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臺北畫刊103年1月第552期—捷運輕革命 帶動臺北新生活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3-26

3434

捷運輕革命 帶動臺北新生活

臺北畫刊103年1月第552期—捷運輕革命 帶動臺北新生活
八點十五分,熙攘人潮在臺北捷運穿梭,如同這座城市的血脈,載運所有通勤市民,以分秒 不差的精準度向目的地直行。

但細心的馮小姐發現,經過板南與內湖線交匯的忠孝復興站,人潮似乎沒有幾個月前擁擠,排隊也更輕鬆;更別提交通顛峰時間幾乎摩肩接踵的臺北車站。她看看手錶,上班時間綽綽有餘,加上人少了,走起來更輕鬆,還可以買個早餐再趕九點刷卡。原來,信義線通車後,臺北都會區內新添了第二條東西向路線,讓捷運路網分流更明顯;馮小姐也說,看來以後上班通勤會更輕鬆了。

事實上,自民國85年臺北市第一條捷運木柵線上路開始,給這座城市帶來的,不僅是交通時間的節省與便利,包括臺北人對空間的感覺、對大眾運輸的偏好,整個都市發展藍圖與規模,都因捷運而改變,甚至出現一批「逐捷運而居」的年輕族群。換言之,捷運澈底改變了臺北人的生活型態,也讓臺北市蛻變成一座更便利、更友善的慢活城市。
臺北畫刊103年1月第552期—捷運輕革命 帶動臺北新生活
一小時生活圈
住在北投的朱先生、朱太太就是最好的例子。下午時分,朱先生特地與幾位鄰居好友一同約 好,從北投站搭捷運到大安森林公園站散步;除了想要見識一下人人都說美的綠建築站體與公共藝術,也藉機享受信義線第一個月免費的優惠。

朱先生說,年紀較輕的朋友可能很難想像沒有捷運前,從北投到東區有多辛苦。「等於從一 片稻田穿過市區,再換車到另一片稻田」,根本不像在同一個城市。就算只到火車站,從北投經士林搭公車絕對要繞來繞去,更別提如果想搭火車,既麻煩又費時。

事實上,朱先生的感受絕不是個案,因為連臺北市市長郝龍斌都曾說過,他小時候家住新店 碧潭附近,每次坐公車到臺北就要一、兩個小時,在車上忽睡忽醒,飽受顛簸之苦,是他童年痛苦的回憶。

不過朱先生也說,自從有了捷運,他突然覺得北投和市中心的距離拉近了許多;尤其現在信義線通車後路線調整,更是一班車就能直達台北101與世貿中心,再方便不過。

來到大安森林公園站,相機與手機快門聲此起彼落,朱先生除了和朋友到處攝影獵奇,還佇足觀賞了站內的大提琴表演,慢慢消磨這難得的時光。悠揚樂聲、井然有序,讓捷運站內如同小而美的音樂廳;他們說,接下來可能會到永康街走走,吃吃牛肉麵或品嘗芒果冰,接著從東門站上車,八點多就能到家了。
臺北畫刊103年1月第552期—捷運輕革命 帶動臺北新生活▲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的陽光大廳空間寬闊且透光性佳,已蔚為臺北觀光休閒的新亮點。(許斌攝)

這正是臺北捷運路網打造出市中心「一小時生活圈」的概念。捷運陸續通車,擴大了市民生活版圖,讓城市距離也迅速縮小。如今透過捷運,從新店出發,不管到北投泡溫泉、動物園搭貓纜、士林逛夜市、東區購物,半個到一個小時內,就能抵達市區任何角落。相對地,市民享受的生活機能更多元化,也能在更短時間內滿足需求。開南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裴晉國指出,這幾年下來,由於捷運縮短了都會中點與點的距離,外界逐漸有了臺北市越來越便利、友善的印象,捷運路網在其中發揮極大效果。

裴教授也指出,外界常常忽略,相較公車、火車,車廂與月臺齊平的捷運系統,是對老年 人、身障者最友善的交通工具。尤其高齡長者可在最省力、方便狀態下,滿足通勤需求;換言之,捷運等於連通整平的騎樓與人行道,落實無障礙空間,也達到強化友善環境目標。
臺北畫刊103年1月第552期—捷運輕革命 帶動臺北新生活▲車廂與月臺齊平的捷運系統,對於老年人、身障者、輪椅族來說,是最友善的交通工具。(許斌攝) 

