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喝一杯老茶底的台北手搖飲 吳氏設計 吳孝儒×琅茶 蕭意玟&楊德威(台北畫刊108年7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9-07-11

8878

台灣茶在國際上享負盛名,而以台北作為基地,這幾年許多創新茶品牌和年輕愛茶人,投入舊茶與新裝、產地與飲茶文化之間的連結與革新,寫下在地與當代特有的台北茶故事。

喝一杯老茶底的台北手搖飲 吳氏設計 吳孝儒×琅茶 蕭意玟&楊德威(台北畫刊108年7月)定義時代 喝茶的新動詞
仔細回顧茶的過去就會發現,唐代煮茶、宋人點茶、明朝之後有了泡茶的傳統,每個時代飲茶的方式和之前都不太一樣,「於是我在想,有什麼動作是代表現在的呢?除了泡之外,應該就是『搖』和『吸』,搖是製作手法,而吸是喝茶的動作。」設計師吳孝儒解釋著說。

生活在台北,如今飲料店的密度早已遠遠超過了便利商店,習慣了走幾步路就能遇見手搖茶店,微糖、少冰、料少,還可以指定鮮奶產地,似乎懂不懂完美比例、哪一家什麼茶品好喝,已經成了檢驗對一座城市內行程度的隱形指標。

點一杯客製化手搖茶的習慣、邊走邊用吸管拌勻的反射舉動,這些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的大眾文化,背後其實象徵著當代人的生活模樣和思考路徑,從煮茶、點茶、泡茶,到現在的冷泡或手搖,吳孝儒認為「動詞」決定了一個時代如何和「茶」產生關係,也連帶影響茶具和茶飲型態的革新。

他進一步具象化腦中的理論,「如果是2、300年之後的故宮,想展出千禧年以來的茶文化,除了工藝師的茶具作品之外,說不定會放環保吸管、手搖茶的杯子,因為可以連結到許多當代關注的議題,例如流行趨勢、環保或在地意識。」他笑著說。

喝一杯老茶底的台北手搖飲 吳氏設計 吳孝儒×琅茶 蕭意玟&楊德威(台北畫刊108年7月)▲像手搖茶這樣的庶民文化,是吳孝儒設計中的重要靈感。

添入城市個性 喝茶的不同途徑
延續著茶具的議題,新生代茶品牌「琅茶」的創辦人楊德威接著說,若要以唱片比喻,「以前泡茶本身可能像黑膠,很在意器材和使用方式,但我們兩個對於儀式的要求相對寬鬆,重要的是把核心精髓保留下來。」當吳孝儒問及貫穿其中無法妥協的堅持是什麼,琅茶另一位創辦人蕭意玟直覺地說,「是好的茶葉。」要泡出一壺對味的茶,最講究的是茶葉品質,「其次才是不同的技術、觀念和使用器物。」在這一眾台北新銳茶品牌中,或許定位、經營方式五花八門,但目標則隱隱然有一種共通性,都是在有所堅持之下,試著降低進入門檻,讓年輕人也能親近品茶。

在人人都能自成風格的忙碌城市裡,全套傳統茶具、完整的自家泡茶空間不再是標準配備,泡茶似乎可以有更多想像力。譬如簡單的馬克杯或喜歡的生活器具,搭配即開即用的茶葉;又或是善用便捷的大眾運輸工具,連器具都無需準備就能直達產地隨興喝茶。
而說起台北作為茶產地,琅茶的兩位創辦人專業地推薦,「比較近的像是木柵的鐵觀音,搭個捷運、貓纜,就可以到達全部都是茶的地方。在台北,如果你想坐下來泡茶,貓空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一種台北文化 各自表述爭鳴
若喝茶文化能寫成光譜,琅茶代表著講究的品茗,那或許吳孝儒所關注的手搖飲日常,就是跨越整條光譜來到隨興至極的另一端,「但我從來不覺得這是兩件對立的事。」雙方代表不約而同地說,原以為會迎來一場「正統茶」和「隨便配」的大比拚,聊著聊著,卻發現一切觀點太過相似,風格化的泡茶方式和有點亂來的客製化手搖茶其實是同一件事,恰恰體現了台灣人特有的「混搭」基因,有些任性卻充滿活力。

例如多多搭配綠茶、本地茶葉裝進異國風情的茶杯,混合作為本體讓「台味」推陳出新,吳孝儒說,「手搖茶的有趣之處,就是在一口之中能喝到3、4個產地,不只是茶葉來源不同,牛奶、珍珠也各有產地,那口滋味是很複雜的,只有台灣人會這樣弄。」語音剛落,光譜另一端的代表蕭意玟則同感地表示,目前也有合作夥伴把琅茶的茶和咖啡調和在一起,「台北是一個非常自由奔放的地方,不管是精品茶或是手搖茶,若要探索茶的世界,你可能會覺得非常有意思,因為永遠有新鮮的發現。」她一語點破,大家都同感地笑出來。

喝一杯老茶底的台北手搖飲 吳氏設計 吳孝儒×琅茶 蕭意玟&楊德威(台北畫刊108年7月)像是不同端點的人都願意試著相遇、彼此熟悉,於是促成了慢慢往中間靠攏、融合的台北喝茶生態。在不斷的互相交錯、真誠溝通之中,我們隱約可以看出推動台北茶產業革新的兩條路徑,從手搖茶出發、以策展設計呈現茶文化的吳孝儒,代表的是由生活出發的「民情」端,透過與日常相關的手搖記憶,引領人們進入博大精深的飲茶世界;而每一季都深入產地,帶回單品茶葉的蕭意玟與楊德威,則是「風土」的轉譯者,藉由入口的茶,說出在地真實的茶葉文化。

喝一杯老茶底的台北手搖飲 吳氏設計 吳孝儒×琅茶 蕭意玟&楊德威(台北畫刊108年7月)▲對琅茶而言,從茶具到茶葉呈現,在當代都有許多不同的可能性。

茶與城市 新與舊的進行式
問起兩個端點的轉譯者,如何看待茶和台北?以茶葉為本體的琅茶,分析台北是一支「輕烘焙的阿里山烏龍」,因為經過輕焙,所以比一般的烏龍更具甜味、容易入口。「它是有一點點火候的,但整體給人的感覺很好親近、喝完會有點想念。」而對茶藝工作者來說,台北的國際能見度很高,「許多旅客會從台北開始認識台灣茶。」蕭意玟說,這就像阿里山烏龍,既是絕佳入門,也代表著台灣經典的味道。

而從「人」的面向出發,吳孝儒則描繪台北很像是每個人心中都一定記得、那帶點麥香的古早味泡沫紅茶,「其實直到現在很多紅茶也還是會帶一點麥香,這是在其他國家沒有的味道。」走在前端卻也念舊,在新與舊之間不斷混合、碰撞出新滋味,那便是獨有的台北敘事。

喝一杯老茶底的台北手搖飲 吳氏設計 吳孝儒×琅茶 蕭意玟&楊德威(台北畫刊108年7月)▲蕭意玟&楊德威,新型態茶品牌「琅茶」創辦人,致力於以更輕鬆的方式,將茶葉從產地帶進城市生活的日常。

喝一杯老茶底的台北手搖飲 吳氏設計 吳孝儒×琅茶 蕭意玟&楊德威(台北畫刊108年7月)▲吳孝儒,「吸茶展 Suck My Culture」策展人,設計工作室PiliWu-Design(吳氏設計)主理人,擅長將日常的庶民生活與當代美學相互結合。


文-許慈恩
攝影-蔡耀徵

TAG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