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臺北畫刊103年11月第562期—河川復育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3-26

2163

台北畫刊562期—河川復育

台北市境內的河川絕大部分屬於淡水河系,淡水河、基隆河及新店溪三面環繞台北,早期肩負著台北盆地的水運重任,近代則兼具供給台北都會區民生用水、 農業灌溉、都市排水及防洪等功能,因此河川水質是影響台北環境的重要因素。

六○年代隨著城市發展,大量廢水排向河裡,淡水河開始遭受汙染,最嚴重時更有「黑龍江」的惡名。為了讓淡水河和台北能夠再次自然共生,活化淡水河的計畫從十年前逐步展開,在郝市長任內更是重中之重。凡是與淡水河有關的會議,他無不親自主持,對於所有細節全盤掌握。

對讓河川潔淨的最大關鍵--污水下水道系統,不但持續進行,且開創後巷美化政策,化解居民抗爭,讓污水下水道深入每一家戶。另外,也推動現地處理設施,有南湖、成美、貴陽及忠孝等四處礫間接觸曝氣氧化設施,「礫」是指石頭,「礫間」 就是將石頭有技巧地堆疊,污水流過時,石頭表面由多種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會分解污染物,達到淨化水質的功能。

多管齊下,淡水河變得清澈乾淨,水質達到三十年來最佳;市民也重回河邊,與河川更親近。
 
小辭典

● 2007年到今年 8月的河川水質指標(RPI),整體河川水質持續維持改善趨勢,各河段改善幅度為32%~49%(如下圖)。
台北市轄淡水河系河川水質(RPI)之移動平均趨勢
 

文/許凱森 
攝影/許斌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