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多元社宅服務打造安穩居所(台北畫刊109年6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20-06-04

2882

台北市政府推動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租金補貼等政策,除了積極解決住的問題,同時藉由社區營造、青年自立宅等破除社宅標籤化,更一併關注社宅以外的服務,就是要讓民眾生活無虞、住得安心。

圖說:社宅服務包括多元社區活動與體驗的規劃,凝聚居民共識,營造社區新氣象。藉由多元社區活動與體驗,凝聚住民及周邊居民共識。

扭轉社宅刻板印象 積極推動社區參與

台北市目前有6 處社會住宅已招租完成,且承租人陸續入住,預計今年還有木柵、明倫2 處社會住宅開放申請。回顧推動社宅這幾年,台北市都市發展局住宅服務科股長吳逸民指出,社宅推動初期,民眾普遍認為社宅是由政府興建提供給弱勢群體居住,由於對弱勢群體存有生活習慣不佳的刻板印象,因而對社宅抱持負面觀感,甚至將社宅視為鄰避設施。

為了扭轉這樣的偏見,吳逸民說,社宅在規畫期間就導入開放式公共空間的設計,希望透過空間運用,讓非住民也能踏入社宅。目前營運中的社宅在低樓層設有社福據點,如托嬰、托幼、老人日照中心等服務,並進一步開放地下停車場給非住民承租,也舉辦眾多社區參與活動,這些服務創造了附近居民走入社宅的理由。如東明社會住宅便設有就業服務站、區民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空間,供住戶及一般民眾使用,開拓社區多元參與的新樣貌。

而社宅招租時,除了採抽籤入住外,民眾還可透過參與社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以提案社區回饋活動徴選入住,透過設計社區參與講座、二手市集等各式活動,凝聚住民的向心力與歸屬感。從納入多元住戶開始,破除社宅標籤化,改善附近居民對社宅的刻板印象,進而願意將社宅視為在地的一部分;而當住民開始對社區產生認同感,相對會更願意為社區出一份心力,也有助於社區管理,達成住民與市府雙贏的局面。

此外,吳逸民說,社會住宅住民入住之前,台北市政府會串聯在地區里辦公處、社宅物業管理、衛生局健康中心及社會局社福資源等,齊聚召開會議,串聯起服務網絡,以便在住民入住後能適時協助需要關懷的住戶。部分社宅住戶也自主成立自治會,使住民意見除直接尋求物管中心或市府協助外,亦可透過自治會自行整合社區意見提出改善建議。

青少年自立宅 模擬租屋助自立

社區營造之餘,興隆社宅則更進一步提供「青少年自立宅」,提供社會局列管18 至20 歲、無法返家而有自立需求的青少年入住,並由社會局委託善牧基金會成立「得力住宅」,協助青少年生活自主、自立。得力住宅主任游雅婷指出,透過模擬租屋的方式,青少年每月需繳交3,700 至5,680 元不等的「租金」,但退租後,這筆租金將返還給青少年,作為自立的儲備金。

游雅婷指出,得力住宅的角色既是房東也是社工,不僅處理房務,也關心青少年的生活狀態,因目的是培養青少年自立的能力,因此採低度管理的方式,對於入住青少年的生活沒有太多介入,僅有簡單的生活規約。

一名19 歲的住民回憶,當初離開團體家庭安置計畫後,首先要面對的就是自己獨立租房生活,不過因為從未自己單獨生活過,又有一筆家人留下的財產,初期不太懂得如何分配每月支出,直到生活入不敷出,才開始打工支應生活開銷,這位住民坦言,那段日子確實過得比較辛苦,之後透過社工的介紹,經過看房、面試、簽約等程序,順利入住得力住宅後,開始有人陪伴、協助如何自立生活,且因為得力住宅工作人員的辦公室就在同一層樓,若有生活上的需要,隨時都可以尋求協助。

游雅婷說,得力住宅也會舉辦住民大會,由青少年們自己執行與處理所有住民大會的相關決議,也會定期出遊或聚會,藉此讓住民之間彼此扶持,期望未來自立後也能互相支援。

包租代管、租金補貼 社宅之外好選擇

台北市政府除了提供社會住宅,對於未能入住社宅的民眾也提供了「包租代管」及「租金補貼」的選擇,協助把關租屋品質並減輕經濟壓力。

都市發展局住宅企劃科專員蔡昆達說,台北市於今年推出「包租代管2.0」並即刻上路,和1.0 最大的不同是放寬弱勢戶支應費用僅能占整體戶數40%的規定。包租代管1.0 上路時,弱勢戶的反應相當熱烈,到了中後期補助額度幾乎都已經用罄,因此包租代管2.0放寬弱勢戶支應費用比例的限制。

放寬弱勢戶支應費用比例的限制。除了包租代管,若在一般租屋市場租屋,只要家庭成員皆無自有房產的台北市民、且2020 年起,家庭年所得低於140 萬元,且每人每月平均所得低於5 萬9,518 元,即可申請3,000 至1 萬1,000 元不等的租屋補貼。目前租金補貼將對象依收入分為3 階級,分別提供不同額度之補助,未來將規畫調整為4階級,更公平分配資源,給予更妥適的幫助。

台北市政府透過多元社宅服務方案,讓更多人在台北市有安身之所,為長遠的、更好的居住正義打下基礎。

文ーSabrina Chang.圖ー台北市都市發展局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