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臺北畫刊103年12月第563期—故居活化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開幕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3-26

3584

作為臺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臺北市有著為數眾多的名人故居。

近年來,在古蹟活化風潮推動下,名人故居也成為難得的文史觀光資源。例如士林官邸、草山行館、七海寓所,或圍繞著外雙溪周邊的錢穆故居、摩耶精舍、林語堂故居;臺大、師大附近日式建築群等,均為別具魅力的文史景點路線。

十月三十日,經歷八年推動,位於博愛特區的市定古蹟――孫運璿故居正式開放,並由總統馬英九、臺北市長郝龍斌、孫運璿大女兒孫璐西教授等人主持剪綵,現場冠蓋雲集。未來故居將以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形式開放,希望提供民眾深入探索孫運璿的生平與貢獻,以及臺灣經濟發展的歷史。
台北畫刊563期—故居活化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開幕

這棟紀念館坐落於臺北城南,近小南門,是孫運璿晚年擔任行政院長時的住處。此地清朝稱「龍匣口庄」,鄰城西艋舺與大稻埕。日人在此建設臺灣銀行株式會社高級官舍;周邊則是林業試驗所、第一中學、臺北帝國大學為主的日人住宅及教職員員工宿舍。

臺灣光復後,臺灣銀行接收作為宿舍及官舍,包括曾任省府財政廳長的任顯群、前總統府資政黃少谷擔任外交部長時期都曾入住。一九六五年,建物並出借作為前國防會議秘書長顧祝同的官邸,直到一九七八年才收回。
台北畫刊563期—故居活化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開幕
▲紀念館外的庭園花木青蔥翠綠,與台北植物園相互呼應。(圖/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提供)

當時出任行政院長的孫運璿,因濟南路二段官舍配合濟南路拓寬,庭院大幅削減,維安難度提高,經故總統蔣經國多次指示,孫運璿才於一九八○年底搬入這所用地約八百多坪的宅邸,一直住到二○○六年二月心臟衰竭辭世為止,長達二十六年。

孫運璿入住時,因房舍已很久沒人居住,建物一半已被白蟻蛀空,只好拆除毀損部分並重建一棟現代化西式建築洋館,與剩餘日式和館整合在一起,就是今日和洋共存的樣貌。也因結構完整、深具歷史、文化、人文與保存意義,孫運璿過世後,在當時市長馬英九、接任市長郝龍斌以及市府文化局的協助下,這棟寓所隨即通過審查並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同時展開修復,並於日前完工。  

紀念館空間將依循過去故居原貌,洋館結合現代科技與珍貴史料,展現孫運璿工作經驗與他對臺灣的貢獻。木構和館布置為孫運璿家居生活;包括他為夫人寫的情書、平時穿的衣服、家居照片,甚至晚年中風後復健辛苦,都會一併展示。

至於故居內寬廣庭園,不但與台北植物園相互呼應,保存良好的老樹、魚池更忠實記錄孫運璿生活點滴。

原先老舊的司機房更經過建築師胡宗雄妙手設計,改建為以藝文、文創商品空間為主的小型新館。線條簡單,外觀採大面玻璃,映照整個庭園的迷人綠蔭,與環境融為一體;為避免妨礙主建物視覺,新館更別出心裁把部分空間移到地下,展現安靜、低調的樸實風格,更可作為講堂課程、會議、藝文活動等使用。

透過紀念館,民眾不但更有機會深度接觸臺灣科技與經濟發展面貌,臺北市無疑也將再添一座重量級歷史建築與文創據點,可提供民眾遊憩休閒使用。
台北畫刊563期—故居活化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開幕
▲專門接待貴賓的會客室,所有家具皆是孫運璿先生當時居家使用的原件。(圖/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提供)


孫運璿小檔案
生於一九一三年,本籍山東省蓬萊縣。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機系。光復後派至臺灣從事電力接收與恢復,五個月內搶修八成電力,粉碎日本技師「三個月後臺灣將一片黑暗」斷言。之後,臺灣歷經經濟起飛、中美斷交與外交孤立,孫運璿始終以堅定信念、廉潔人格與宏觀遠見,幫助臺灣走出康莊大道。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電話:2311-2940
地址:重慶南路2段6巷10號



文/方旭 
圖/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提供

TAG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