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臺北畫刊103年10月第559期—春城無處不飛花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3-26

2639

春城無處不飛花
台北畫刊559期—春城無處不飛花常有人說,臺北什麼都好, 市民溫和友善,公共場所井然有序,就是不夠美麗。

也難怪,過去幾十年,這城市隨著工商業興起而起飛,以發展為核心的城市經營理念成為主軸,在這資源快速積累的時代,人民對城市與宜居環境的需求總是因陋就簡,實用主義觀點主導了一切。如果行有餘力,大多數人期待的是把資源投入不斷興利、錢滾錢的建設項目,又有多少人關心環境質感與美感問題?

隨著生活條件普遍改善,一種來自城市美學的強烈需求從市民中興起。對無數的婆婆媽媽、上班族或是都市文青,城市不再只是滿足食、衣、住、行各類生活需求的單純場域,這城市的主人,心中期待的是更多的綠蔭、綠地,社區四周要有會開花的樹,放眼所及要有能調適心情的美麗花草競豔。簡言之,這座理想城市更要像座大公園、無處不飛花,讓人生活其中、也陶醉其中。

一束鮮花 就在社區四周
無法否認,這場生活的微革命,正在臺北發生。

上午十點鐘,徐媽媽牽著心愛的小狗,從社區的鄰里公園返家準備中飯。她說,這幾年下來, 社區公園有了很大的變化;原本平淡無奇的角落,多了很多鮮花、綠地,水泥護欄和藩籬也拆 了,變成視野通透的活動空間。

徐媽媽說,這個專屬於鄰里社區的小天地,自從改善之後,每天在公園裡散步、運動的人越變越多,里長更不時找專人來照護、澆灌,也種起大家都喜歡的櫻花,色彩馬上亮麗了起來。而她自己固定早晚到此一遊,無論 遛狗還是聊天,心情都變得更好、更舒適。

雖然這只是城市一隅的小確 幸,卻正是臺北花博帶來的改變 與驚喜。

2010年,臺北辦起了盛大的國際花卉博覽會,臺北市長郝龍斌總以「一束鮮花」來形容這份美麗的禮物。原來,過去國小五年級的課本裡曾有個故事:有個邋遢的人收到份禮物,就是一朵鮮花。為擺設這朵鮮花,他買了漂亮的花瓶,接著覺得桌子配不上花瓶,先換了家具,又跟著大掃除;最後,他覺得自己跟這個美麗環境不搭,所以換上整齊服裝、修剪頭髮,由內而外,煥然一新。

在郝龍斌的眼中,花博就是送給臺北市民的一束鮮花,因為透過花博正面激勵的力量,一定能讓民眾對景觀革命的動力完全被激發出來。所以花博的結束,正是城市改造的開始,當大家對城市美學與生活質感有了共識,只要市府繼續讓這股美麗的力量持續發散,無論社區綠美化、公園綠地、公共藝術,甚至工程圍籬的品質都會因此向上提升,構築出一個「美麗臺北」的完整願景。

也因此在花博結束後這三、四 年,市府與鄰里社區、里長密切 合作,全力推動全市的公園美化 改造計畫;配合各區鄰里提案,進行社區公園改造。迄今臺北已經有七成以上鄰里公園完成改造,由點到面的串連,清楚勾勒出花園城市的輪廓。
台北畫刊559期—春城無處不飛花
▲鄰里公園綠意滿盈,百花爭妍,構築出花園城市的風貌。

平常在東區上班的陳小姐,就對鄰里公園改造相當有感。她說,雖然每天趕上班、沒時間在公園停留,但現在只要一早從家裡走出來,不但騎樓和人行道都整平,而且途經公園、街頭就能看到五彩繽紛的盛開花朵、地被,安全島上也有非洲鳳仙、四季海棠、萬壽菊、大波斯等耀眼的草花,不但賞心悅目,而且有時候眼看上班時間快來不及了,還是忍不住要拿出手機拍照,記錄這美麗的瞬間。

此外,市府也延續原先臺北好好看計畫,協助拆除社區裡窳陋、毀損的老舊建物與圍籬,不僅創造了許多巷弄周遭的綠地、綠蔭,並透過募集社區綠化志工,針對12個行政區鄰里社區、 機關大樓近五百處開放空間同步進行綠美化,讓民眾親身感受綠意就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同時也創造量變帶動質變的效益,讓臺北的美化、變化被所有在此生活或到此旅遊、洽公的人群清楚看見。

