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用藝術記錄台北的現代化過程(台北畫刊108年12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9-12-10

2551

在城市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有些傳統文化正慢慢淡出大家的記憶,然而這些傳統事物,都是現代化過程的基礎,透過策展,拾起這些曾有的人事物,重新詮釋每個人記憶中的城市樣貌。

當我們拆解「城市」兩字,所謂的「市」正是指市場,但隨著大型超市興起,人們開始嚮往在有冷氣、商品包裝精美的商場購物,個人的小型攤販漸漸式微。尤其年輕一輩的孩子,失去對傳統市場的交流經驗,對他們來說,在傳統市場購物,是十分陌生的感覺,因此策展人透過當代手法,談論市場既視感,喚醒大家對傳統文化的珍惜。

用當代手法談傳統——場所既視-下一代市場
以新富町文化市場作為「場所既視-下一代市場」的展覽空間,非常適合讓人們再一次思考,所謂的傳統市場,真的只能沒落嗎?溝通、人際交往都是構築傳統市場的重要元素,但這些要素,正因為科技便利而慢慢消失,似乎有點可惜。而新富町文化市場正是保留傳統文化的絕佳範例,建築本身從日本時期保留下來,內部依然留有過往市場樣貌,在此基礎下搖身一變成為文化創作基地,且與周邊的傳統市集共融,展現傳統市場新的可能性。

新富町的「場所既視-下一代市場」展中成若涵的紙雕作品「時空菜奇犽」。(攝影/呂國瑋)

「場所既視-下一代市場」找來多位台灣藝術家,同時運用採集與研究,以當代手法來談傳統市場。其中,包含有以建築測繪方式呈現攤販空間的作品,也有透過觀察攤商動作,研發出的市場健康操教學。用有形創作塑造無形記憶,創作者透過與攤販的溝通、訪問取得信任,創造全然共感的空間。下一代市場應該是什麼模樣,透過展覽將這個問題拋回給觀眾,也期許觀眾能理解市場的存在意義不僅是購物,更是一個城市的重要靈魂。

城市面貌再改變——失樂園
城市的面貌因開發而改變,當留下的閒置空間變成廢墟時,這些由於人類欲望而誕生的結構,又該何去何從?12月21日將於忠泰美術館展出的「失樂園」,透過5位藝術家的作品,探討閒置與廢棄的空間,並從中對社會進行反思。

「失樂園」名稱呼應創世紀的故事,當亞當、夏娃有了判斷能力,因此被逐出樂園,站在樂園邊界的他們已無法再回頭,只能望向前方的未知數,這不就像是當代的我們,在科技推動下不停向前走,卻來不及思考該往什麼方向前進。

來自日本的岩崎貴宏(Takahiro Iwasaki)以電塔意象為作品,暗喻日本311大地震雖然是自然災害,但人為的核電廠才是真實的災難。美國藝術家詹姆斯.卡斯貝爾 (James Casebere)描繪繽紛美好的美國獨棟住宅,寬闊的草坪、典雅的布置,但實際上都是一棟棟空屋,反映金融海嘯與次級房貸造成的體系崩壞。台灣藝術家姚瑞中,以北部的工業遺址為創作主角,透過1990年拍攝的海景飯店照片,與現在閒置荒廢的狀態做對比,背後隱喻的經濟與政治因素不言而喻。

展覽主視覺由荷蘭藝術家瑪里安.特文 (Marjan Teeuwen)拍攝,藝術家用身體去介入那些因都市更新或戰爭而閒置的空間,親自收集素材並在當地重新組合,透過改造讓人強烈感受城市面貌的變遷。所有作品皆離不開城市與人性之間的拉扯,尤其對身處城市的人們來說,所產生的共鳴與反思會更加深刻。

展覽海報主視覺照片為瑪里安.特文(Marjan Teeuwen)的作品,傳達人類與城市毀壞之間的關聯。(攝影/Marjan Teeuwen)

本次介紹的兩個展覽,都是透過城市的興起頹敗,給予藝術家創作的靈感。另一方面,也提醒人們思考城市現代化過程所帶來的改變,並想像對於未來該如何自處,用開放的方式探討彼此相互影響的關係。

口述ー黃姍姍
100%台北人,台灣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現任忠泰美術館主任。曾於日本國立東京大學文化資源學研究所攻讀碩士及博士,於日本橫濱三年展、森美術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文化政策與藝術管理研究所工作,專業領域為博物館學、策展、藝術管理。

文字整理─黃映嘉
圖ー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攝影ーMarjan Teeuwen、呂國瑋

TAG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