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登入
    收藏
    • :::
    • 網站導覽
    • 登入
      • 我的收藏
      • 全文檢索
      • Language

      台北畫刊107年3月第602期—共樂軒 北管樂社百年傳芳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3-19

      8459

      台語有句俗諺:「輸人不輸陣,輸陣是歹看面。」每逢地方廟會慶典,隨著神明出巡的陣頭莫不比拚氣勢,從子弟成列、鑼鼓震天到旗舞飛揚,大街小巷群眾為之喧鬧歡騰。

       

      共樂軒現任常務理事長龔清松談起當年出陣的風光場面:「陣頭是拚人數、拚排場、拚旗子,共樂軒擁有的繡旗,可以出到五五廿五陣、上百面旗子排排站,氣勢就是贏人!」台北畫刊107年3月第602期—共樂軒 北管樂社百年傳芳

       

      百年軒社 源於迎鬧熱

      位於大稻埕的台北共樂軒,是台北著名的軒社,其歷史可從共樂軒館內一面清朝古旗「共安樂社」說起。約莫清朝同治年間,大稻埕為慶祝霞海城隍聖誕,由著名茶商陳天來與其子陳清秀號召組織北管樂團表演慶賀,當時稱為「共安樂社」。直到民國元年,館內先賢遠赴福州訂製范謝將軍神尊,正式更名為「共安社共樂軒」,因此共樂軒可說是與民國同壽。台北共樂軒另有「稻江共樂軒」之稱,該名是源於大稻埕8家傳統軒社合稱的「稻江八大軒社」,共樂軒即為其中之一。台北畫刊107年3月第602期—共樂軒 北管樂社百年傳芳
      ▲位於大稻埕的共樂軒已有百年歷史。(攝影/劉德媛)

       

      頻出旗招 台軒社之冠

      195080年代,共樂軒由當地仕紳蔡金塗主事,與全台軒社往來頻繁,以藝會友,彼此拚陣交流。由於蔡金塗大力支持製作各種材質特殊的旗幟,不論是銀質旗幟、以金蔥線或白鐵為材,或刺繡而成的,數量與種類都堪稱全台軒社之冠。台北畫刊107年3月第602期—共樂軒 北管樂社百年傳芳
      ▲共樂軒珍藏的銀質旗幟。(攝影/劉德媛)

       

      龔清松表示,館內的旗幟都是無價至寶。除了年代久遠、工藝精湛外,其歷史意義更具象徵性。例如背景漆上大紅色、代表軒名的「共」字旗,曾在戒嚴時期屢遭情治單位關切,所幸有出身錦記茶行陳氏家族的陳守山居中協調釐清,才免除被禁命運。台北畫刊107年3月第602期—共樂軒 北管樂社百年傳芳
      ▲以金蔥線為材的「共」 字繡旗是共樂軒的精神象徵。(攝影/劉德媛)

       

      新世代傳承技藝

      共樂軒不僅活躍於廟會慶典,在北管音樂的表現上也成就非凡。 2010年北管獲台北市政府登錄為台北市傳統藝術文化資產後,「台北共樂軒民藝文化協會」便成為傳統藝術保存團體。

       

      龔清松表示,隨著去年共樂軒代表大同區站上世大運舞台後,讓他期待日後北管戲曲的表演場域不再侷限於街頭,而是可朝舞台表演發展。共樂軒的當家花旦張哲綸說,軒社代表舊日良家子弟以樂會友的情感相繫之所,但隨著時代轉變,軒社也在思考轉型,若能創新傳統戲曲的表演方式,相信將可吸引更多人一同認識北管音樂,不僅有助於保存與宣揚傳統技藝,更能凝聚在地情感,成為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

       

      文/王瑞允 
      攝影/劉德媛
      圖/共樂軒提供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