養成慢活節奏
正因為捷運便捷、舒適、準點,大幅縮短通勤旅行時間,也因此對你我的生活步調,產生潛 移默化的影響。例如住在新莊的梁小姐,過去上班起碼擠一個多小時公車,換車三趟,才能趕到 民生東路上班;如果開車,停車位難找不說,費用更為可觀。

但透過捷運路網發揮功效,連新北市都逐漸被捷運整合到大臺北都會區影響範圍內。不光是新 莊、板橋,包括新店、中和、永和、淡水等捷運沿線地帶,生活機能與便利度都大幅提高。現在梁小姐從輔大站到行天宮站,半個多小時就足夠了,不但每個月用在交通的開支省多了,「生活步調也不用這麼匆忙,甚至早點起來,全家可以好好吃頓早餐再出門。」

這種慢活的節奏,正是近來國際媒體高度關注臺北市生活品質發展的焦點。不光是上班族,連 到南門市場買菜的黃太太也說,捷運一定準時,幾分鐘就到,不會人擠人,更不怕颳風下雨,或是找不到停車位,當然很方便。尤其她已經退休了,不像上班族趕時間,所以「搭著捷運平穩又安全,大多都是在站內或連通道行走,不管到什麼地方,時間不會差多少」。

黃太太還說,出了捷運站,如果離要到的地方有點距離,不管是走路,或搭公車轉乘,都很方便;尤其晚上,「捷運絕對最可靠、最安全,不塞車、不繞路,一下就到家了」。但現在除了捷 運路線越來越多,捷運出口離社區或商圈更近;尤其很多捷運站外就是YouBike租借站,前30分鐘免費、可以隨時騎了就走,格外方便,很多時候覺得沒必要這麼 趕,「慢慢來就好」。

環保、 節能又友善
事實上,光是透過搭乘捷運降低的交通擁擠及安全事故,也的確讓臺北市民的平均餘命出現大幅上升趨勢,身體也更健康。尤其之前有份報告指出,臺北市作為全國領先的健康城市,其優勢即在於大眾運輸網絡越密集,人們日常活動就越多;包括走路去搭捷運,或多走幾步轉乘公車、騎自行車。在有意無意之間,也使得市民養成了每天步行健身的好習慣。

更別提捷運讓座、排隊、禮貌的文化,已經成為臺北人DNA的一部分。在公共場合裡,臺北市民總是自發性地遵守秩序,避免喧嘩,溫和有禮;甚至被許多中國大陸或香港觀光客開玩笑是:地表上最喜歡排隊的城市。但這種對群己關係與環境的尊重,正是從捷運開始,形成強大的集體力量,也讓臺北市民的公民意識令人刮目相看。
臺北畫刊103年1月第552期—捷運輕革命 帶動臺北新生活▲排隊上下車已經成為臺北人DNA的一部分,甚至被喻為「地表上最喜歡排隊的城市」。(許斌攝) 

臺北人對捷運的偏好與依賴,也使得臺北市民眾使用綠色運具的比例非常高,目前捷運及公車每日運輸人口達330萬至350萬人次,無論對城市交通或空氣品質的提升,都有顯著效果。更因為臺北市大眾運輸系統涵蓋率已經超過97.5%,亦即民眾住家附近方圓五百公尺內,就有大眾運輸系統可以搭乘,大幅度地提升民眾生活品質。所以捷運帶來的改變,也讓臺北市成為一座環保節能的友善城市。

明年度,捷運松山線可望正式完工,這將是臺北市內捷運路網工程的最後一哩。換言之,也代表了臺北市長達20年的捷運黑暗期將宣告結束,市民終於可以從此鬆口氣。

回想17年前,從只有一條中運量的木柵線開始,到今日全長超過120公里,超過61億人次搭乘,都會路網逐漸成形;因為捷運,臺北發展成一座功能更完備的國際城市。因為捷運打通的,不只是臺北市交通的任督二脈,透過更有效率的運作、更友善的環境及人性化管理,捷運不但串連起區域的網絡,也澈底改變臺北人的生活方式。

透過捷運路網琢磨出一條條完美的稜線,臺北正如一顆從原石中脫穎而出的鑽石,在陽光下閃爍出耀眼的七彩光芒。


文/方旭
攝影/許斌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