)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士林」與「夜市」在觀光客心中存在著難以切割的關係,不知道士林過去可是因為「士子如林」而得名的文學鼎盛之處。
 
從夜晚甦醒後的士林,依舊洋溢在地積累已久的文化風華,不來一趟漫步士林文化之旅,別說你來過士林。
 
我們從士林地方歷史最悠久的「神農宮」起步。長達270多年歷史的神農宮,原名為「芝蘭廟」,起初主要供奉福德正神,到了清朝嘉慶年間,經官府巡查發現工匠將廟宇建築為「燕尾翹脊」,並不符合土地公的神格,因此又從唭哩岸一帶請來一尊神農大帝,此後才改名為神農宮。雖然如今士林一帶幾乎沒有農業了,不過神農大帝亦有「藥王」之稱,還是有不少信徒前來祈求身體健康。
 
神農宮周邊寧靜地瀰漫著古樸之氣,彎著腰的老婆婆和街角水果攤的阿姨一碰上面就聊個沒完,傳統理髮廳、雜貨店、麵店都與外界競爭激烈的市場無干,一樣充滿半世紀以來的生命力。
 
隔壁「阿林切仔麵」在前街飄香了70年,是當地人共同的飲食記憶,目前由第二代及第三代共同掌廚,帶有歲月痕跡的木製櫥櫃中擺著每日現做的滷味,還點得到店家自種的當季蔬菜,招牌切仔麵的湯頭清爽帶有油蔥香,彈牙的麵條讓你絕對滿意。

老店林立 譜寫士林故事
飽腹後往貫穿士林的文林路走,從前這條被稱為大馬路的文林路,現在成了喜餅一條街,擁有150年歷史的糕餅龍頭郭元益,創始店正位於此,店內還設有糕餅博物館,展示舊時的製餅器具,訴說過去糕餅業如何與生活息息相關,遊客還可以報名體驗糕餅製作的樂趣。


▲「House of Kuo」的餐點設計講求中西合璧。(吳昭輝攝)
 
離總店1分鐘路程處,是郭元益首家品牌餐飲概念店「House of Kuo」,保留閩式老屋的建築工藝美學如木橫樑、六角磚、紅磚牆長廊和洗石子地板,交融著當代的黃銅燈飾和北歐風格沙發,引人駐足。
 
餐點的設計也如建築風格般講究中西混搭,像台灣人熟悉的花生糕、芝麻糕,竟然裹上黑、白巧克力,化身「濃情巧糕仔」;「漢香馬卡龍」則抹上地瓜、棗泥等台式餡料,碰撞出前所未有的滋味,值得一嘗。
 
坐在窗邊往對面望,不難發現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原來是「華榮街市場」,隨便一家攤販都是3、40年的歷史,其中自製魚丸超過40年的協成魚丸老店,可是每天凌晨3點從洗菜、打魚漿、包菜捲,一直到炸好、煮好的厚工作業,每天都人滿為患。華榮街40號前的店小二米粉湯,大骨噴香的迷人湯頭,配上鯊魚煙和涼拌韭菜又是一桌好菜。
 
離開市場往捷運站走,行經士林天主堂,可不能錯過一處難得的風景:一連數個攤位串成「挽面一條街」,每天從早上8點開始擺到傍晚,還有去腳皮、修指甲的服務,只聽聞老客人和店家熟稔地天南地北聊著,一格格的小傘下面撐起女性重拾青春的魔法空間。
 
最後想在老士林買點伴手禮嗎?146年前「郭合記」所發明的士林刀應該是款好選擇。台灣打鐵匠郭合自創的士林刀,在日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優良商品獎,名揚東瀛,更獲日本頒發純金打造的名譽賞金牌,至今傳承第五代,依舊承襲老打鐵人的韌性與堅持,手工打磨百年名刀工藝。
 
士林的古樸與文化智慧迄今散發著曖曖光輝,等待你的漫步發掘囉!

 
文‧攝影/吳昭輝

相關照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