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見證台灣西藥商歷史風華 台北太和堂藥房(台北畫刊107年5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5-28

1.1萬


這張圖最左方的灰色建物是近年來修復完成的「太和堂藥房」(約今延平北路一段
149號),而最高聳的一棟則是早期大稻埕樓高四層、三開四柱的地標,也就是著名的「張東隆商行」(約今延平北路一段145 號),從許多日治時期的舊照和紀錄影片來看,許多重要的迎神賽會都會經過這一帶,然後再往北就是黑美人大酒家、亞細亞ホテル(日語ホテル,譯為飯店),再走幾步路到了義美食品的門市部,就是蔣渭水生前所開設的大安醫院了。

 

大稻埕蛋黃區 俯拾皆是歷史

其實經過幾年來的努力,大稻埕的重要地標建築都已逐步恢復:今之大千百貨舊址,日治時期曾是亞細亞ホテル,由彰化人陳天送向大稻埕的大地主洪九江承租,然後拆除改建為樓高三層、面寬五崁的氣派飯店大樓;緊鄰的黑美人酒家,1920年左右是一家當時很知名的寶香齋糕餅鋪,輾轉易手成為販賣大宗民生用品的德記商店、銷售舶來品的麗霞商行以及新銀座百貨服飾等店;二樓則為太平齒科醫院,1930年代,改由楊承基租來開設「維特珈琲店」,雖然後來珈琲店難以為繼,但卻又衍生出附近波丽路餐廳、山水亭、天馬茶房三家台灣早期「沙龍文化」的重要藝文空間,每一家都有其精彩的歷史。
 

張東隆商行是由張東紅四兄弟在1903年所組成,販賣揮發石油、機械油、燃料、砂糖、麥粉和進口汽車,事業體頗為龐大。商行的建築為該時代最巨大的量體之一,雖然年久失去風華,不過仍可推測出其當年的規模;換句話說,如前所述的建築群區域,就是大稻埕的蛋黄區,繁榮盛景可以想像。
 

今之太和堂藥房的外貌,則是戰後初期的重建,其實最初的建築始於1910年前,應屬磚造二層樓結構,在太平洋戰爭末期,1944年日人於張東隆商行屋頂架設防空高射炮,太和堂的房子被拆除開闢防火巷,戰後才在原地重建,由屋主李英聘請他所信任的師傅康賜主其事,但適值戰後物資匱乏,前後工期歷經數年。
台北畫刊107年5月第604期—見證台灣西藥商歷史風華 台北太和堂藥房
▲太和堂藥房現由淨斯茶書院經營。(攝影/魚夫)

 

外觀簡樸洗石 內部別有洞天

戰後的重建採洗石仿石的工法,僅在二、三間出現西洋勳章雕飾加以點綴,正面部署12扇窗分兩間店面,總體造型極為簡樸,而屋內則頗費思量,採兩崁兩進,店面之後兩間不分彼此,統合為一戶;前進地板以人工洗石鋪陳,架有西洋柱式;在兩進之間設計一口美麗的天井,天井下地磚有別出心裁的鋪面,聯絡樓層間的梯座下有一池假山水,乃擇珊瑚礁石砌成,據說是屋主李英夫婦養蘭、餵魚,還掛有鳥籠,讓鳥鳴聲在天井間迴響,編織悠揚的韻律。
 

太和堂藥房的主人李英是日治時期著名的「藥種商」,就是進口藥材、藥品的藥商,不過日治時期「藥種商」並不被視為醫藥部門,算是經濟單位,且日人對於漢醫取「廢醫存藥」政策。因此像李英這種最早接觸西藥與器材的藥商,即循總督府所推動的西醫主流發展,當時醫學校畢業生即可開業,可經由教授推介,先向太和堂取得開業所需設備藥品等,又因為醫學生遍布各地,所以太和堂便自然而然「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了!

 

文・繪圖・攝影/魚夫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