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臺北畫刊103年7月第558期—獨家達人 獨樹一格的身影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3-26

2425

無論是在哪個世代,聽到「獨家」兩字,都會令人眼睛一亮, 想要一探究竟。在各行各業的芸芸眾生中,有些人執著於某個領域而成為終生志業,也因此成為世人眼中的達人。

在臺北,有一群擁有「獨家」看家本領的人令人嘆為觀止,例如:正在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展示「懷舊火柴盒」的收藏達人蔣敏全;在臺北自來水事業處服務約有30年的抓漏水技師李陸祥已出版過多本貓書或貓寫真集的攝影師吳毅平等,透過他們的收藏、工作或執著的身影,讓人認識到不同領域達人的精彩故事及獨特視野。

火柴達人‧蔣敏全
在現今瓦斯爐、打火機盛行的年代,很多年輕世代很難想像早期使用火柴點燃「灶孔」柴火炊煮的生活記憶。火柴盒曾經在早期臺灣引領風騷,各行各業將它做為重要的贈品或宣傳工具,從不同的年代、類別、造型及廣告內容中,可以追溯臺灣近百年來的產業發展及光陰故事,讓許多收藏家趨之若鶩。蔣敏全從小 受到任職於臺灣火柴公司的父親耳濡目染,對於收藏火柴盒情有獨鍾,累積至今已收藏6萬多個 火柴盒及相關文物,即日起至七月底在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展出「懷舊火柴盒」特展,從中可一窺他的豐富收藏及特色,喚起參觀者對臺灣早期常民的生活記憶。

走進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懷舊火柴盒」特展的展區,一間間老廂房內陳設著清領、日據、民國、創意、百業廣告、常民娛樂、商務旅遊、生肖、常民生活等系列主題的火柴盒,令人驚歎古早年代先民的宣傳巧思及創意設計能量,也相當佩服蔣敏全能夠收藏這麼多元精彩且「自成系列」的火柴盒,這些展品是 他收藏的精華,首度在臺北曝光,意義非凡。
台北畫刊558期—獨家達人 獨樹一格的身影
▲在早期臺灣,火柴盒是重要商業贈品或宣傳媒介,從中可看出先民的創意。(圖/吳金石攝)

「懷舊火柴盒」特展策展人、佳新文化傳播經理吳品寰表示,臺灣有許多珍貴的民俗文化或收藏逐漸被人遺忘,相當可惜,就像這次在蔣敏全的火柴盒收藏中發掘出許多特色珍品,其中有間大稻埕百年服裝老店「洪裕泰」,在1960年代由第二代傳人洪添丁創意發想,設計了一款約二、三十公分「可丈量布料」的造型火柴盒,因年代久遠、時過境遷,目前已80多歲的洪添丁董事長本人早已遺忘當年的「創 舉」,卻因為蔣敏全收藏了這個布尺火柴盒而喚起他當年的回憶,洪添丁表示當時是免費發送給顧客,廣獲好評,因此成功提高業績,這也成為蔣敏全火柴盒收藏軼事中一段有趣的插曲。

此外,在展示的火柴盒系列中,還可看到狗頭、猴標、雨傘標等老品牌,或是大同寶寶、長榮貨櫃、「司麥脫」高級皮鞋、臺銀古銅錢、明星等特殊造型或內容的火柴盒,更可以看到北投溫泉飯店、波麗路餐廳、圓山、六福客棧等臺北早期商務旅遊的廣告宣傳痕跡,而從各種廣告火柴的電話號碼多寡、印刷材質演變、設計藝術趨向及市場潮流變化等,也能一窺臺灣經濟發展的軌跡,相當有趣!
台北畫刊558期—獨家達人 獨樹一格的身影
▲從陳列中的各式各樣火柴盒,可一窺臺灣經濟發展的軌跡。(圖/吳金石攝)

對於蔣敏全來說,收藏火柴盒是從小耳濡目染和興趣之所在,卻可能在「無心插柳柳成蔭」之下,牽引出一段段由火柴盒點亮的大時代小故事,從歷史的微光中看到百年光陰的流轉,貫穿時空軸線,為臺灣或是臺北的鄉土文化保存珍貴史料與遺產。

