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巴布·狄倫×三島由紀夫 看見文學的自由(台北畫刊107年5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5-28

5474

文學是什麼?電影是什麼?當文學遇上電影又會迸出什麼火花?「2018台北文學.閱影展」主題是「自由」,作為每年台北文學季活動的壓軸活動,閱影展的精神是讓大家在講座、走讀等活動之外,額外透過「觀影」這項不同的媒介認識文學,也看見電影與文學加乘的豐富樣貌。
 

「對現代人來說,要花時間看一本書或許有點難;看一部電影,相對容易許多。」策展人楊元鈴說,起初舉辦台北文學.閱影展,是想藉由電影來推廣閱讀,但其實文學電影不僅僅是單純的原著改編。近年來閱影展集結許多橫跨文學和電影的創作家作品,展示跨界詮釋的感動,打破以往文學的定義。

▲策展人楊元鈴認為,文學不只是文字的書寫,只要能傳遞創作者的精神,就能帶來超越定義界限的感動。(圖/楊元鈴提供)

 

文學新定義 當歌手如詩人

2018台北文學.閱影展以時代的自由之聲-巴布.狄倫和代表叛逆精神的日本文豪-三島由紀夫為焦點人物,探討的是文學形式的「自由」。

▲「當歌手如詩人、導演如作者」,2018台北文學.閱影展以三島由紀夫和巴布·狄倫為焦點人物,帶大家探討文學形式的「自由」。(圖/光點台北提供)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破天荒頒給了民謠歌手巴布.狄倫,掀起各界一陣熱議,也讓文學的定義有了新的可能。「我的歌是文學嗎?」巴布.狄倫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說,他從來沒有時間問自己的歌是不是文學。就像莎士比亞在寫《哈姆雷特》時,滿腦子想的都是「最適合這些角色的演員是誰?」、「舞台該怎麼設計?」他敢打賭,莎士比亞最沒在想的就是:「這是文學嗎?」


▲「當歌手如詩人、導演如作者」,2018台北文學.閱影展以三島由紀夫和巴布·狄倫為焦點人物,帶大家探討文學形式的「自由」。(圖/光點台北提供)

 

經典再演繹 人生悲喜如一

文學、電影等藝術創作,時常是人們對於生活困境的投射。這次影展中,由法國影后伊莎貝.雨蓓主演的《肉體學校》,改編自三島由紀夫的小說,講述中年女性沉迷於青春野性肉體的情慾流動。這部作品在日本同樣也有翻拍成電影,說明了即使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中,女性對於愛情的失落無奈始終存在。這些影像改編、致敬等重新演繹,也是展現文學跨文化、跨時代的表現自由,同時造就文學不斷以不同形式被閱讀的可能性。

▲法國電影《肉體學校》改編自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的作品,內容講述中年女性沉迷於青春野性肉體的情慾流動。(圖/光點台北提供)

 

《三島由紀夫:人間四幕》以三島由紀夫於1970年自決之日為主線,輔以「對真理和女性的看法」、「藝術觀點」、「軍事活動」、「劍和筆的統一」等4個章節,鋪展三島的生平。導演深入探索他的心靈與夢魘,用奇觀的視覺效果、迷幻的布景設計,華麗重現這位三度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的傳奇作家熾烈的一生。
 

2018台北文學.閱影展最具代表性的選片,楊元鈴認為是由美國紀錄片大師潘尼貝克貼身記錄巴布.狄倫1965年在英國巡迴演唱的紀錄片《別回頭》。這部片捕捉了這位搖滾大師甫成名時,最瀟灑不羈的身影,也記錄下60年代風起雲湧的自由思潮。不論是文字、音樂、影像,這些創作者都試圖透過藝術來傳達對這社會的「不得不說」,企圖能改變世界。然而每一代人都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楊元鈴希望觀影者能從中獲得面對考驗的勇氣,找到生命難題的出口,終獲自由!

▲《別回頭》記錄巴布‧狄倫在1965年於英國巡迴演唱的點滴。(圖/光點台北提供)

 

文/吳家宇
圖/光點台北、楊元鈴提供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