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用照明溫暖一座城 城市的光影魔術手周鍊(台北畫刊108年2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9-02-26

4574

光,除了照明之外,也牽動人的情緒和感覺;照明,不是越亮越好,過度使用不但造成精神上的負擔,對生態也是一種汙染和浪費。國際照明設計大師周鍊說:「光不只是用來照明,更重要的是光與人之間的關係,讓光和環境和諧,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感受它帶來的溫暖與幸福。」

周鍊,曾任美國最大建築照明設計公司BPI(Brandston Partnership Inc.)總裁,從1980年代踏入照明領域至今40年,由他親自操刀的照明設計遍布全球各城市,包括美國自由女神、馬來西亞吉隆坡雙子星大樓、紐約自然科學博物館、北京頤和園、屏東恆春古城、台南風神廟、奇美博物館等城市夜景都出自於他。本著「以人為本,呼應環境」的初衷,用光增進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情感,讓光與藝術、文化、景觀、建築等生活中的重要元素,互相產生更密切的關係。

周鍊居家照明除了餐桌的吊燈之外,其他空間看不到外顯的燈具。(攝影/陳毅偉)▲周鍊居家照明除了餐桌的吊燈之外,其他空間看不到外顯的燈具。(攝影/陳毅偉)

製造氛圍 光環境益身心
「光環境」是個新鮮的名詞,以前的社會從來沒把光當成環境元素的一部分,自然環境的光,人們沒有機會左右它。現在,光環境可以被人工創造和調控。光,是跨年的歡樂倒數,是節慶的溫馨氛圍,是店家的廣告看板,是舞台的表演效果,千變萬化。

周鍊說,在美國,控制規畫光環境的法規較為嚴謹,像舊金山,建築物本體不能成為視覺光源,建築物想要亮,只能投光,不能放光,光源不能影響到天際線。周鍊用廚師做料理,來比喻照明設計師創造光環境。同樣是吃,學校午餐講究營養均衡,但擺席設宴要色香味俱全,而控制體重則需要精算熱量等;同樣是照明,可以是公共場域示範型,也可以是個人空間享受型,但都應該對我們身心有益且不浪費能源。
周鍊希望透過對光環境更深的認知,讓民眾感受到光為城市帶來的溫暖。(攝影/陳毅偉)▲周鍊希望透過對光環境更深的認知,讓民眾感受到光為城市帶來的溫暖。(攝影/陳毅偉)

設計思維 連結人文環境
其實早在30年前,周鍊就曾經和台北市都市發展局合作規畫台北的夜間環境。近年,他也觀察台北其他地區的光環境,例如較晚開發的信義區,街道照明沒有太過複雜,大樓本身的照明也很合理;而中山北路人行道上的路燈,地面很亮、行人的臉卻是暗的,就可看出照明系統沒有以行人當作設計對象。他建議台北可以朝向城市光環境整體規畫的目標邁進,而現在正是推動光環境的時機。

照明設計的思維並不是點燈打亮,用一套走遍天下,而是必須與人文和周遭環境有所連結,才能成為國際級門戶光環境。周鍊以東、西方的餐桌光源做比喻:華人圍坐圓桌、吃的是合菜,光源打在餐桌中央;而西方人坐方桌、吃的是各自一份的套餐,光源則應該打在自己座位上方。

從前的北門具防禦功能,是進城的入口要道,現在的北門則是視覺跟歷史文化的地標,更是國際進入台北的門戶,所以在從事光環境規畫時,不能只照亮北門建築物本身,而應以周邊整體光環境做考量,使用外圍投射燈光來凸顯城樓的建築特色和歷史氛圍,並藉由不同生活時段控制不同色溫燈光,打造豐富多元的照明效果。
台北鐵道部廳舍見光不見燈的隱藏光源,宛如月光灑落般溫潤和諧。(圖/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鄭錦銘)▲台北鐵道部廳舍見光不見燈的隱藏光源,宛如月光灑落般溫潤和諧。(圖/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鄭錦銘)

自家照明 明暗配置情境
周鍊住家的照明設計,果然也別具巧思,除了廚房區域的嵌燈及餐桌的吊燈,在其他空間看不到外顯的燈具,牆上控制燈光的開關一排六個,細長並列著,切換時沒有聲音,光源不是乍明乍滅,而是緩緩地亮、緩緩地暗。每一種光都有情境,有看電視的光、有和朋友在沙發上聊天的光、有夜深人靜的光,每種情境還能夠同比例調整明暗。

「光就跟文學、語文一樣,剛開始看不懂沒關係,但慢慢地就能體會到自身情緒因為光而改變,不一定能讓生活過得更好,但能更實在。」周鍊家的照明系統,能搭配出4、5種以上的層次變化,不是只有單純的開跟關而已。他說,如果在視覺上能夠體會層次的話,在生活上也能有層次跟深度,就像人每天不應該只有吃飯、睡覺,還要有跟誰聊天、聊什麼內容等情感交流。燈只是一個媒介,重要的是如何回歸到光的本質,光和環境、生活、情緒、人怎麼結合,練習體會周遭環境,覺察光這個元素對生活的影響。

佛法概念 體會生命層次
在照明的觀念上,不開過多的燈,照得很謙虛,亮得很自然,周鍊的許多想法,都與佛法相契合。他說:「光讓我體會到生命中的多元層次,光讓我想到慈悲的道理。」當設計的初發心是真心體會別人的需要時,所創作出來的作品,留予時間與空間裡的感動會更深刻。
今年75歲的周鍊,潛心向佛,頭髮花白卻站得挺直,態度從容、語調柔和,大師級人物的侃侃而談,沒有複雜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極為尋常的比喻,來說明光與環境的關係,周鍊本人也如一盞溫暖柔和的光源,用最體貼舒適的亮度,照引身邊的人。

文/許凱森 攝影/陳毅偉
圖/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