林蔭大道 璀璨變身
同樣變身的,還有臺北市的林蔭大道。

臺北市過去並非沒有林蔭大道;像敦化南路的臺灣欒樹,或是仁愛路、中山南北路、愛國西路,都有或長或短的林蔭大道存在,成為城區內閃耀的綠色廊帶。尤其路邊的槽化島、圓環與沿街綠帶,經過二十多年綠美化,從一開始只有2萬多平方公尺,現在已大幅增加到12萬平方公尺,可以說,這些應景的草花 如同多重色彩相間的綠地毯,豐富了城市的街景。
台北畫刊559期—春城無處不飛花
▲隨著林蔭大道計畫推動以來,堤頂大道上的楝樹已逐漸茁壯,安全島上的草花也亮眼吸睛。(郭鳳孝攝)

但要讓市民享有更多大自然芬多精感受,全面提升市容,顯然,光守成是不夠的;臺北街頭必須變得更綠、更有生氣,讓溫柔的樹蔭成為這城市值得驕傲的特色。也因此在推動城市花園計畫的同時,市府也擬定將近四十條的林蔭大道計畫,不但要無中生有,更要讓許多既有行道樹更壯觀、更盎然,增加綠覆率及林蔭層次。

家住在吳興街附近的張先生,每天搭公車從信義路到火車站附近上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隨著捷運信義線通車,信義路路型復舊,信義路線也種上了 一整排的行道樹,雖然目前看來 林相還沒有很繁密,但張先生 說,信義路現在道路平坦、林木整齊,一眼望去就是件很舒服的 事。尤其有時在車上看到許多市民,沿著一整排的林蔭、騎著 YouBike自由自在的樣子,實在非常羨慕。

沒錯,捷運信義線復舊與堤頂大道、艋舺大道等17條道路,都是所謂「創造型」林蔭大道,是從無到有的全新嘗試,讓都市叢林增添全新的綠意點綴。至於新生南北路、建國南北路則是「精緻型」林蔭大道,全市共有 17條,目的在透過新的植栽與規劃、修整觀念,去蕪存菁,讓林蔭大道更美、更氣派。

負責養護林蔭大道的市府員工也說,其實實現花園城市,除了要綠化、美化,更要有國際視野與高度,將全新的植栽觀念引入執行面,才能真正從設計的角度,思考營造都市的林蔭景觀, 甚至讓綠意與美感外溢到城市的每個角落。

例如,過去大家都以為,林蔭大道不過就是多種樹;但這位市府員工說,林蔭大道從樹種的選擇、栽種方式、種植密度,以及養護修剪,樣樣都是學問,樹與樹之間種太密了,反而妨礙彼此生長,種的密度太稀、比例不對,也就沒辦法呈現林蔭之美,所以打造林蔭大道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更必須與時俱進、更新觀念。

林蔭大道也不必然就是綠的,例如全臺各地瘋櫻花,或是鮮豔非凡的風鈴木、豔紫荊就是很好的例子,現在都市中有越來越多行道樹的選擇,增添了色彩的考量在內。又如中社路的山櫻花、堤頂大道的楝樹、羅斯福路5到6段與興隆路的紫薇、研究院路的大花紫薇及忠誠路的臺灣欒樹,都會按時令盛開,配合更多色彩、更多層次、高矮間次的花卉與灌木,漫行城市中就能體驗花季的感覺,充滿色彩繽紛的幸福感。

都市美學再提升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只要看看十多年前,中華路拓寬並打造林蔭大道,至今樹木尚未成林, 鮮綠的林蔭仍有待向天空舒展的姿態便可發現,想有條壯觀的景觀大道,絕不是件容易的事,更必須通過時間考驗。

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縱然美麗臺北這條路並不好走,但往花園城市的這條路,畢竟已是市 民的共同期待,也代表了在新的 時代,市民對都市空間改善的重 視及美學素養的需求,已經由下 而上,重新塑造專屬於臺北的都 市美學與規劃。

璀璨終將落幕,但感動卻會延續下去。現在的臺北,正是個無處不飛花的城市,無論巷弄街 角、筆直的道路兩側,甚至諸多登山步道,也都在員工細心的安排、栽種之下,貼心地開滿四時不謝之花,讓充滿自然之美的步道之行,也略添了幾分人工雕琢之美。這便是臺北,一座兼具永續環保、人文和生態關懷的樂活城市。

台北畫刊559期—春城無處不飛花
▲臺北無處不飛花,從市區大馬路到河濱沿岸車道,都可見到花草競豔。



文/方旭
攝影/王能佑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