抓漏達人‧李陸祥
近年來,珍惜水資源的觀念雖然已深植在每個人心中,並具體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但還是有可能因為管線老舊或外力影響等因素,造成水資源不必要的浪費。已在臺北自來水事業處服務約三十年的「抓漏達人」李陸祥,身懷獨家祕技,多年來帶著聽音測漏設備在臺北街頭趴趴走,沿途以聽音辨位的方式來抓漏,隨著經驗的累積,幾乎達到百分之百「滴水不漏」的抓漏成功率。
台北畫刊558期—獨家達人 獨樹一格的身影
▲抓漏達人李陸祥能聽音辨漏,準確找到漏水源頭,達到百分之百的「滴水不漏」。(圖/吳金石攝)

也許有很多在臺北生活久了的民眾有切身體會,近年來似乎已很少接到斷水或停水的通知,這跟臺北自來水事業處的努力有很大的關係。臺北自來水事業處總務科公關股股長張序周表示,近年來水資源開發已趨飽和,節流更顯重要,北水處透過汰換管線、主動修理管線及主動測漏等方式,讓漏水率從民國92年的27.51%降到103年的17.88%,而這約有9%的差距,相當於一年將近有上萬噸的水,原本會漏到地下,現在都能送到民眾家中,而北水處也因防漏技術的卓越表現,榮獲2010年全球「工程革新獎」,是我國自來水事業史上在漏水防制領域首度獲得的殊榮, 更是臺北的驕傲。
台北畫刊558期—獨家達人 獨樹一格的身影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技師們藉著汰換、修理管線及主動測漏等方式,讓漏水量銳減。(圖/吳金石攝)

北水處在漏水防制時,會先鎖定小區計量、管網改善、漏水檢修及水壓管理等四大主軸,其中在小區計量上,會將管網分割成許多小區塊,其周邊相連的水管都關閉,只留一處進水點,並在進水管安裝大型水表,然後比較水管進水量和小區居民的用水量,評估漏水問題是否嚴重,經過逐步篩選及再分割為「次小區」或「逐巷計量」來找出問題點。當發現可能有漏水、尚未汰換或修理管線前,需要藉由聽音 測漏等傳統工具,於夜間憑著敏銳聽力逐巷逐弄將細微的漏水聲定位出來,及時處理,雖是治標不治本,卻也能有效減少整體漏水狀況。

就如同武俠小說修習武藝時常說的「練武奇才」,要成為 「抓漏技師」也同樣需要聽音的天分。通常抓漏技師會使用聽音棒、電子式漏水探測器、相關漏水探測器等工具,李陸祥表示,進行檢漏聽音時,使用的漏水探測器會把聲音放大九百倍,一個小動作或小工具掉落的聲音,平常聽來微不足道,但透過聽筒卻 宛如有人在耳邊大喊,長期下來,會產生聽力受損的後遺症。 而要在都市嘈雜的環境中「準確」聽出漏水音,需要具備相當的音感,因為漏水音的音量、音質或頻率等,會因自來水管線的材質、厚度、水壓、漏水孔形狀等各不相同,如何排除各類都市活動反射音的干擾而找到漏水處,則考驗技師的聽音天分與功力。尤其是要找到地底下的滲漏水,就像「盲劍客」與看不見的敵人打鬥般,相當辛苦。
台北畫刊558期—獨家達人 獨樹一格的身影
▲配備各式各樣檢測器材,抓漏達人為臺北大街小巷地下管線精準聽診。(圖/吳金石攝)

由於漏水檢測是一門獨特及專門的技術,早期北水處是採師徒制一對一教學方式,當時李陸祥常跟著師父在夜間沿著管路在暗巷作業,因為夜深人靜之時較容易聽音辨漏,雖然他們有身穿印 有北水處標誌的橘色背心制服,但由於看起來「行跡可疑」,加上一旦發現可能的漏水處,就會在地上蓋記號,經常被居民懷疑是宵小,而被狗吠或追跑,更是經常發生的事,即使是白天時作業,因工作需要而按鈴進入居民庭院,居民也總是一再盤查、甚至還特別手持電擊棒來警戒,令他們哭笑不得。

