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畫刊106年9月第596期—記憶中的好滋味 建成圓環 昔日美食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7-09-14

3097

朝陽茶葉公園南邊就是圓環,我一直覺得圓環夜市有條件恢復曩昔的榮光:將太原路以西、長安西路以北,連接建成圓環周邊南京西路、永樂市場一帶,再往北連貫寧夏夜市、慈聖宮一帶,延伸至延三夜市,甚至納入大龍夜市,如此一來,形同集結了大稻埕、大龍峒兩個舊城區絕大部分的美食,縱深綿延數公里的龐大早市、午市、夜市,堪稱舉世規模最宏偉的小吃集散地,肯定能吸引各地小吃控組團來暴食,形成台北市最吸睛的觀光亮點。

 

美食與歷史的文化底蘊

早期大稻埕一帶的攤販並無招牌,做生意靠的是口碑和厝邊的熟客;後來社會上普遍有了商標觀念,才相繼掛起了招牌。這夜市可謂歷盡滄桑,建成圓環熄燈後,許多名攤「飛入尋常百姓家」,紛紛在附近另覓營業處或遷往他方,諸如重慶北路2段「三元號」、「龍緣號」、「萬福號」、「龍凰號」和雙連街「雙連街魯肉飯」。台北畫刊106年9月第596期—記憶中的好滋味 建成圓環 昔日美食
▲龍緣號是舊圓環名攤,雖已遷往他處,但老饕仍聞香而來。(攝影/楊智仁)

 

這一帶很有文化底蘊,散步其間,頗能浸染歷史氛圍:長安西路、重慶北路口矗立著「林本源博愛醫院」舊址,板橋富豪林本源家族設立慈善醫院,救助貧困。後面巷子內有一間很厲害的「碗粿之家」,我愛吃他們家的手工肉圓、魚丸湯、碗粿。斜對面就是「苦茶之家」,以苦茶露打出名號,其芋頭蓮子湯、冰糖蓮子雪蛤膏的滋味亦堪回味。

 

自圓環發散的老字號

南京西路「天馬茶房」乃詹天馬開設的茶館,店門口就是1947年發生二二八事件的原爆點。附近的「法主公廟」,則是大稻埕茶商合資建造,供奉泉州安溪神明法主公。延平北路上,「文化書局」舊址毗鄰著「大安醫院」、《台灣民報》舊址,和貴德街「港町文化講座」舊址,皆是蔣渭水醫師所開設,他被尊稱為「台灣孫中山」,在日治時期積極宣揚民族運動,成為殖民政府的眼中釘。南京西路日新國小,日治時期為「日新公學校」, 創立於1917年,校內至今仍保存當時的磚造紅樓。對面就是我最歡喜買和菓子的老店「滋養」,該店的蜂蜜蛋糕、銅鑼燒、花生糕、饅頭都很能討好我女兒的味蕾。

 
 

本文摘自觀光傳播局出版的《味道臺北舊城區》一書。深耕、研究美食十餘年的作者焦桐,親自走訪艋舺、大稻埕、大龍峒等地,耗時近半年,品嘗百家飲食,最後嚴選167間店,帶領旅人一同探索台北老味道。
台北畫刊106年9月第596期—記憶中的好滋味 建成圓環 昔日美食 

《味道臺北舊城區》

焦桐著/定價新台幣250元/請至全台各大書店購買

 

文/焦桐 
攝影/楊智仁
繪圖/周晉夷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