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大稻埕南街西側全景重現(台北畫刊107年11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11-16

1.1萬


 

大稻埕南街西側全景重現
畫家郭雪湖1930年獲第四回台展賞的作品《南街殷賑》,畫中呈現臺北大稻埕南街(今迪化街南段,約南京西路與民生西路間)中元普渡時的繁華景象,旗幟飛揚、招牌林立,自畫中可感受人聲喧嘩、鬧熱滾滾的氛圍。
 

現在畫中的建築物,我將其西側從迪化街一段82至112號間,除了部分已重建為現代建築之外者都畫了出來,每座宅邸在建築與人文故事上相較其他街區都來得精彩,值得整理出來,做個總結。

 

南街洋樓 裝飾繁複

82號的「祥德藥房」立面為典型的四柱三開間,西洋柱式垂直貫穿,展現出宏偉氣勢,再以淺黄綠的洗石仿石鋪牆面,散發出溫暖的氛圍。
 

其次,在三樓窗下的檻牆則以開模印花取月桂葉、鳥兒和垂花飾的浮塑做出鑲嵌畫的效果,總體看來通體舒暢。
 

84號的風格樣式是典型南街建築裡所謂的「洋樓式樣」,大部分以樓高二層者居多,屋頂女兒牆平直無華,設有3面有如匾額框架,中間較兩側的間距為大,凸顯店招;其下有著緊緻的簷間線腳,在其下為仿南洋殖民地式的拱形迴廊演變而來的拱圈窗洞;窗洞之下為花瓶欄杆,這種欄杆以綠釉最為常見,但也有藍、白二色分布在北街上;最後是一樓的門前西洋柱式,看來係匠師的個人創意,但似乎頭重腳輕,好像柱頭柱礎上下顛倒了。
 

86號「台灣農產公司」建物係二樓店屋形式,正面再拉高山牆,攢尖突出一顆圓球,兩旁4支間柱節節高升向中看齊,靠近中間山牆的柱頭裝飾費盡心思做成花紋圓球,基座為仿愛奧尼克式柱頭的設計;離中間較遠的間柱柱頭運用西洋托木語彙,其下也架了個愛奧尼克式柱頭;兩側邊柱的最上方也有圓球裝飾,講究對稱、列柱之美。
 

88號「和億蔘茸」最上方為有著繁複幾近矯飾的山牆,山尖及兩側的邊柱柱頭均有圓球花飾,檻牆為四柱三開間,柱子係科林斯柱,有外翻的葉片,柱身留有直線凹槽最是引人注目。
 

94號的原有泥塑招牌為「豐成藥行」,建築形式和96號頗為相似,四柱三開窗,立面外觀主要以墨綠色洗石子為基調,並搭配灰白色洗石子,裝飾性線板簡約,四柱間採紅底鵝黃色泥塑。
 

96號已列歷史建築,我曾在本刊為文介紹,乃不復贅述。
 

102號「義裕行」正面山牆高聳,在攢尖處有圓球裝飾,另於間柱上方有卷草紋飾,邊柱之上亦有圓球;頂端做成鳯梨型裝飾,特別凸顯企業的特色,雖只樓高二層,但門面寬18台尺(約5公尺)、縱深150台尺(約45公尺),其內需2座天井才足以採光。
 

104號的「春元行」看來似乎已經過改建,不過仍保有許多古典元素,與相鄰建築相呼應。
 

106號「小川布行」經過改建,不知原來模樣,但在1939年時是後來「新光集團」吳火獅初試啼聲的伊始,原來的位址是賣布的「小川商行」,他就是在這裡從「家長」(店長)當起的。
 

110號原為「和隆行」,在平直的女兒牆上鋪陳典雅的雕花,立面有華麗的科林斯柱,值得注意的是在二樓窗櫺上的面磚,據說是從當時的日本「內地」進口,材質與設計都令人印象深刻。
 

112號應該也是重建,採洗石子的樸拙灰色牆面,在令人眼花撩亂的仿巴洛克式風格街區,顯得相當謙遜。
大稻埕南街西側全景重現▲114號顏義成商行仿巴洛克的華麗風格。(攝影/魚夫)
 

114號的「顏義成商行」係大正年間興建的二進式傳統街屋,正面為仿巴洛克式牌樓厝,其造型語彙極盡華麗之能事,中央山牆在浪花中升起,邊柱矗立雕工細緻的花瓶,其下花果蝙蝠裝飾令人眼花撩亂;正面拱窗的弧線優雅,連窗前鑄鐵欄杆都非常講究。
 

116號的「百安堂」亦採仿巴洛克式藝術風格,成為民生西路往南進入南街的美麗入口意象。

影像分享
https://youtu.be/6hTe29eC-RI

文.繪圖.攝影/魚夫

TAG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