儘管如此,李陸祥與師父仍然堅守工作崗位,等他「出師」後,更是走遍臺北的大街小巷為管路「聽診」,其中最令他有成就感的一處是在師大路附近,該處由於管線老舊、漏水源頭不太明顯,連他的師父都找尋多年而未果,揚言「找不到就不退休」,最後終於被他們找到漏水源頭, 「依漏水量費率換算,相當於一年為臺北市民找回來275萬元。」

由於抓漏「節流」的重要性, 北水處有感於以往一對一教學師徒制的養成時間太長,遂於94年啟用檢漏聽音訓練場,模擬現場地下管線漏水情形,由學員學習理論並實地訓練,再藉由老師傅搭配進行現場實地案例演練,目前李陸祥也擔任檢漏培訓導師,為培養新血及傳承奉獻心力。

拍貓Artist‧吳毅平
在一家「讀貓園」咖啡館內, 與拍貓達人吳毅平碰面約談,原本以為喜歡拍貓的他,應該會喜歡在這樣以「貓」為主題的環境 中拍攝取材,沒想到他對於在座位附近走動、甚至窩在玻璃隔間櫥內的各式貓咪不為所動,原因是他喜歡捕捉街貓最自然的一面,而非刻意營造出的貓的環境,因為拍街貓時「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牠要做什麼,因為無法預期,所以可以永遠追求一個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的瞬間。」 他強調喜歡自我定位為一個喜歡拍貓的攝影師或藝術家,而非用 「達人」這類的形容詞或定位。 交談中,可以感受他是一位相當有自己主張及觀點的攝影師,不隨波逐流,「我願一輩子都在追逐貓的瞬間。」他說。
台北畫刊558期—獨家達人 獨樹一格的身影
▲愛貓的吳毅平願把 一輩子花在追逐貓的身影。(圖/吳毅平提供)

吳毅平曾經在《自立早報》、《路透社》、《TO'GO旅遊情報》等媒體任職,現為自由攝影,著有《在路上遇見貓》、《優雅的瞬間》、《到里斯本尋找一隻貓》等貓書或貓寫真集,並曾獲得國內外幾個新聞報導或攝影獎。對他來說,「拍貓,是很嚴肅的」,而且會是拍一輩子的主題。

最初吳毅平拍貓的動機很簡單,因為他養貓,又是從事新聞攝影工作,越拍貓越投入,於是從自家貓拍到街貓,又從臺北或臺灣拍到國外,如法國、泰國、 日本、汶萊、中國大陸、葡萄牙里斯本、巴西等,而且「不去以貓聞名的地方拍」,可以說當他按下快門的瞬間,每一隻貓都與眾不同,因為都與當時的環境或所在的地方形成獨特的「環境貓像」,他自我解嘲說:「可能是攝影記者做久了的壞習慣,什麼 都要『獨家』。」
台北畫刊558期—獨家達人 獨樹一格的身影
▲拍貓藝術家吳毅平在巴西公園長椅捕捉到貓群「排排睡」的難得鏡頭。(圖/吳毅平提供)

在吳毅平的鏡頭下,看到貓形貓狀的世間百態,例如平溪一間小土地公廟旁的「福德正貓」; 從艋舺龍山寺廟頂紅瓦走過的貓,底下是虔誠敬拜的芸芸眾生;在巴西公園長椅「排排睡」 的貓群,或是傲行於石板道、頗有踢進四強的世足明星氣場的貓等,對吳毅平來說,很多畫面的捕捉都是可遇不可求,而他鏡頭下的貓,無論是優雅、慵懶、可愛、逗趣、甚至捕食獵物的兇狠等,都是在當時、當景下的真實自然呈現,令人不禁想著:「當世界只剩下貓……」,會是什麼景況呢?
台北畫刊558期—獨家達人 獨樹一格的身影
▲吳毅平曾在平溪一 間小土地公廟旁,拍攝到一隻正氣凜然的「福德正貓」。(圖/吳毅平提供)

「獨家」不是新聞記者的專利,每個人只要能在自己有興趣 的領域內下足功夫,循著心中的鼓聲前進,自能闢出一條「與眾不同」的蹊徑,成為「獨家達 人」,豐富自己、甚至開拓世界 的視野。


文/許麗芩
攝影/吳金石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