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畫刊106年11月第598期—[公民總主筆]這天在萬華看見未來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7-11-16

2280

10月假日的午後, 陽光焰烈,直接曬著皮膚發痛,走進萬華剝皮寮,參加社造小旅行,意外地僅有我們這一行10多人的導覽。在穿越的街巷以及剝皮寮街區附近,竟然沒有悠遊漫走的觀光客人潮,顯得清冷許多。

 

藉由街景 體悟人生無常

剝皮寮曾經因為電影《艋舺》和《大尾鱸鰻》在此地取景而成為熱門景點,被觀光指南書籍列為來台領略傳統文化、小吃、廟宇以及拍照的重頭戲,帶動當地龍山寺穿越青草巷到剝皮寮街廓的觀光經濟。曾幾何時,熱潮退燒,如今不見旅人遊走穿梭、駐足拍照,刺眼陽光直射更顯磚瓦房舍斑駁和門窗老舊。

 

這天有某種共感,讓原不相識的我、小萱、琬瑜、彥漢、婷羽及鴻鴻等人懷著熱心、熱情聚集剝皮寮,關注這些無家者與街賣者人生的無常、失敗和人生起伏,進而洞悉人與家庭和社區情感的連結需求,工作意義的再詮釋、再定義,反思如何安置脆弱的身心靈,又如何能將商業設計引進社運、社企,一面聽社造投入者的故事,一面回顧自己的生命,同時也思索如何利他改變,改變自己,也改變社會。
▲透過參與社造小旅行, 程金蘭( 圖中著黑衣者) 聽見許多動人故事,也看見未來的無限美好。(圖/程金蘭提供)

 

投入社造 找回自己更幫助他人

蘇打綠樂團的歌曲〈這天〉,似乎貼切地描繪出剝皮寮特殊機緣的午後時光,歌詞是「生命從來不覺得自己對誰該負責任,太多虛偽情節的表面,模糊陌生的眼。請讓我在你身邊,一起穿越這條街,請讓我在你身邊,一起紀念……,讓我握你的手,讓你握我的手,徹底了解顫抖,你會知道我。」

 

坐在太陽照不進來、陰暗的剝皮寮街屋,怡婕用輕柔的聲調,敘述自己曾因畢業於明星高中卻沒有考上理想國立大學而疏離父母與同學,把自己逼到失敗的角落躲著,多年來不肯放過自己,走不出抑鬱;最後是經由老師轉介,進入萬華社造陪伴無家者。她講述自己在陪伴街友的過程中,看見街友阿伯因失親墮入酗酒,難以自拔的苦楚,便逐漸能理解家庭力量其實是重要的精神支柱,透過同理心的撫慰陪伴,怡婕跟自己和解,也與父母和解,利他利己的能量流動,怡婕培力街友學習木工技藝,逐漸放下心頭失敗的陰影。

 

台灣社會對於人生無常的意外「失敗者」容忍度很低,對於人生跌宕、踩踏跌落者,經常是強行灌輸「失敗」的標籤和恐懼,大人帶小孩路過衣著襤褸的街友時,經常會丟下一句:「你不好好讀書,以後就像他一樣」。彥漢是工地主任,他對於自己經常被路過大人當成恐嚇小孩的「負面」教材覺得荒謬。鴻鴻則深知人生艱難,必須堅強、必須剛猛打鬥,便也走入社企,希望喚醒社會大眾,翻轉對失敗者的貶視,編織互助的社會網絡。

 

我看著這群2330歲的年輕社造投入者和活動參與者,那一雙雙認真誠懇而關注的眼神,與敞心交談要如何活出自己並幫助他人的影像和聲響堆疊迴盪,讓我記起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的名言:「如果你相信未來,你就要相信年輕人,如果你相信年輕人,你才能真正說未來是美好的!」

 

這天從白天到黑夜活動結束,我目睹年輕世代有情有力的在萬華播種福田,不由得吟唱起蘇打綠的〈這天〉:「透過我的眼淚看你的臉,自由是我們需要的特權,你笑了,我笑了,笑了,這一天。」這一天在萬華,我看見美好未來,不禁微笑著。

 

 

 

程金蘭
台北畫刊106年11月第598期—[公民總主筆]這天在萬華看見未來

資深媒體人,前《中時晚報》記者,主跑市政、政治,曾任《中國時報》市政中心主任,目前擔任FM93.1台北廣播電台《公民總主筆》每週四主持人,邀請全體公民從教育議題激發多元思考觀點。

 

文.圖/程金蘭提供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