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畫刊107年3月第602期—一代歌謠詞人李臨秋 傳唱台灣人的心聲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3-19

5583

獨夜無伴守燈下 清風對面吹

十七八歲未出嫁 見著少年家

果然標緻面肉白 誰家人子弟……

 

2009年,台灣歌謠〈望春風〉的作詞者李臨秋過百歲冥誕,台北市政府在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舉辦「李臨秋百歲紀念特展」,文史工作者莊永明在開幕典禮中清唱李臨秋作品組曲,知名作詞人施文彬、方文山等人也出席,李臨秋的六子李修鑑在會中表達感謝之意,並分享父親的小故事及手稿等,場面溫馨。

 

亦詞、亦文、亦溫存

李臨秋,1909年生於台北市牛埔庄(雙連),在大稻埕成長,小時候因家道中落而輟學自謀生計,曾在啤酒廠、永樂座等地服務,因此與影劇、歌唱界結緣,受到默片辯士前輩鼓勵,開始投入流行音樂的歌詞創作,寫出日本時代台灣人的心聲。雖然他只有小學文憑,卻努力自修、研讀詩詞, 創作出〈望春風〉、〈一個紅蛋〉、〈四季紅〉、〈補破網〉、〈相思海〉等膾炙人口的台灣歌謠,其作品「三分雅、七分俗」,有人以「亦詞、亦文、亦溫存」來形容他。

 

李臨秋的作品廣泛流傳,被譽為:「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李 詞」。1979年病逝後,輓聯寫著:「望春風,傳情、傳族聲、傳萬世;補破網,補情、補民心、補人間。」充分道盡他在台灣音樂史上的地位。台北畫刊107年3月第602期—一代歌謠詞人李臨秋 傳唱台灣人的心聲

 

大稻埕 永恆歌謠的誕生地

如今,位於大稻埕西寧北路86巷的李臨秋故居,已列為歷史建築,現有展出李臨秋生前之物,並由其六子李修鑑親自解說、導覽,推廣音樂文化,莊永明形容這裡是「永恆歌謠的誕生地」。位於歸綏街與民樂街口的大稻埕公園,另名「李臨秋紀念公園」,公園內設有李臨秋塑像,還可看到「深夜燒酒夜來香」、「台灣一代歌謠詞人李臨秋」等字樣,許多民眾會專程前來大稻埕追尋李臨秋的足跡。台北畫刊107年3月第602期—一代歌謠詞人李臨秋 傳唱台灣人的心聲

 

西寧北路86巷口(靠近西寧北路)有個小地名叫「風頭壁」,莊永明回憶自己年輕時常在黃昏時分,看到一個瘦小的老人,拄著一根拐杖,坐在「椅頭仔」(台語,小板凳之意)上享受徐徐清風,這個老人家正是李臨秋,而出生於大 稻埕的莊永明也因地緣之便和興趣相投,與李臨秋結為忘年之交。他曾經為李臨秋下了這段評語:「李臨秋的作品不以量取勝,傳世的幾首作品也難稱字字珠璣,但對於方言用字遣詞之細膩、嚴謹、獨特,少有人可以抗衡,尤其對民間語彙的使用更是得心應手。」

 

至今,〈望春風〉依然傳唱不息,李臨秋所創作的不少經典佳謠,也伴隨不同 世代的台灣人成長。他留下的不只是有形的歷史建築,詞文創作的影響力更是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

 

文/許麗芩 
繪圖/James Lee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