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空間版型 城市輪廓的閱讀指南(台北畫刊109年3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20-03-10

5366

對一本雜誌而言,圖片與文字如何編排,不只是影響閱讀觀感,更是傳遞雜誌形象的來源之一。例如工整的版面讓人聯想到專業和嚴謹,變化度較高的編排則給人活潑、創意的印象。同樣的邏輯也適用在城市空間的觀察,若要你形容台北這座城市,會用什麼樣的設計詞彙描述你的空間感受?

寶藏巖自身有機的發展脈絡呼應了城市的拼貼特質。

融會各種想像的都市空間
目前在寶藏巖駐村,記錄在地空間軌跡的藝文工作者林思駿,形容台北是一座多元、充滿生活感和故事的城市。習慣帶著紙筆在街頭漫步,為路上遇見的特色建築速寫,他說,「試著將建築一戶一戶畫出來的時候,會發現大家對於空間運用和想像都不同。」好比陽台外推、在女兒牆上加裝冷氣壓縮機,或在外牆加裝管線,這些設備滿足了使用者的需求,也展現了台北獨有的生活和故事感。

因為歷史發展,林思駿指出台北不像紐約、京都、巴黎這些城市,在都市規畫上擁有一條遠而長的時間軸,不同時代對於台北這座城市各自有著不同的想像。像是清代的萬華和艋舺,都市空間是根據大眾的需求自然發展而成,道路或歪或斜,呈現有機的型態;到了日本時代,政府為了表現權力,引進西方的城市規畫,用圓環、棋盤或放射狀的道路,取代舊有的街道; _戰後除了部分沿用過去規畫,因應人口快速增長,計畫的版圖也向外延伸。

不同時期對台北的想像,造就都市空間帶有一種衝突和矛盾,現代化的棋盤道路和高樓、自然發展的小巷和聚落同時並存在城市之中,若用一種版型來描述台北, _林思駿會用「拼貼」來形容,「很多人以前做了什麼,現在的人又塗改掉。」看不見一以貫之的排版架構,但卻長出自己的個性。他補充,這也是台灣以及許多相似歷史背景的亞洲城市,空間樣貌異於西方都市之處。
 
居住者根據各自需求在建築空間外增加設備,在林思駿的眼中,成了形塑台北城市空間故事感和生活感的來源。

與城市暫時抽離的台北地景
林思駿覺得有趣的城市亮點,還包含了捷運與河濱公園。他形容,捷運時而走在高架軌道上、時而鑽到地底,這樣的活動方式常讓他在搭乘時有種與城市斷開的錯覺,乘客會清楚知道自己要在哪一站下車,在從A點到B點的過程之中,偶爾會因為列車奔馳在高架軌道上可以看見城市風光,但多數的時間卻是在黑暗的地底穿梭。這樣的切換,讓人聯想到雜誌上為了轉換閱讀情緒而出現的過場頁面,透過充滿張力的影像,帶領讀者進入雜誌的下一個篇章。

距離日常移動範圍有段路程的河濱公園,也讓林思駿有類似的感受。他說,「河濱公園是一個大家喘口氣、活動筋骨的地方。」當民眾來此地運動、抒發日常累積的壓力,其實也像是搭捷運一樣,暫時跟城市斷開了連結。不過與捷運帶來的抽離感不同,河濱公園像是讓人期待的城市一隅。林思駿對河濱公園的想法,近似接在雜誌專題後會出現的精緻廣告頁面,明亮、驚奇,也令人憧
憬。
 
捷運奔馳於台北,或遁入地底、或躍升至陸地,創造出與城市間若即若離的感受。(攝影/Chan Richie)

窺看時代與台北生活的樣態    
如果想一覽台北的城市空間,比起從台北101大樓鳥瞰整個台北,林思駿更建議前往寶藏巖。城南邊陲的寶藏巖,因地勢較高可以看見水源快速道路、福和橋這些台北的基礎建設,山腳下就是斷開城市連結的古亭河濱公園。因為沒有高樓大廈的遮蔽,能夠看見台北難得的天際線,收攏出台北的整體形象,對他來說,是認識台北這座城市的獨特切面。

除了能夠觀察城市,寶藏巖也體現了城市空間拼貼的一面。從過去居民依照山勢搭建居所、歷經拆除的爭議,到今天轉型成台北國際藝術村,不同階段對此地的想像,呼應了台北空間總是處於一種有機、破碎,隨著時間疊加成其他城市看不見的個性模樣。

寶藏巖聚落內一棟棟居民自力搭建的屋舍,則展現出此地獨有的生活感。就像安裝在通道上的遮雨棚,為了採光,建造者特別在木板上開了洞、換上透明隔板讓光線可以穿透進來,林思駿直言,不曉得脈絡的人或許會直覺雜亂無章,「但因為了解背後的成因、它所代表的意義」,寶藏巖成了他心目中最能夠體現台北城市空間的一道縮影。

讓記憶豐富台北的空間意象
從開始記錄街上建築物到今天,林思駿相信除了看得見的空間,人們對於都市空間的感受,更綜合體現了城市的形象。駐村期間,他開始採訪寶藏巖居民和商家對於此地的印象,他說,「將這些東西蒐集起來後,才能慢慢還原寶藏巖究竟是個怎麼樣的地方。」延續著他的想像,在台北「拼貼」的版面上,屬於寶藏巖的單元,必定也充滿在地人的輪廓印象。

林思駿認為觀察城市之前,我們要好好反思自己的生活,如何「生活」,才是「活著」的重點,他也鼓勵大家放下生活的「目的性」,試著用漫無目的的方式在城中遊走,學著用輕鬆的態度留意城市裡每一條潛在的驚喜訊息,構成台北「形貌」的元素,就潛藏在其中。
  
遠離繁忙都會中心的河濱公園,是台北明亮、令人憧憬的存在。


本期專題請點↓
台北字體美學 徒步街頭的文字觀察
台北配色法則 日常底蘊中的城市本色


文-Tiffany Ku
攝影-Liszt Chang、Chan Richie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